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要岩矿产地是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全国地质遗迹调查结果共计查明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点528处,其中,典型矿床露头302处,典型矿物岩石命名地46处,矿业遗址143处,陨石坑和陨石体6处。根据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包括世界级16处,国家级185处,省级311处,基本查明了全国重要岩矿产地资源现状。虽然多部门在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经采取了建立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多种保护方式,对重要矿产地地质遗迹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鉴于前期的调查工作,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研究,建立管理网络,开展全国重要岩矿产地地质遗迹的全面调查,为重要岩矿产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是我国最典型、最壮观的丹霞地貌之一,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价值。前人共查明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58处,对于地质遗迹的调查与研究相对滞后。通过本次详查研究,在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共确定地质遗迹183处,其中新增地质遗迹125处;建立崆峒山地质遗迹类型划分体系,将公园内地质遗迹分为3个大类,8个类别,16个亚类;运用价值定性分析评价和多因素综合定量分析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确定世界级地质遗迹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9处,省级地质遗迹44处,县(市)级地质遗迹106处。同时,对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开发保护、地质公园建设及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进行了再认识。总体认为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整体价值较高,已初步具备了申请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古生物化石遗迹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古生物类地质公园,国内已拥有20多座,该类地质公园由于资源的特殊性和稀有性使其具有极高的价值。与其他地貌景观为主要地质遗迹类型的地质公园相比,古生物类地质公园虽然缺少景观美,但是其自身的价值也吸引了广大的游客。对古生物类地质公园进行科学的资源评价,对该类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蒙古宁城国家地质公园以道虎沟古生物化石、热水温泉、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地貌和其他辅助类旅游资源等为主要地质遗迹类型,是国内典型的古生物类地质公园。以内蒙古宁城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对各种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具体的计算,得出宁城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定量评价结果。从评价结果分析,该地地质遗迹资源可分为3个级别,并且依照该评价结果,可为宁城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对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中地质遗迹类型划分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体系权重,结合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和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综合评分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类型丰富且等级优,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有3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有78处;地质遗迹资源要素价值高,影响力大;地质遗迹资源区位优势显著,具有良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远景。  相似文献   

5.
河北兴隆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评价,建立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对河北省兴隆县的地质遗迹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地质遗迹分类的基础上,对雾灵山岩体等岩石遗迹、岩溶洞穴等地质地貌遗迹、海底黑烟囱等地质构造遗迹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最邻近点指数法,对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地质遗迹在空间上为凝聚分布。从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经济发展4个方面对地质遗迹价值进行了评价。对目前地质遗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沂蒙山地质公园的地学旅游资源——典型的地质遗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资源,其中发育鬣刺结构的科马提岩、太古宙至古元古代多期次的侵入岩、蒙阴常马庄金刚石矿和岱崮地貌为世界级地质遗迹。依据《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理念,提出构建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体系框架,包括健全科普解说系统、开展科普活动、开发特色地学旅游产品、提高地质公园显示度。最后提出开展沂蒙山地质公园地学旅游建议,以期为公园的合理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江西三清山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于世,拥有众多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科普意义的地质遗迹。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和动态监测,是对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将三清山地质遗迹资源分为五大类,即地貌类遗迹、地层学遗迹、构造形迹遗迹、古生物化石遗迹和典型岩石遗迹。分析认为,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处天然的地学博物馆,是一个在地学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全球研究对比意义的地学宝库,其丰富多样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8.
