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科 《中国搪瓷》2011,(5):36-42
"几间屋宇的堂皇,几个汤圆的精美,几疋蜀锦的光柔,几家庭园的明媚。"这是抗战期间老舍对成都的概括。成都的闲适与安逸,早已深入到成都人的骨子里。殊不知,成都的手工艺也给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从柔软华丽的彩锦彩绣到精致高雅的瓷胎竹编,成都人的巧手在工艺里被发挥到极致;吃喝玩乐,是成都离不开的话题,却也绕不开成都人自己标榜的文化二字。川菜要传承,建了博物馆,画院很雅致也喝起了盖碗茶,文化艺术、休闲生活,融合得自然天成。第四城的名头并非随便冠戴,总有一些成都独有的和不可或缺的事物,让盛名更实在。  相似文献   

3.
黄山脚下的潜口是曾经的"世外桃源",如今,作为民宅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正热闹而不失典雅地呈现在游人面前。  相似文献   

4.
竹有凌云意,竹有君子心,或许竹的萧瑟幽绝更贴合当下东阳竹编的状况,清幽、偏安,却不攀附、谦逊……2004年,故宫启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修复工程,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尘封几十年的倦勤斋,内部装潢集绘画、木雕、玉雕、织绣、竹编于一体,尤其是大面积的竹编营造出低调的奢华,为宫内其他建筑所罕见。不多久,所有工种修复人员均已找到,唯独竹编技师没有着落,只因其竹编非同寻常,尤其具有"竹象牙"之称的竹簧器物,制作技艺在民间已近失传。最后只有一个人勇揭"皇榜",并目通过专家组考核,进入故宫修复竹编。这个人,是东阳竹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  相似文献   

5.
寻艺闽东     
<正>2007年,初入媒体行业的我,第一次背起自己的相机,置办一两件极简行装,带着笔和采访本,独自来到山乡古村拍摄老手艺人。那时候对我而言,这只是工作。年轻的记者行走于闽东地区深山巷陌,将镜头对准了孤独的手艺人。官埔油扇、周宁蓑衣、畲乡花斗笠……一张张照片,留住手艺人与老物件摩擦后的余温,定格了每一双手的创造力量;一段段采访日记,记录手艺的历史、流程,当然还有不能忘却的手艺人生。2008年,今天我发现,用镜头讲述手艺人的故事,拍摄他们视为生命的工具,不再是完成一篇稿件那么简单。老艺人摊开的手掌上,道道沟壑是年轮碾过的痕迹。在这样一双手中诞生的物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华手工》2013,(8):93
01第二届"薪传奖"在京颁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奖仪式"日前在北京隆重举行。宣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邢春荣、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黄春财、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心一等60位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获此殊荣。"薪传奖"是我国首个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工作机构设立的国家级专业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名。  相似文献   

7.
漆,是我们的先民早于世界发现并使用的涂料,漆器是由简单髹涂技法逐渐发展为使用多种材质表现文化艺术价值的多种髹漆技艺的集中展现。螺钿髹漆技法源自夏商,盛于西周,兴于唐宋,成于元明清,历代能工巧匠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就是其中之一。观古人器物的精和美,无非材质不变、工序不变,匠人的不计时日、持之以恒,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技艺、图案、器型等文化符号展现给后人,延续至今。为此,应该把传统工艺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基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主线,传统作品作为我们艺术创作的继承和展示。  相似文献   

