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乡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各方面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况.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内容、层次等进行分析,提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从而更好的解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3,(12)
本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探讨历史建筑保护问题,从我国历史建筑的价值、城市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历史建筑是城市发展的历史鉴证,是城市精神的物质载体,引导人们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意识,在历史建筑保护的同时,实现城市发展、创造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在城市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应该正确认识保护与发展的辨证关系,积极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引入发展的观点,使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我国特有的城市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同时也埋藏着城市特殊的历史文化气息与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城中村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也常常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直被视为城市"疤痕",成为推土机下的冤魂.城中村中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常常遭到破坏.在新时代新要求下需要重新审视和思考改造模式,城中村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构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保护工作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文化传承"的提出及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其包含保护、传承和发展三方面的内涵,是保护遗产、继承文脉和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次将"文化传承"相关理念运用到城中村改造当中,提出了从保护、传承、发展三个层面的"3+3+6"内容体系;最后以西安保留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中村为研究对象,以建构文化传承体系为手段初步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方向,在保证城市发展、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文脉的传承,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7.
薛爽  李媚 《四川建筑》2013,(6):19-22
历史文化保护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天府新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天府新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历史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新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地段的界定和挖掘、基础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8.
历史街区几乎存在于每个城市,它往往占据城市的核心地段.如何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每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以南京南浦厅历史街区为例,解读其存在价值,分析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保护中的城市功能延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是历史保护中的核心要素,历史地区功能的延承有助于实现城市历史风貌的全面和深层次保护.功能的延承并非简单的保存和延续,而须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历史文化保护中城市功能延承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从功能型向文化型转化的同时,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分析与保护意义入手,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无锡的历史街区整体整治的思路与实践的分析,探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提升城市吸引力、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为目的的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建设的途径与现实意义.强调应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稳定的鼓励政策,增强居民的参与性,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促进传统街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绍兴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更需要保护.我们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如何解读名城、珍惜名城、保护名城和延续名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并重,在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现有文献和研究进行分析,研究了马耳他的城市保护制度和特点.马耳他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始于20世纪初.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它有了迅速的发展,并与城市规划体制相结合,形成了马耳他的城市保护制度.现行的城市保护制度的基础由1925年的古迹保护法、1991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92年的开发规划法组成.城市保护制度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核心,也是马耳他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登录的历史建筑和古迹以及保护区三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常被比作“城市的记忆”.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历史保护运动在西方各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历史保护的概念已从保护“杰出的”和“特殊的”转变为:“具有代表性的”,保护范围己从单个的建筑物保护逐渐扩展到整个街区和城市的保护.人们愈来愈关心自已已经拥有的东西,更注意建筑物与城市空间的内涵及传统,也体会到不可能在短短几年里就毁掉现有文明而重新创造一个新世界.建筑师记忆及其相关的物质实体,并开始更多地意识到,保护城市历史地区首先和当地居民有关,只有鼓励公众和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才有可能使城市历史保护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楚洁 《建筑与文化》2021,(10):101-103
古城是一地历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文脉传承、城市规划建设、文物遗迹保护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恢复老城区的功能和活力是新时期展示城市文化底蕴、激活发展动力、实现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关键所在,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效保护古城,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意义深远.基于此,文章以泰安古城为例,充分挖掘古城历史文化元素,针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古城的地位和价值,根据古城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探索提出新时期古城保护、城市复兴的策略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德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德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包括德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研究与培训工作,遗产保护的资金来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始终是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西安作为一座古城,保留着和曾经拥有过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也经历过战乱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在遗址的保护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景观生态学角度...  相似文献   

18.
激活城市——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筑文化酱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城市传媒”与“城市织补”像城市发展的“催化剂”,能够带动和激发城市的建设与复兴并有效地解决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本文在解读城市建筑文化资本的同去,将城市触媒理论与城市织补理论应用于其中,图图找出使城市建筑文化资本最大化的方法,并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保护复兴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土壤,在当代城市环境中便体现为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这在当今中国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从城市内涵以及城市文化环境着手,介绍了上海石库门居住建筑及改造实例--上海新天地.而后针对新天地的改造提出作者的看法.保护历史地段不仅仅是保护它的外表,更要上升到保护城市文化环境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周边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后对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多元共生、改造原则及技术因素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及其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得到重视.1982年,北京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单独一章作出论述,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一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