湖北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兰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典型变质岩为主体地质遗迹的公园,公园珍贵的地质遗迹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的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自然文化遗产。开展木兰山地质公园建设与地质遗迹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湖北省各级政府、相关科研院校以及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多措并举,采取积极申报地质公园、保护地质遗迹、创新科普形式、发展壮大科普队伍等措施不断推动湖北省地质公园建设,自2003年至今,已建成地质公园26处,其中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9处、省级地质公园15处。同时湖北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又对湖北省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地质公园是以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具有旅游休闲功能的地质遗迹保护区。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议和执行局第160次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处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建立地质公园的工作。通过可行性研究,在国际地学组织中逐渐取得共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成员国的支持,计划未来20年中,在全世界建立500个世界地质公园,并形成网络。欧盟国家计划在近两年完成50个地质公园的筹建。1 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  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是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  相似文献   

11.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昆阳磷矿地质环境问题区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铜金矿化体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研究了云南省宾川县白象厂铜矿勘查区地质特征及勘查方法。针对铜金矿化、激电异常区开展工作,分析了勘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激电特征等成矿地质条件,在勘查区内布置施工探槽、浅井、平硐及钻探工程,并研究了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研究为勘查区未来矿产资源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重要地学研究价值,是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之一。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园开发、保护过程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方面进行动态分析,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旅游开发、科普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地质公园遗迹保护缺失、地学文化挖掘力度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旅游发展新形势下,旅游行业进入新时代、地学旅游得到新倡导、乡村振兴提出新思路,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矛盾、旅游市场的更新迭代、地质公园的受众群体多元化影响的新挑战。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在保证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建立健全基础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规范地质公园建设、健全旅游配套设施和景区服务、开发精品地质科普旅游路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助力北山国家地质公园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线性工程输水管线压覆地质勘查项目资源储量和工程量,通过调查建设项目周边(沿线)地质矿产概况和压覆矿业权情况,采用垂直剖面法确定了压覆范围。区分露采矿山和地采矿山,考虑边坡稳定性,并依据可视范围不能出现露采矿山,根据各种情况选取最大值,确定了露采矿山拟压覆边界。在资源储量估算过程中,选取能代表拟压覆区内特征的参数,包括矿层厚度、视密度、倾角产状等,利用地质块段法估算了拟压覆区内的资源储量,最终确定了建设项目压覆的资源储量和工程量。通过对压覆资源储量的评估,最终为建设项目依法用地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保障矿产资源国家权益、保护矿业权人合法权益以及矿政管理和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全国整装勘查重大进展与主要勘查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2013年度全国78片整装勘查区重大进展与成果,为今后勘查部署、选区研究提供新思路,试图精选若干个找矿案例进行重点剖析,梳理出创新地质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类型和找矿新类型、新层位的认识与发现,以及勘查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勘查组织方式等,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勘查经验,初步探讨了整装勘查区制约找矿突破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开展找矿预测、综合开发利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元  韩晓慧 《中州煤炭》2023,(4):108-115
为了避免和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活动中对矿区地质环境破坏,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宜阳君伟煤业为例,对其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估,评估区面积0.848 1 km2,评估区为较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确定评估级别为二级。现状评估认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预测评估认为未来采空塌陷区为严重区,现有工业场地为较严重区,其他为较轻区。根据评估结果,将未来采空塌陷区划为重点防治区,现工业场地划为次重点防治区,其他为一般防治区。并对其防治工程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应用所设计的环境治理方案后,矿山地质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恢复,减少了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了矿山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具有丰富的矿业资源,资源开发历史久远,随着矿业开采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踪迹与采矿活动相关的实物越来越多,矿业遗迹保护逐渐成为了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在阐述矿业遗迹内涵及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对陕西省重要地质遗迹名录和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进行梳理划分,将陕西省矿业遗迹资源划分出20处,并在空间上确定遗迹分布位置。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陕西省矿业遗迹保护的现状是国家矿山公园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设等。分析矿业遗迹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矿业遗迹的理论和评价标准研究较为薄弱、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足且保护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理论、政策与标准研究、健全法规与管理条例、吸引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加大宣传力度与保护方式,为进一步推动陕西省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庐枞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个重要的铁、硫、铜、铅、锌、明矾石、高岭土等矿产地之一。为解决本区高岭土矿的找矿方向问题,在收集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测量、岩矿测试等手段对刘家凹高岭土矿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蚀变型和风化型;矿石自然类型为硬质高岭土和软质高岭土;高岭土矿床的形成受原岩性质、火山热液活动、构造活动、侵入岩、风化淋滤等因素控制,同时认为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北部地区高岭土成矿地质条件好,具有进一步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的地质信息资源,具有科学采集和系统化管理的意义及开发使用的价值。在长期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国家矿产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体现中国矿产资源成矿特点的价值,并且展现了全国矿产勘查与科技工作水平的特点;而区域性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充分体现了在成矿区域内各地历史时期形成地质实物所在的地质环境,成矿作用,成矿类型等各种成矿信息。在此,作者对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科学专项地质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系统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阐述,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进行了分析,以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科学专项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数字化,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确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以分类的数据源,数据库、系统化功能为基础,研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数字化采集,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三个信息化技术,将大量实体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的管理,并提供满足社会化需求的网络化资料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