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边荔  张弦 《毛纺科技》2006,(10):53-56
从羔羊毛的物理机械性能出发,将细羊毛与山羊绒在长度、细度、强度、伸长率、卷曲、密度、摩擦性能、回潮率和比电阻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羔羊毛的特性介于细羊毛和山羊绒之间,可纺性优于山羊绒.  相似文献   

2.
山羊绒纤维由于表面存在鳞片,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缩绒现象,织物面积收缩,形状不稳定,降低了产品的服用性能,为了测试研究其毡缩性能规律,应用毡缩球法测试了白山羊绒纤维、紫山羊绒纤维、防缩白绒、染色山羊绒纤维的毡缩程度.实验得出:纤维毡缩体的体积随测试皂液温度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当皂液温度超过30℃,时间大于30 min,白山羊绒产生严重毡缩.防缩白绒的毡缩程度明显减小;山羊绒纤维的染色对其毡缩程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山羊绒通过制条纺纱后的卷曲形状,鳞片结构、弱节的变化和损伤以及对使用显微镜法和FSS扩展液法鉴别绵羊毛的不利影响。提出了FSS扩展液对山羊绒的扩展机理,研究了用洗涤方法处理样品后仍可用FSS扩展液来进行山羊绒与绵羊毛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紫山羊绒经脱色处理后再染色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各项性能指标如上染率、皂洗牢度、纤维强力等很难达到标准.目前脱色紫绒的染色主要采用中性染料、弱酸性染料、媒介染料和活性染料.文章首先通过筛选实验,选出染色效果最好的染料,然后针对该染料继续做染色实验.并对染样测试上染率、皂洗牢度、单纤维强力等性能指标.实验得出了脱色紫绒的最佳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8年来山羊绒国家检验、公证检验的数据,对内蒙古山羊绒品质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山羊绒细度逐年变粗的结论,并对遏制山羊绒细度变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秀荣  王英俊 《辽宁丝绸》2000,(1):33-34,28
研究了弱酸艳紫N-FBL的合成方法,并在醚化中采用TEBAC相转移催化剂,提高了染料的收率。  相似文献   

