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利用C-CO控制反应2[Ce]+3CO=ce2O3+3C的平衡氧位、使多孔石墨坩埚中[Ce]达到等活度的原理,结合解病态方程组的共轭斜量法,求解出1200C铜液中Ce与Sn、Zn、Pb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得到了反应3[0]+[ce]=Ce2O3的平衡常数和铜液中Ce2O3的吉氏标准生成自由能。  相似文献   

2.
P2O5—PbO—Bi2O3系统玻璃和微晶玻璃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制成了P2O5PbOBi2O3系统玻璃、微晶玻璃及晶体,利用X射线衍射谱、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中晶体、微晶玻璃及玻璃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晶体中含不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微晶玻璃中含少量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及较多量不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玻璃结构中P5+主要以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形式存在,这些[PO4]四面体间共顶而形成链式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Pb2+或Bi3+离子联接而形成层状无定形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3.
用ZrO2(MgO)固体电解质,以CaSiO3+Cr2O3作为辅助电极,组成铬传感探头:MoCr,Cr2O3,ZrO2(MgO)CaSiO3,Cr2O3Cr)FeMo-ZrO2于1753K测定了碳饱和铁液中Cr的活度,该探头响应快,约2-3s即可得到稳定的电动势值,测定误差为±1-2mV,Cr的活度与Cr的浓度之间符合理论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ZrO2(MgO)固体电解质浓差电池测定了铜液中氧的活度,选用Ni/NiO为参比电极,研究CuO系的平衡,铜液中与溶解氧反应的平衡产物经测定为Cu2O。获得了铜液中氧的活度、氧的活度系数、氧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氧的自相互作用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式分别为:lnγO=-3135/T,ΔGs=-26068-26.82TJ/mol;εO=-7350/T;eO=-127/T。  相似文献   

5.
Cr^3+离子存在形态对其阴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吸光度测量和示波极谱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来源的Cr3+在不同介质中的配合离子存在形态。结果表明,新还原得到的Cr(Ⅲ)主要以[Cr(H2O)6]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普通CrCl3·6H2O中Cr(Ⅲ)的具体形态为较难还原的[Cr(H2O)4Cl2]+。当介质pH值发生变化时,Cr(Ⅲ)的存在形式也随之变化,由pH<3时的[Cr(H2O)6]3+逐渐转变为pH>3时的[Cr(H2O)5OH]2+,还原电位随之负移。因此,为了保证Cr(Ⅲ)阴极过程的顺利进行,应尽量保持镀液中的Cr3+以[Cr(H2O)6]3+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测熔融铝合金中氢活度的传感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威  王常珍 《金属学报》1995,31(7):B305-B310
以固相合成法直接合成BaCe0.95Y0.05O3-a,用阻抗谱技术测得其电导率在450-1000℃为10^-3-10^2S.cm^-1,电导激活能为Ea=0.49eV(空气气氛下)。用差热分析法检证了该材料的热稳定性。制得BaCe0.05Y0.05O3-a固体电解质管,以金属氢化物为参比电极,Mo丝为电极引线组装氢传感器,研究其对熔融铝合金中氢活度的传感特性。实验发现,定氢探头响应很灵敏,电动热  相似文献   

7.
在[H2SO4]为0.1-2mol/L、[K2Cr2O7]为0.01=0.4mol/L的范围内,研究了Fe/H2SO4+K2Cr2O7系统的电化学状态和阴极极化行为,讨论了[H2SO4]、[K2Cr2O7]和[H2SO4]/[K2Cr2O7]比值与Fe的电化学状态的关系。分析了所出现的五种类型阴极极化曲线和外磁场对阴极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谢刚  宋宁 《金属学报》1994,30(5):B199-B203
用Na(Al)|Na^+β-Al2O3|(α+β)-Al2O3电池测量了与NaF-AlF3体系平衡的Al中Na活度,椐此计算了该二元系中NaF和AlF3的活度。随熔体中分子比增加或温度升高,NaF的活度增大,AlF3的活度减小。  相似文献   

