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通常以固定的指令或字节序列这些具体特征作为检测依据,因此难以检测变形恶意代码.使用抽象特征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思路.本文针对恶意代码常用的变形技术,即等价指令替换、垃圾代码插入以及指令乱序进行研究.定义了一种抽象特征,同时提出了依据该抽象特征检测变形恶意代码的方法.最后,以典型变形病毒Win32.Evol为对象进行了实验,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存在着无法自动和高效地提取恶意代码的问题,有些还需要人工对特征进行提取,但是提取的特征没有深层地描述恶意代码行为,存在检测的准确率较低、效率低等缺点。通过对静态恶意代码进行分析,从纹理特征和操作码特征入手,在提取纹理特征过程中,提出一种Simhash处理编译文件转换成灰度图像的方法,生成灰度图像后通过GIST算法和SIFT算法提取全局和局部图像纹理特征,并将全局和局部图像特征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为依赖特征的恶意代码相似性比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轶  苏璞睿  应凌云  冯登国 《软件学报》2011,22(10):2438-2453
恶意代码相似性比较是恶意代码分析和检测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现有方法主要是基于代码结构或行为序列进行比较.但恶意代码编写者常采用代码混淆、程序加壳等手段对恶意代码进行处理,导致传统的相似性比较方法失效.提出了一种基于行为之间控制依赖关系和数据依赖关系的恶意代码相似性比较方法,该方法利用动态污点传播分析识别恶意行为之间的依赖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构造控制依赖图和数据依赖图,根据两种依赖关系进行恶意代码的相似性比较.该方法充分利用了恶意代码行为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提高了比较的准确性,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循环消除、垃圾行为删除等方法对依赖图进行预处理,降低了相似性比较算法的复杂度,加快了比较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均呈现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恶意代码破坏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恶意代码防御框架,并给出了该防御框架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恶意软件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对用户机和网络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逐渐成为了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主要矛盾。当前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静态扫描技术和基于软件行为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容易产生误报和漏报,渐渐无法满足信息安全领域的新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利用Cuckoo沙箱系统来模拟运行环境并提取分析报告;通过编写Python脚本对分析报告进行预处理;搭建深度学习CNN训练模型来实现对恶意代码的检测,并将其与机器学习以及常见的杀毒软件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相比之下更具有优势,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具有更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UEFI固件的恶意代码防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UEFI)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易受恶意代码的攻击,而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系统无法为固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引导过程提供安全保护。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基于UEFI的恶意代码防范系统。该系统利用多模式匹配算法实现特征码检测引擎,用于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检测与清除恶意代码,并提供恶意启动项处理及系统内核文件备份等功能。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为固件及上层操作系统提供完善的安全保护,且代码尺寸小、检测速度快,恶意代码识别率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行为分析和特征码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能自动检测和遏制(未知)恶意代码,并实现了原型系统。首先用支持向量机对恶意代码样本的行为构造分类器,来判断样本是否是恶意代码,同时对恶意代码提取出特征码。运行在主机的代理利用特征码识别恶意代码并阻断运行。为了精确分析程序行为,将程序放入虚拟机运行。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朴素贝叶斯和决策树,系统误报率和漏报率均较低,同时分布式的系统架构加快了遏制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基于媒体特征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论述了媒体各种不同特征的检索技术,并对基于媒体特征检索技术的常用算法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已经不能够准确描述安全事件,提出了用恶意代码来描述,由于恶意代码的多样性,目前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不能满足需要。在对恶意代码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恶意代码要获取执行的机会,必然要进行本地化设置,对恶意代码的本地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基于本地化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基于行为特征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及其实现方式,并分析实现中的关键技术。使用自定义行为特征编码模板进行恶意代码匹配,将短周期内2次匹配成功作为判定恶意代码的标准,利用最大熵原理分析2次恶意代码行为的信息论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病毒检测误报率和漏报率,并且能有效防范未知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恶意代码的攻击原理,介绍了对恶意代码的检测。通过因果关联的分析原理检测恶意代码,提高对恶意代码等网络攻击的安全防范意识,更新操作系统发布的最新安全漏洞补丁,修补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共享管理;强化密码设置,增强安全策略,加强密码强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恶意代码动态分析中存在的提取特征方式单一、检测率低、误报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线程融合特征分析检测方法。基于传统沙箱分析报告,该方法利用线程号分别建立样本API调用序列,将API线程内的调用顺序及返回值作为API参数构建特征,在特征处理阶段分别用统计、计算两种方法构建两类特征,并将LR(Logistic Regression)算法改进的Vec-LR算法用于二分类判断,并与其他算法及软件进行比较。经实验证明,该方法准确率优于当前主流检测方法,可达94.37%。  相似文献   

14.
