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欺凌尚存,作为欺凌新形式的网络欺凌也开始频发。为了从刑法视角规制青少年网络欺凌以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本研究首先通过区分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的界限,明确了网络欺凌概念,其后对网络欺凌案件中涉及的相关罪名适用问题进行介绍并运用刑法理论对网络欺凌中的跟风、附和者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进行评价,力求完善网络欺凌的刑法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非法入侵计算机系统、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制作和传播色情信息、网络诈骗、侮辱诽谤、网络勒索、网络暴力等形式。具有犯罪主体法制观念淡薄、犯罪过程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社会危害较为严重等特征。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网络法治建设与规范管理,学校、家庭积极参与,强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才能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电脑和网络的深入普及为广大青少年快速获取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提供了一个最为广阔的平台。但是最近却有调查显示,50.2%的青少年曾在上网时看到过含有色情、暴力的内容;20%的青少年曾在网上说脏话、施行人身攻击、盗用别人用户号码或密码、进行智能犯罪等;22.1%的被访男生承认玩过包含有暴力或色情内容的网络游戏。  相似文献   

4.
一、课题背景?我国的上网者中,学生占70%,46%的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国青少年上网的突出问题是:热衷于内容低级、庸俗的网上聊天活动;沉溺于网络,无节制上网;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在网上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利用网络知识恣意妄为,破坏网络秩序。?90%的青少年第一次接触不健康网站是被动接受到的恶意网站的侵扰。?团中央、教育部等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求广大青少年提高“网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网络上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有利于广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相似文献   

5.
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及管理不便等原因,它在提供各种用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色情、暴力、污秽语言等不良信息,这就可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如何让网络既满足孩子们学习各种新知识的需要,又避免他们接触这些不良信息呢?IE的分级审查功能就可以帮你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会议。会上,许嘉璐副委员长带来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校园里发生的毒品、暴力和性犯罪不断抬头,青少年犯罪问题突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一倍以上。游戏、网络成瘾的超过20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上升。与之对应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  相似文献   

7.
主题新闻     
《中国信息化》2007,(11):12-12
净化网络环境 给孩子一片沃土 “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23年前,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掀开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篇章。到了今天,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上充斥的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不良内容,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也引起了政府高度关注。为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在第58个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国政府毅然亮剑。[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识别与多维度分析对网络舆情态势感知和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的网络暴力研究主要集中在用户负面情感分析、舆情危机治理及外部网络生态优化等方面,缺乏对网络暴力的定量分析研究,无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及时感知网络暴力发展态势和组成结构。通过分析网络暴力在文本中的存在形式和结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语义的网络暴力分析方法(text semantic based approach for cyber violence analysis, TSCA)。该方法首先运用互信息理论创建暴力领域情感词典,根据暴力领域情感词典和语义环境从评论语料库中生成负面情感词组集;然后,通过卡方检验对负面情感词组集进行暴力特征筛选,生词暴力词组集;最后,从文本和用户角度对网络暴力进行定量计算和多维度分析。在真实的网络热点事件评论文本数据集上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良好的网络暴力特征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9日,“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在北京朝阳法院宣判,“北飞的候鸟”、大旗网因曝光个人隐私被判侵权,而天涯社区因及时删帖则不构成侵权,此事以原告王菲获赔精神抚慰金8000元而告一段落。在《微型计算机》公开报道网络枪手的同时,网络暴力作为互联网的另一个毒瘤正在横行。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话语暴力本质是一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由于其具有受众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与破坏力大等特征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受网络空间特性以及文化、心理、社会等多因素影响,网络空间话语暴力现象面临着道德泛化、道德缺失、道德审判、话语霸权等诸多道德困境。要营造一个清朗、理性、和谐的网络空间,减少网络话语暴力发生的现象,法律制约手段是外在因素,更需要从道德层面进行规范与约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形成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是“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隐匿在网络空间中肆意口出恶言,践踏的却是现实中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目前对网络暴力的界定分为两种,一是网络舆论暴力,二是网络侵权行为,常见的网络暴力有言语暴力、人肉搜索和网络谣言。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发现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群体极化效应、网络施暴成本低、公众素质有待提高等因素会产生网络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权威发布驳斥虚假信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完善立法有效打击网络暴力、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和建立公安、平台、个人三方快速反应机制五个防范网络暴力的方法,以期为有效治理网络暴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姜迪 《电脑校园》2002,(2):54-55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内容与数量种类空前丰富的媒体,它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许多限制,充分地体现了新经济时代的自由与高速传播的特点。但同时网络上也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大量有害的内容,这些东西不仅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对广大青少年朋友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何抵御这些精神鸦片对人们的侵害呢?除了平时多对青少年加强监督教育等传统手段之外,还要利用电脑这种高科技的东西来加强各种防范措施。超级网管2000就是这样一个用于过滤互联网上不健康内容的优秀工具,特别适用于家庭、学校、…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词汇     
很黄很暴力 “很黄很暴力”,这是2008年以来的第一句网络流行语可以说它的成名过程并不让人感到轻松,甚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黄很暴力”的,去年12月27日,央视在新闻节目中播出一则《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的报道报道中说,“截至目前,我国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已达6万多家,在传播健康思想文化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浅析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瘾症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危险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探究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寻求对策预防青少年学生的网络成瘾症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反感的敏感内容,如恐怖暴力视频等,这些内容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一种有效的敏感视频识别算法成为网络过滤技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多示例学习被引入到恐怖暴力类敏感视频识别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由于该类视频中存在着很多冗余信息及部分非恐怖暴力帧的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敏感视频的识别效果.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判别性特征投影的多示例学习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表示字典学习的示例选择框架,将示例作为字典,学习示例之间的最优表达关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示例,并向代表示例进行投影构造了更具判别性的示例包特征.通过在恐怖暴力视频库以及VSD2014数据集上与现有多示例检测算法在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_1指标的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在恐怖暴力视频识别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冠疫情当前,青少年需要参与线上课堂完成学业任务,接触网络的机会和使用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这导致他们实施网络越轨行为的可能性变大。本文从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运用社会控制理论、紧张理论和差别接触理论对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直播、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新技术新形态的出现,丰富了网民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既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随着“深度伪造”等新技术新应用在网络音视频领域的运用,这些风险被进一步集聚、放大,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语言暴力已成为我国网络发展的一大障碍。但遗憾的是,个别业内人士不仅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试图混淆视听、推卸责任。香港网民郭志伟在《语言暴力》中说,“有哲学家将语言暴力比喻做毒菌,因为它会腐蚀社会的礼仪、道德规范、精神和心灵准则,造成人际关系的仇恨和敌意。”可是,为什么中国还有人竭力延长网络语言暴力这个社会毒菌的潜伏期呢?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就在大家流连网络、乐此不疲的同时,也不难发现暴力、色情等信息一直是网络无法回避的“痛”。因此,北京市那位十二岁的小女孩在CCTV发出了“很黄很暴力”的控诉,如同一记惊雷,唤醒社会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曾引为自豪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迷失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聊天室、论坛、博客上的谩骂诋毁、口舌之争让我们见识了网络暴力的雏形,有人将该阶段的网络暴力行为归纳为一种符号暴力,其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