8.
楚式漆器及髹饰技艺是荆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变迁大环境下却面临着存续的困境。从信息空间理论出发,探讨四个典型非遗生存区域的特点,定位楚式漆器及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所处的非遗典型区域,针对所处区域的特点,得出楚式漆器实现新时代的发展,要从创意开发以及传播方面推进,而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则是要通过从数字化应用、传承人培养及新媒体的应用层面探索最佳保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德化,似乎家家户户都懂得瓷器,都知道瓷器的鉴赏。随着父亲苏清河被确认为中国白瓷唯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公认的中国白瓷代言人后,近年来,德化政府更加重视对传统陶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可是现状又如何呢?据我所知,在德化,80、90后从事传统陶瓷制作的屈指可数。有的只是在做和陶瓷有关的贸易,有些则远离了陶瓷这个圈子。另外,根据媒体的相关报道,在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中国搪瓷》2011,(6):10-10
01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再现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展中的第一环,共展出何福礼各类获奖作品45件。这只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将整根竹子通过数十道手工工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1.
因为药发木偶的制作涉及火药,他的作坊曾经是公安机关的打击对象; 因为药发木偶的传承濒临断裂,这种民间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雨巷寻陶     
袁倩 《中华手工》2013,(11):78-79
店名: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地址:上海朱家角镇北大街327号电话:13564803856到上海朱家角旅行,最容易遇见雨了。如果到上海手工艺朱家角展示馆去躲雨,一定会觉得幸运。因为它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手工店铺,实际是一个展馆,里面展示着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艺术品,而店主是一个热情而又懂行的人,她会慢慢地和你讲这些艺术品的故事。展馆建筑大部分是木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江南水乡风格。巨幅的毛笔书法木招牌,雕花的木格飘窗,古色古香的木桌椅,不经意的蜡染装饰……走进去,仿佛置身于100多年前的水乡书香人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漆》2007,26(2):69-72
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不同的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的瑰宝。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这一典型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多要素协同视角下,非遗档案资源的构建。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档案学相关概念、理论,探讨在多主体参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技术合力推动三要素下的非遗档案资源构建,并提出加强政府管理,文化机构通力合作;学科技术互融互通,提供保障,加强宣传;借助教育平台,保护和培育非遗传承人三方面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画枝无寸直之画理,以棕丝精扎细剪,将枝叶剪扎成平整的云片。云片之平,一盆清水置于其上,绝无点滴外倾。这是扬派盆景的看家本领,叫做一寸三弯。一株树桩,经数年精心护养,或修剪、或绑扎、或造型,点上一石而传神,铺少许绿苔而生色,让茎干粗矮,枝丫虬曲,露根显老,把高山大树、旷野林木精缩为盆中一景,或雄浑险奇,或清秀古雅,或气势磅礴,或自然飘逸……  相似文献   

16.
《中华手工》2012,(10):22-47
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于喜欢手工的人而言,最美的旅行应当是自行其道的私游。在自然与人文之美中,寻访最精湛或是最古老的手工技艺,探寻最具手工气质的村镇、街区、场馆,在美景中感受悠远的工艺文化,这才是"私游"最大的乐趣。只要出发,就会到达。让我们踏上陌生的土地,在每一种技艺,每一件手工艺品之中感受匠人的体温与心神、专注与情感。本期精选推荐的42处手工私游地,就是你出发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为弘扬千年陶瓷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镇窑挛窑开工仪式,于8月1日上午9时38分在景德镇市御窑厂佑陶灵祠隆重举行。值此300担规模的镇窑窑炉的重新砌筑,更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与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作者薛一泉曾供职泰顺县文博馆,2003年,他在泰顺进行廊桥调查时发现了该项目,之后又参与了有关申报和保护工作。先后二十几次深入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的薛一泉,记录下了同乐桥建造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泰顺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在7年时间里所经历的令人欣慰的转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廊桥寻梦     
2009年,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与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作者薛一泉曾供职泰顺县文博馆,2003年,他在泰顺进行廊桥调查时发现了该项目,之后又参与了有关申报和保护工作。先后二十几次深入泰顺县岭北乡村尾村的薛一泉,记录下了同乐桥建造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泰顺页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在7年时间里所经历的令人砍慰的转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宋建荣 《山东陶瓷》2010,33(6):43-44
宜兴紫砂,绵延数百年发展至今成为国之瑰宝,成为享誉中外的艺术品。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宜兴紫砂陶技艺”正式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且位于全国12种烧制陶瓷技艺之首,这是数代艺人、经营管理者、热爱紫砂的呼吁者经过不懈努力所取得的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