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基于CIP协议的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节点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以太网在工业实时环境中应用的可能性,列举了几种主要的工业以太网协议,论述了CIP协议族的主要内容以及基于CIP协议的几种工业通信网络,提出了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节点的设计方法.并以智能泵为应用对象构建了一个实验系统,验证了设计的工业以太网节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VC++的PC与PLC的通信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PLC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PLC的实际应用中,人们需要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不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及时修改,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正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了基于VC 的PC与PLC的通信软件.文中介绍了OMRONPIG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以及通信参数的设置,并用VC 6.0编写的串口通信软件实现了两者之间的通信,并给出了通信软件的设计方法.利用这个软件,人们可以方便直观地对PLC的工作状态进行随时监控.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基于S7-300系列PLC和力控组态软件的油库罐区监控系统,介绍了其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上位机和PLC的通信,采用上位机双机冗余和PLC软冗余结构,可以充分发挥PLC和计算机的优势,有助于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PLC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PLC的实际应用中,人们需要对其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不符合要求的参数进行及时修改,以提高产品的质量。正是根据这种需求设计了基于VC 的PC与PLC的通信软件。文中介绍了OMRON PLC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以及通信参数的设置,并用VC 6.0编写的串口通信软件实现了两者之间的通信,并给出了通信软件的设计方法。利用这个软件,人们可以方便直观地对PLC的工作状态进行随时监控。  相似文献   

5.
工业以太网已经成为控制系统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文中所介绍的EtherNet/IP协议是一种优良的工业以太网方案.由于它采用了CIP协议及新的生产者/消费者的通信模式,使得控制网络设备能够更有效地传输数据,更容易与Internet/Intranet集成.同时,它是一种面向对象和开放性的控制网络方案,采用这种方案的控制网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解决控制网络中互操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控制、网络、电子等技术的发展,现场总线技术应运而生.现场总线作为一种开放的、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它具有开放性、可互操作性与互用性等特点.本文设计出了应用于工业现场的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温度采集模块,给出了该模块的多路开关的扩展电路、A/D转换电路、非线性校验电路及Modbus网络的接口电路.同时采用VB6.0编程,实现了温度采集模块和计算机的通信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工控领域中实时监控S7-200PLC状态和显示、处理其采集数据的需求,使用LabVIEW作为开发平台,通过调用VISA接口函数,在分析PPI协议读写指令的基础上,实现了LabVIEW与PLC串口通讯。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远程工业控制的需要,研究了电能监控系统中基于Modbus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实现.该系统以PLC为核心,在Modbus和TCP/IP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PC监控终端通过Internet对现场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分析了具体的通信过程,并利用VB6.0开发了上位机监控平台.所构建的电能监控系统实现了现场数据采集、处理及通信等功能,为工业控制网络通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文介绍基于TCP/IP、CIP协议,运用UNIX(POSIX标准)下Socket网络套接字通信、UNIX多进程方式及功能强大的C语言编程,实现了与多个PLC(AB Logix5562)的通信.经实验,证明该方法是工业自动化领域较好的以太网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PROFINET的开放式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适应未来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PROFINET的开放式以太网控制器,并结合可精简的TCP/IP协议栈--Lwip,实现了嵌入式Web服务器.为了完成服务器中的动态数据交互功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嵌入式多重网关接口(EGI).通过西门子的开放式以太网协议,实现了西门子PLC与设计的开放式以太网控制器相通信,报文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开发PROFINET IO设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工业以太网的电加热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基本控制器实现了对大滞后、强非线性电加热系统温度的自动控制。并采用先进的工业以太网通讯方式,实现了西门子S7-200 PLC和STEP7 Micro/WIN编程软件以及S7-200和组态王监控软件之间的通讯。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主控制器对电加热温控系统进行PID控制可以达到化工实验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同时,采用工业以太网进行通讯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闸门监控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远程闸门监控系统网络容易中断、实时性差的缺点,设计了一种闸门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研制PLC闸门现地控制单元,使用iFIX组态软件编制了上位机控制程序,利用PLC中CPU模块所带的内置以太网卡实现了PLC和上位机的通信,实现了对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四扇闸门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邮政物流需求,建立了一个邮件变频供件智能控制系统。系统采用OMRON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触摸屏为下位机,IFIX和数据服务程序为上位机。分析了变频供件功能需求,采用Modbus的远程终端(RTU)协议实现PLC与变频器的通信,采用过程控制的OLE(OPC)实现与数据服务程序的数据交互。应用表明,系统实现了邮件变频输送控制自动化和智能化,它的设计方案合理,运行可靠,智能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工业以太网协议EtherNet/IP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以太网已经成为控制系统网络发展的主要方向。文中所介绍的EtherNet/IP协议是一种优良的工业以太网方案。由于它采用了CIP协议及新的生产者/消费者的通信模式,使得控制网络设备能够更有效地传输数据,更容易与Internet/Intranet集成。同时,它是一种面向对象和开放性的控制网络方案。采用这种方案的控制网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解决控制网络中互操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干冰生产过程自动监控是基于PLC的集散式控制系统。系统由上位计算机和PLC组成,对生产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和管理。上位计算机通过监控画面对PLC进行参数设置,接受参数后PLC执行闭环控制。使用组态软件设计各种监控画面。计算机与PLC间采用直接通讯方式和OPC方式进行冗余通信。该系统灵活配置,控制可靠,编程简单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自动化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集成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殷元  蒋兆远 《计算机工程》2007,33(19):233-235
分析了自动化仓库管理与设备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指出了它与过程监控系统的不同点,划分了自动化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功能模块。结合以太网和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设计了以交换式快速以太网为主干、以总线型现场总线为底层的系统集成网络结构,给出了基于以太网的设备监控通信协议分层模型。通过介绍该设计在某企业生产仓储兼有物流功能的自动化仓库的实现,阐明了仓库管理与监控系统软件的集成。该设计使用通用器件和通用技术以较低成本实现了自动化仓库管理与控制系统集成,具有易于扩展和维护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对以太网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实践性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执行机构以太网控制系统的概况,并根据其通信特点制订出简明、实用的通信协议。然后以80C196MC作为执行机构控制单元,介绍了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和上层控制软件的设计。最后,在实际设备上做了通信试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完全可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太网可以成功地运用于执行机构的集中管理控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是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之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布式监控系统的系统构成、通讯原理、软件设计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陶珑 《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24(7):30-31,49
基于PROFINET工业以太网技术及现场总线技术,设计并建立了一个网络系统实验平台,阐述了该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工程架构,以及相关具体的软硬件实现方案.详细描述了基于PROFINET技术的工业以太网与现场总线PROFIBUS通信连接设计,并采用S7-300 PLC完成对三容水箱液位的PID控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太网监控系统的架构,通过主控计算机以及工业以太网,可以把设计的各种网络化的电动执行机构按照要求来形成一个系统.通过自定义的通信协议,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实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