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油田稀油老区进入开发后期,压裂改造的对象由大厚层转向厚度较薄的层内层间流动单元或岩性段。目的层纵向上夹层薄产层也薄,平面上为加密井网小井距,常规压裂易加剧层间矛盾。结合储层特点,采用低粘度压裂液体系及控缝高施工工艺进行压裂改造,现场实施后,有效控制了裂缝垂向延伸,取得了好的控水增油效果,增产倍比达到4.76,为河南油田的措施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3.
以五点注采井网中压裂井为例,采用油藏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有效支撑缝高对二次采油动态的影响,取得了有效支撑缝高是影响压后效果的一重要参数。有效支撑缝高愈大,压后效果愈好,过度支撑可进一步改善压后效果。在相同施工规模下,提高有效支撑缝高是压裂工艺设计,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等认识。 相似文献
4.
压裂施工中,如果隔层的遮挡能力较差,裂缝就会穿过隔层,含水层离产层较近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含水急剧上升,影响压裂效果,甚至造成压裂失败。为了提高压裂作业的成功率,对缝高控制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验分析了人工隔层上转向剂和下转向剂的上率浮、沉降率、上浮相对速率、沉降相对速率及隔层应力提高率,优选出了上转向剂KR2(上浮率为97%,上浮相对速率1.78,突破压力提高7.23 MPa)和下转向剂KR4(沉降率为98%,沉降相对速率1.83,突破压力提高6.29 MPa)。现场试验中,上转向剂的加入很好控制了裂缝在高度上的延伸,控缝高效果显著,人工裂缝高度降低2.7 m且未压穿水层,为以后控缝高压裂井的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助力提高海上油气田增储上产的“七年行动计划”重要阶段,海上油气田低渗压裂项目正在按计划表推进。通过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对低渗储层进行物性改造,为最大可能提高目标井的油气产量和稳产时间,在压裂规模论证阶段,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提高油井的压后产液量,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降低油井产液的含水率,使压裂改造后的油井经济性最大。在压裂工艺设计先期阶段,为降低油井后期生产时的含水率,主要有2种途径。第一种是改造储层孔喉通道和人造裂缝通道的表面润湿性,使其增加地层水在储层孔喉和人造裂缝通道里的流动阻力,同时降低油气流的流动阻力,主要的措施手段有泵入堵水化学药剂和在裂缝中填充表面改性的控水支撑陶粒,但该途径控水效果有限且有效期较短;第二种途径是让人造裂缝定向延伸,避免沟通含水率较高的层位,主要的措施手段有射孔方案优化和多级加砂控缝高工艺技术。本文聚焦在控缝高工艺技术方面,通过泵注不同规格的支撑剂,在压裂施工阶段,避免裂缝向下延伸至底水,从而达到降低油井含水率的目的。介绍了此种工艺技术的设计基本原理、现场应用实例和效果追踪数据,为其他油田压裂项目的遇到类似问题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牛地气田薄储层压裂井缝高失控严重,裂缝内有效支撑效率在50%以下,支撑剂利用率较低,影响裂缝导流能力和压后产量.针对此难题,文中开展了大牛地气田薄储层控缝高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排量和压裂液黏度,可以有效控制裂缝延伸.中黏、低黏压裂液在提高缝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低黏压裂液容易形成较窄的缝宽,... 相似文献
7.
