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通过CFD仿真对柱塞泵柱塞腔和配流盘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SCY-14型柱塞泵流体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对配流过程非定常流场各个位置流态进行流态判断后,采用层流加局部湍流的数学模型模拟流场的实际状态。根据轴向柱塞泵工作时的两个主运动,采用滑移网格模型模拟柱塞与缸体相对配流盘的旋转运动及采用动网格模型模拟柱塞沿缸体轴线相对缸体的往复运动。通过设定边界条件和工作条件,对处于不同旋转角度柱塞泵的流态特性进行CF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柱塞泵在吸排油过程中,即低压向高压转换和高压向低压转换的过程中,柱塞腔内部有比较明显的压力冲击现象。柱塞腔的压力冲击主要是由柱塞泵配流过程中的流量倒灌和阻尼槽的节流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压力脉动周期由泵的转速和柱塞数决定。 相似文献
4.
5.
日立K—1000流动注射分析仪柱塞泵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K-10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柱塞泵系统进行了改进:增设了除气装置,耐强酸缓冲器和耐碱过滤器,可根据不同的溶液情况灵活地组合柱塞泵系统,增强了K-1000的功能,使之能注入强酸、强碱和有机溶液,更换载流时无需停泵和重新吸入溶液。经分析实例验证,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7.
微型流动分离分析系统的输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微型流动分离分析系统的输液形式,输液要求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描述,对活塞式,齿轮式等目前的商品输液压作了简要评述,并对声波式,电磁式,电渗式微泵等新颖的无活塞无阀微型输液激励方式作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俞志鹤 《分析测试仪器通讯》1994,4(1):18-20
用一种自制的原子吸收背景校正新装置——自吸收管,进行了校正原子吸收背景的研究。这种分高式自吸效应校正背景装置对光源具有较强的自吸能力,可以用于背景校正。 相似文献
9.
10.
对微型流动分离分析系统的输液形式,输液要求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描述;对活塞式、隔膜式、齿轮式等目前的商品输液泵作了简要评述;并对声波式、电磁式、电渗式微泵等新颖的无活塞无阀微型输液激励方式作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流体机械》2013,(3):5-9
为分析射流式自吸离心泵的半开式叶轮与导流器前盖之间的间隙大小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4种不同间隙下射流式自吸离心泵水力性能、径向力变化规律、自吸过程泵内部气液两相分布及流动情况,结果表明:间隙大小对射流式自吸离心泵水力性能影响明显,随着间隙增大,泵扬程和效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额定工况点间隙为0.5时的扬程和效率相对于间隙2mm时的扬程和效率分别下降14.43%、7.07%;叶轮与导流器上径向力也随间隙增大而减小;叶轮含气率、导流器两个不对称出口及泵体出口的气相质量流率随间隙增大而降低.兼顾考虑水力性能、自吸性能及加工装配工艺,最终确定叶轮与导流器前盖的间隙为0.5mm.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工况点扬程34.21m,效率55.29%,当自吸高度为5m时,自吸时间45s,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型立式自吸离心泵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立式自吸离心泵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性能计算方法和试验结果。所研制的CLZ型新型立式自吸离心泵充分考虑船用条件,彻底解决了泵虹吸和气水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泵送煤水两相流时泥浆泵的性能及通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泥浆泵泵送不同浓度与粒度的煤水两相流时扬程、效率以及功率与汽蚀性能的变化,并考虑了通气对泵性能的影响。还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可以为选矿等行业离心泵的使用与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为提高压电泵的输出性能,设计了一种新型轴向出流的单腔有阀压电泵。泵体结构主要由3部分构成,即固定压电振子的上盖、带有腔体结构和被动截止阀的中间体及起压紧和密封作用的下盖。轴向出流的单腔压电泵的结构是将进口阀安装在圆柱形腔体的中心位置,保证进口管的轴线与压电振子垂直,出口阀安装在泵腔外,通过导流槽与泵腔连接,形成轴向进出流方式。将轴向出流的单腔压电泵和早期设计的侧向出流压电泵进行输出性能测试,试验发现,在低频工作阶段,侧向出流的单腔压电泵输出效果要略高于轴向出流,在高频工作阶段,后者要高于前者,而在整个40~400 Hz测试范围内,后者输出的液体压力都要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两相流离心泵水力输送性能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一台固液两相流离心泵的水力性能与磨损特性,基于代数滑移混合物模型(Algebraic slip mixture model,ASMM)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三维不可压缩定常流动数值计算,其中转子与定子之间的动静耦合采用"冻结转子法"实现。多相位定常流动计算结果与水力试验结果的对比确定最佳的转动位置,并确认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预测结果表明,颗粒属性对模型泵水力性能影响的次序为固相体积分数、颗粒密度和粒径。随着颗粒直径、密度和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预测扬程均下降;效率总体上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在固相体积分数为10%时输送效率最高。在靠近隔舌的叶轮出口处存在由低、中、高三种速度组合的双剪切层射流—尾流结构。总体而言,模型泵叶片吸力面的磨损程度比压力面更为严重。固相体积分数对叶片表面磨损程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颗粒密度影响较小,颗粒直径仅对吸力面磨损程度影响显著,对压力面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