7.
宋双  郭青 《中国纤检》2011,(17):65-67
山羊绒的物理性能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分析了7个品种的山羊绒非典型形态结构特征,山羊绒的遗传等因素对山羊绒的形态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非典型形态特征照片有益于山羊绒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龙  蒋芳 《纺织学报》2013,34(6):79-82
本文用高锰酸钾溶液对山羊绒纤维进行氧化防缩处理。采用正交实验分析各处理因素对山羊绒纤维毡缩体的体积、纤维强力的影响程度。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与F检验,实验得到:高锰酸钾浓度是影响处理后山羊绒纤维的毡缩体体积、纤维拉伸断裂强力的主要因素。在温度50℃,时间20min,高锰酸钾浓度为0.3%(w/v),pH值为3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山羊绒纤维毡缩体体积比未处理山羊绒纤维毡缩体体积增加近1倍,防缩山羊绒单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与未处理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山羊绒皮脱毛板的组织结构着手,对造成山羊绒皮脱毛板服装革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山羊绒皮脱毛板服装革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山羊绒皮脱毛板的组织结构着手,对造成山羊绒皮脱毛板服装革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山羊绒皮脱毛板服装革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染色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山羊绒长度和强力的影响,以及山羊绒长度和强力与织物起毛起球现象的关系。结果表明,山羊绒纤维长度随着温度的提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山羊绒纤维的强力也随着温度的提高或保温的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保温时间以不超过50 min为宜。另外,通过对试验色绒和毛、梳毛后再随机对梳理毛网中的山羊绒抽检发现,平均单纤维强力低的色绒经过梳理后纤维长度会变短,长度变异(CV)值提高;控制山羊绒染色后平均纤维强力在3.0 cN以上或长度变异值在11.0%左右才能保持织物抗起毛起球等级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用弱酸性染料对山羊绒和羊毛染色性能作了分析,实验得出,在初染阶段山羊绒和羊毛上染率的差异较大。提出山羊绒和羊毛染色性能不同的理论基础在于鳞片结构和等电点的差异。 山羊绒和羊毛是性质与外观十分相似的蛋白质纤维,但是它们在鳞片结构与等电点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利用弱酸性染料对山羊绒和羊毛的染色分析,得出在不同染色温度下,它们上染速率变化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有色山羊绒因其天然色泽的局限性,影响花色品种的开发,对有色山羊绒进行脱色处理,可得到近似洁白的山羊绒产品。本文对有色山羊绒经微悬浮体脱色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为后续纺纱织造过程纤维原料的合理搭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当前我国精纺山羊绒面料的现状,其中原料成本因素是阻碍企业发展山羊绒精纺面料的主要因素之一,精纺面料的整体设计、纺织与后整理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也限制了山羊绒精纺面料的发展。同时,根据山羊绒精纺面料最终的手感和风格特征的基本要求,结合产品开发实际,提出了发展山羊绒精纺面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如纯山羊绒纺纱支数、山羊绒与其他纤维的混纺及其比例、纱线捻度与织物密度、织物的后整理工序与技术参数等。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9日开始实施新标准GB 18267—2013《山羊绒》。其中手排长度试验中增加了一个考核指标即长度变异系数及其计算方法。本文通过100批次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试验及试验数据的统计,对分梳山羊绒手排长度品质检测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意义在于加强新标准的宣贯和执行,特别强调在生产、收购、流通领域的毛绒企业要严格执行GB 18267—2013《山羊绒》。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调研当前山羊绒采集方式发生变化的现状,分析了套子绒和刮子绒在采集、收购、分梳环节中的质量、加工费用、加工难度的变化,提出了利于保护和利用好山羊绒珍贵资源,实现山羊绒产业良性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紫山羊绒,褐色牦牛绒,褐色骆驼绒是自然界中较常见的3种特种动物纤维,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广受消费者欢迎。在纺织服装中,3种动物纤维分属不同物种又比较昂贵,需分别标注在标识上。但因其本身含天然色素,颜色相近,形态相似,在鉴别工作中易混淆,因此本文分析了3种特种动物纤维在光学显微镜下的不同形态特征,探讨了鉴别的要点,为纤维鉴别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前言 在制订《山羊原绒》国家标准过程中,先后对全国山羊绒主产区的内蒙古、新疆、辽宁、太行山地区、西北地区进行了调研,采集和索取了全国二十多个地区的六十余份原绒样品进行统计分析,综合测试和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山羊品种,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决定了山羊绒纤维的质量。 本文首先对辽宁地区山羊绒品系进行分析介绍,其他品种和地区情况将陆续介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羊绒精梳纺纱制成率偏低的问题,通过生产对比验证,研究分析山羊绒原料来源、短绒含量对精梳落纤率的影响。实验发现:染色对山羊绒纤维的长度损伤,和绒工序过度开松引起纤维纠缠使毛粒增多,增加了后道工序中的纤维损伤,精纺梳毛机的梳理作用对纤维的长度损伤,可使山羊绒的短绒率大幅增高。得出山羊绒精梳纺纱制成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山羊绒精梳纺纱落纤率过高,应采取严格控制原料质量关,改进染色、和绒、梳毛工艺,以降低纤维长度损伤,降低精梳落纤率,提高产品制成率。  相似文献   

20.
紫红薯是近年来我国兴起的红薯新品种,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该类色素在加工过程中稳定性很差.本文主要以宁紫4号为原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天然花卉的花青素比较它们的稳定性,为食品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紫红薯色素热稳定性较好,耐酸,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引起紫红薯色素的损失较大.而玫瑰花色素在弱酸下较稳定,常见金属离子中Fe~(3+)和Fe~(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较大,Al~(3+)、Cu~(2+)、Zn~(2+)对玫瑰花色素影响相对较小.两种物质的色素对碱都很敏感,碱使色泽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