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景观,以某废弃露采矿山为例,采用调查、分析评价等方法,得出废弃矿山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灾隐患、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采用下部25°回填压脚(填料为碎石土、渣土,压实度不小于94%)、上部45°削坡减载(机械削坡)及坡脚布置排水沟(60 cm×60 cm,浆砌块石)的治理措施,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填土坡面采用穴种乔木,岩质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喷射厚度8~12 cm,)的绿化措施,恢复了山体植被,改善了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该项目成功实施,对类似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废弃露采矿山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市武进区内的废弃露采矿山宕口造成山体破损面积412.03 hm2,存在毁坏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多、破坏地貌景观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削石降坡、削坡反压、整坡与清坡等措施,消除了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采用挂网喷播对岩质坡面进行复绿,改善了生态环境;对宕口废弃地进行地形整理、土地复垦、排水工程建设等治理措施,恢复了土地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蜂巢约束系统施工可以对边坡岩体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坡面进行覆土复绿,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较快地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为岩质边坡复绿在河南省的适应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边坡复绿工程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密云区某废弃铁矿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为例,在因地制宜、生态性的原则下,具体讨论了北京地区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原则和技术路线,并对由于矿山开采形成的不同类型的边坡、陡坎和矿渣堆等地质灾害类型的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矿山开采导致的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凤山石灰岩矿矿区中3个终采边坡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分析了采坡面地层岩性、坡度和坡面松散程度以及开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坡面治理、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性治理.经过恢复治理后的3个终采边坡坡面生态恢复治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废弃采石场容易引发地质和环境问题。以江西省石城县下茶坑废弃采石场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总结分析矿山土地资源、植被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等问题。针对各问题提出相应的恢复和治理方案,包括复绿、边坡治理、截排水、监测等工程。研究成果对类似矿山环境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卓尼县历史遗留的小型采石场较多且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通过对卓尼县业日村某采石场勘查分析,矿山现状条件下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针对渣堆不稳定边坡采用坡脚修建挡墙、坡体分级削坡减载的治理措施,及客土后"乔灌草"混种的复绿措施;针对岩质边坡存在的崩塌落石...  相似文献   

9.
大冶市某水泥用灰岩矿因露天开采导致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挖损及占用等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坡面削清方、台阶覆土绿化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实施高陡坡面分多级台阶削清方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及台阶覆土绿化工程恢复植被景观,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有效治理,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在焦作市北山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中,对高边坡、大坡度岩质边坡运用爆破削坡、清坡、锚杆加固、框架护坡、挂网、厚层基材喷播、绿化等多种技术方法与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所取得的经验与体会,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一直是制约部分地区发展的瓶颈。以人口较为密集的河南省济源市玉川产业聚集区内的矿山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总结了研究区内比较典型的地质环境问题,即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平硐、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并且以比较典型的 NJ4′治理区为例,该区内发育地质灾害主要有露天采坑7个、渣堆7处、废弃石料厂4处、废弃石灰窑11座、废弃平硐12处、采空区3处、地面塌陷坑2处。采用“采空区浅部回填,深部地表设置警示牌+高陡边坡上部大坡比放坡回填至坡脚+采坑内挖高填低呈斜坡平整+截排水+道路+覆土植树+灌溉工程”的综合治理对策,为与该地区相似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修复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门石窟景区东,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对龙门山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洛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对含水层影响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6.47hm2,次重点防治区9.73hm2,一般防治区面积20.15hm2,针对评价成果研究区采用“坡面危岩清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挡土墙+截排水渠+植被重建”等修复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历史遗留的废弃采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存在较大的地质环境问题,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是一个迫切的政治任务。以驻马店市驿城区朱古洞乡采石矿山群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矿山面临的3大地质环境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恢复治理的相关工程对策,以期为废弃采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露天开采的废弃大理岩矿山,明确得出:矿区现有63个采坑,18处高陡边坡,3处废弃渣堆,20处石料堆,6处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6处废弃建筑,土地损毁面积297679.41 m2,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基于地质工程情况,采用结构面赤平投影理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7.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修复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废弃矿区林草覆盖率,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研究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施工技术,分析了研究区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图斑数14个,图斑总面积85.96 hm2。基于此,研究了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为坡顶或坡面上的悬挂岩块、松动岩石进行清除,边坡整理,清理危岩体和采坑回填。然后分析了各个工程的准备工作、施工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研究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减轻地质灾害及其影响,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增强农用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修武县七贤镇废弃露天矿山为例,分析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山体破损、地形地貌景观严重破坏等。基于此,提出了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渣堆及危岩清除工程、场地整理工程、挡土墙工程、覆碎石、土工程、道路工程、截排水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技术手段。研究有效改善了治理区地貌,提升了植被覆盖及其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