苗甫  王振兴  张连成 《计算机工程》2011,37(18):131-133
采用加密和隧道技术的恶意代码难以检测。为此,提出基于流量统计指纹的恶意代码检测模型。提取恶意代码流量中的包层特征和流层特征,对高维流层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利用两类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建立恶意代码流量统计指纹,使用该指纹检测网络中恶意代码通信流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检测采用加密和隧道技术的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15.
在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分类时,由于传统的灰度编码方法将特征转换为图像的过程中,会产生特征分裂和精度损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恶意代码的检测性能.同时,传统的恶意代码检测和分类的数据集中只使用了单一的恶意样本,并没有考虑到良性样本.因此,文中采用了一个包含良性样本和恶意样本的数据集,同时提出了一种双字节特征编码方法.首先将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快速增加的恶意代码数量中大部分是由原有家族中通过变异产生,所以对恶意代码家族进行检测分类显得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LSTM网络的恶意代码家族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家族可执行文件直接转换为灰度图像,利用CNN-BiLSTM网络模型对图像数据集进行检测分类。此方法在避免计算机受到恶意代码伤害的同时全面高效地提取特征,结合CNN和BiLSTM的优点从局部和全局两个方面学习恶意代码家族的特征并实现分类。实验对4个恶意代码家族的4 418个样本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窃取敏感数据、破坏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的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APT)已经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与可执行文件相比,恶意文档具有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用户防范意识不足、攻击手段灵活多样、难以检测等诸多特点,已经成为实施APT攻击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关注恶意文档检测已有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文档类型及其结构进行了解析,然后阐述了文档的安全隐患、攻击技术以及传播途径等。将当前恶意文档检测方法归纳为静态检测法、动态检测法、动静态结合检测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四类,分别对各类检测方法的研究状况、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了当前恶意文档检测研究的性能评价方法,综述了代表性的数据、检测工具和平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恶意代码演化与溯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意代码溯源是指通过分析恶意代码生成、传播的规律以及恶意代码之间衍生的关联性,基于目标恶意代码的特性实现对恶意代码源头的追踪.通过溯源可快速定位攻击来源或者攻击者,对攻击者产生一定的震慑打击作用,具有遏制黑客攻击、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归类总结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在恶意代码溯源领域的研究工作,首先揭示了恶意代码的编码特性以及演化特性,并分析这些特性与溯源的关系;然后,分别从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恶意代码的溯源技术和研究进行梳理,同时对每个溯源阶段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讨论,并对目前恶意代码的溯源对抗手段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恶意代码溯源技术面对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海量的恶意代码报告已经成为基于云安全的反病毒网络系统的巨大负担。使用高效、科学的分类方法对大量涌现的已知或未知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进行自动分类处理是快速应对恶意代码的基本前提。为了实现对恶意代码的自动分类,首先对解决聚类问题的经典无监督神经网络模型Kohonen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引入部分监督学习过程的神经网络模型A_Kohonen算法;然后基于A_Kohonen算法实现对各种恶意代码的自动分类机制,从而为反病毒专家对恶意代码进一步细化与分析处理提供有效支持。实验分析表明,基于A_Kohonen算法的恶意代码自动分类机制能够有效、准确地初步分类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20.
王晓箴  刘宝旭  潘林 《计算机工程》2010,36(21):17-18,21
根据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恶意代码的植入方式,将其分为工业标准体系结构、高级配置和电源管理接口、外部设备互连模块恶意代码3类,分别对其实现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种BIOS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包括采样、模块分解、解压缩、恶意代码分析模块。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检测出BIOS镜像文件中植入的恶意代码,可有效增强BIOS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