9.
Mn—Fe熔体的脱Si过程及Mn—Fe熔体氧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1350℃ )测定 Mn-MnO2平衡体系 Mn液氧位,验证了 ZrO2(MgO)固体电解质定氧探头可用于测定 Mn-Fe熔体和锰液氧位.电动势-氧位换算关系式为 ln po2-31.56-(69548.8+46427.7×E)/T.使用 BaCO370%-MnO25%-(Fe2O3+BaF2)25%(质量分数)的熔剂对高炉 Mn-Fe脱 Si时,与最高脱 Si率(75%)对应的 Fe2O3含量是12%; Mn-Fe熔体中氧位和 C的活度关系式为 po2× 1012=35.812-0.106×ac; Mn-Fe熔体中氧位和 Mn损( [Mn])关系为po2×1012=6.238+0.679× [Mn].使用 BaCO360%-BaF210%-MnO215%-Fe2O315%熔剂对高炉 Mn-Fe脱Si时, 最高脱 Si率(88.9%)和最高氧位(8.31×10-12 Pa)对应的脱 Si时间为 15 min.脱 Si实验结果表明:脱 Si过程中Mn-Fe熔体的氧位是由熔体中碳氧反应控制的;脱 Si保 Mn的最高氧位是 6.238×10-12 Pa.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镍基铸造高温合金M38及其含微量Y的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以及表面施加(Y_2O_3-Al_2O_3)复合氧化物薄膜对上述的种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发现M38,M38+(Y_2O_3-Al_2O_3),M38+Y+(Y_2O_3-Al_2O_3)的氧化动力学基本呈抛物线规律,而M38+Y开始增重较快,而后趋于平缓,偏离抛物线规律.200h的氧化增重顺序为:M38>M38+(Y_2O_3-Al_2O_3)>M38+Y+(Y_2O_3-Al_2O_3)>M38+Y.钇合金化及表面沉积(Y_2O_3-Al_2O_3)复合氧化物薄膜显著地改变了M38合金氧化物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细化了氧化物晶粒,不同程度地促进了Cr和Al的选择氧化.  相似文献   

11.
THERMODYNAMICSANDPHASEEQUILIBRIUMOFCu-Y-O,Cu-Y-S,Cu-Y-O-SLIQUIDSOLUTIONS¥Du,Ting;Li,Guodong(CentralIronandSteelResearchinstit...  相似文献   

12.
宁远涛  李永年 《金属学报》1989,25(1):96-103
在800—1200℃大气气氛中研究了直径0.1-2.0mmPd-40Ag-1Zr和Pd-40Ag-1Y合金丝的内氧化行为及其对性能的影响、内氧化深度ξ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ξ=Kt~n,其中反应指数n=0.5-0.75。温度越高,n值越大,对内氧化抛物线规律偏离越大,活性元素Zr和Y有不同内氧化特性:含Zr合金晶界氧化速度比晶内氧化约快一倍,且沿晶界存在“侧氧化”;含Y合金晶界与晶内氧化速度相差不大,不存在沿晶界的“侧氧化”。两种合金的内氧化激活能在120—150kJ/mol范围内。讨论了两种合金的内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铜模浇铸法制备了厚度为2 mm、成分为Mg65Cu22Ni3Y10块体合金试样,并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扫描量热仪证实其为完全的非晶态。以镁合金AM60B为母材、2 mm厚的Mg65Cu22Ni3Y10板状非晶态合金为中间层,在420~540℃下进行焊接,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研究了焊接接头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分布。结果表明:界面接合良好,未观察到片状夹杂物、气孔及未焊合等缺陷;焊缝区由块状α-Mg相和针状化合物组成,基体中的Al元素通过晶界扩散偏聚到焊缝中,微量Y元素扩散到基体中,有少量的Mn和Cu元素发生偏聚,Ni元素分布均匀,没有发生偏聚现象。  相似文献   