在水力压裂施工时,裂缝会沿着缝高方向延伸.控制缝高使裂缝在产层内延伸是水力压裂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常用的下沉剂控缝高技术是在压裂时先将下沉剂通过携带液带入裂缝,随着下沉剂的下沉在裂缝的尖端处形成低渗透或不渗透的人工隔层,增加裂缝末梢的阻抗值,降低裂缝尖端的扩展应力,从而有效控制裂缝的垂向延伸.由于裂缝延伸是个动态的过程,一次性注入液量过多,在泵注下沉剂时就可能压穿底水;一次性注入液量过少,形成人工应力遮挡层不足以限制裂缝的延伸.因此,对常规的单级注入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了多级注入下沉剂控缝高的压裂工艺,即将下沉剂合理分配后分级加入,保证上级注入下沉剂不压穿底水,同时为下级下沉剂注入提供一定的附加应力,避免了一次注入液量多而压穿底水.同时,通过室内试验,优选评价了3种类型5种组合的下沉剂沉降和滤失性能.利用GOHFER压裂软件优化了多级注入下沉荆压裂工艺的下沉剂用量、注入级数、前置液用量等工艺参数.在长庆油田化子坪长2油藏开展了5口井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控制裂缝的垂向延伸,与邻井相比,投产第三个月含水降低16.1%,日增油1.1 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区块采出程度的提高,河南油田压裂改造的对象由大厚层转向中低渗透薄互层,薄互层主要分布在双河油田Ⅵ-Ⅸ、下二门下层系、B304井区部分井层、王集油田、井楼八区等,总计剩余储量超过1000×104t,压裂挖潜潜力较大。薄互层压裂面临着缝高失控压窜邻近水层、供油能力有限、改造程度较低导致压裂效果差等诸多难题,针对不同的薄互层特点,研究了薄互层压裂挖潜综合技术,形成了老油田压裂改造系列特色技术,保证了河南稀油老区的压裂效果,为河南油田薄互层的措施稳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薄互层压裂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薄互层具有储层物性差、有效厚度薄、天然裂缝发育等特点,压裂改造是这类储层投产或增产的重要手段。但常规集中射孔、大排量压裂改造易导致裂缝窜层严重,小排量施工可能导致部分层段无法压开,不能保证增产改造效果。因此有必要研究适合低渗透薄互层的压裂技术。在分析低渗透薄互层压裂改造难点基础上提出采用定点射孔、压裂技术实现薄互层充分改造,同时采用高砂比和组合粒径支撑剂保持裂缝的长期高导流能力,并结合控制缝高和降低滤失工艺形成薄互层高效压裂改造的综合技术。该综合技术已在LW井成功应用,改造后产油14.3t/d,与采用常规压裂工艺的邻井产油6.7t/d相比,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济阳坳陷泥岩裂缝主控因素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向立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5):31-33
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中外含油气盆地中均有发现,并且泥岩裂缝作为一种隐蔽输导体系,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从泥岩裂缝的形成机制出发,定量分析了济阳坳陷泥岩裂缝的主控因素,并采用Eaton法计算了泥岩的破裂压力梯度。运用实际统计资料推算出断层活动性与裂缝带宽度之间的相关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泥岩裂缝的形成机制为构造应力和异常压力的耦合,主控因素为应力和压力,即应压双控;东营凹陷岩层破裂产生泥岩裂缝的平均下限压力系数为1.38;断层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展布范围越大;断层的生长指数与裂缝带宽度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柱高度主控因素及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宁方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3):9-11
由于部署地层圈闭探井存在很大风险,为了提高该类探井的预测水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计算了济阳坳陷69个区块地层油气藏的成藏动力,分析了净浮力分力小于毛细管压力的地层油气藏的成因,确定了这类油气藏油柱高度的主控因素是流体运移原始动力、输导层倾角、圈源距离、重力、毛细管压力.并应用SPSS软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得到了油柱高度的拟合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的油柱高度与实际油柱高度的误差小于15%,表明所建立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初步实现了对地层油气藏钻前的定量预测,从而降低了勘探风险,提高了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南堡凹陷为渤海湾盆地的一个新生代富生烃凹陷,内部断层十分发育,大量的油气藏都围绕断裂分布。根据断裂平面及剖面组合特征,断裂平面组合样式可分为4种:平行状、交织状、梳状和帚状;剖面组合分为3种:复"y"形组合、花状组合及阶梯式组合。根据断裂、砂体及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发现二级和三级生长断层凹面储集厚度较大、且砂体孔渗性较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下盘和同向旋转断层组合的断层上盘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但由于断层带的分带性,上诱导裂缝带相对下诱导裂缝带渗透性好。上诱导裂缝带利于油气运移,下诱导裂缝带利于封堵油气,油气的最有利聚集部位为反向旋转断层组合的下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