14.
The internal oxidation behavior of Pd-40Ag-1M(M=Zr,Y)alloy wires has been studied inair at 800—120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oxidation depth ξ and the reactiontime t can be expressed as ξ= Kt~n,where n=0.5—0.75.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thelarger the value of n is.The active elements Zr and Y show different internal oxidationcharacters.For the alloys eontaining Zr,the oxidation rate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isabout twice as high as that in grains,and“lateral oxidation”exists along the grainboundaries.For the alloys containing Y,the oxidation rates in grains and along the grainboundaries are roughly the same,and there is no“lateral oxidation”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both alloys are in the range of 120—150kJ/mol.Some prop-erties for oxidized alloys were studied.The mechanisms of the internal oxid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透射电镜研究了Mg65Cu25Y10合金熔体在大气压下和高压(2—5GPa)下熔淬时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压力对Mg65Cu25Y10合金凝固时形成的相结构有影响.高压下有利于生成纳米级Cu2(Y,Mg)相.Cu2(Y,Mg)为一亚稳相,高温退火后转变为稳定的Mg2(Cu,Y)相.讨论了压力对晶粒度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Pt-Ir-M(M=Mo, Y, Zr)合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合金相,讨论其合金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同等添加量下,Mo元素的相结构最为稳定。Pt-Ir-Mo系合金中,反应最容易发生的且生成的合金相也最为稳定的是IrMo3,Pt-Ir-Y系和Pt-Ir-Zr系合金中,则分别是Ir2Y和Ir3Zr合金相最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计算了Au-Pd-M(M=Mo,Y,Zr)合金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合金相的结合能与生成焓,讨论了合金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Au-Pd-M固溶体中,添加质量比为1%的Mo元素形成的固溶体,其结合能与生成焓是Au-Pd-M(M=Mo,Y,Zr)系固溶体中最低的。Au-Pd-Y系合金中最为稳定的中间相是YPd3。Au-Pd-Zr系合金中,形成PdZr2的反应最容易发生,生成的合金相也是最为稳定的,其次是AuZr3。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方法、交流阻抗 (EIS)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研究了Mg65Y10 Cu2 5非晶及相应的晶化合金在 3 5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 ,非晶合金Mg65Y10 Cu2 5在NaCl溶液中为活性溶解 ,腐蚀反应由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共同控制。EIS测试表明 ,随着浸泡时间延长 ,非晶合金耐蚀性下降 ,EIS由 3个时间常数变为 2个时间常数。SEM测试表明 ,非晶合金经过 2 4h浸泡后 ,表面发生了极为不均匀的腐蚀 ;EDAX能谱表明 ,非晶合金经过浸泡后 ,表面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 ,含镁量减少 ,表面出现了浓度分布不均匀的氧元素。晶化后Mg65Y10 Cu2 5合金的耐蚀性略有提高。探讨了非晶合金在 3 5 %NaCl溶液中的腐蚀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得到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在不同加热速率下的DSC曲线。利用Losocka、Kissinger以及Doyle方法研究了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的非等温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Mg60Cu30Y10块体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Kissinger方法计算得到的其玻璃转变激活能(Eg)、晶化激活能(Ex)以及晶化峰值激活能(Ep)分别为160.07 kJ/mol、136.11和145.19 kJ/mol。随着加热速率的提高,各特征温度值向高温端移动。局域晶化激活能随着复合材料晶化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0.
结合纯金属单原子(OA)理论和Debye-Gruneisen模型,采用CALPHAD方法确定的晶格稳定参数,研究了 SGTE纯单质数据库中fcc-,hcp-和bcc-Cu的原子状态及物理性质(原子势能、原子动能、原子体积、体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等)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电子结构计算结果与第一原理方法非常接近. 3种晶体结构的电子结构差别不大,单键半径非常接近.原子体积顺序为:Va(bcc)>Va(hcp)>Va(fcc);共价电子浓度顺序为:nc(fcc)>nc(hcp)>nc(bcc);原子势能大小顺序为:εp(fcc)<εp(hcp)<εp(bcc);晶格稳定性顺序为:△G(fcc)>△G(hcp)>△G(bcc).原子动能随温度的增加幅度约为势能的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