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末年以前,黄河多自现行河道以北流入渤海。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宋东京留守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宋史·高宗本纪》),黄河从此南下夺淮,历经金、元、明、清七百多年。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决口,清廷正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无暇过问堵口事,黄河遂由铜瓦厢折向东  相似文献   

2.
提起林则徐,人们自然把他与100多年前的虎门销烟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壮举当时带给他本人的却是发配新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66岁高龄的林则徐告别亲人远去漠漠大荒的西北,遣戍伊犁。就在动身前,黄河大水包围开封,5府23州县被淹。东河河道总督文冲处置不力,在工地戴枷示众。道光皇帝指派大学士王鼎前去主持堵口,王鼎极力向道光皇帝推荐林则徐的治水才能。皇帝遂令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力赎罪”。林则徐一到决口现场,立即察看险情,提出了具体堵口方案。由于过度劳累,他几次鼻疾复发,血流不止,又患腹泻,但他一直坚守在堵口第一线。决口终于在第二年二月合龙成  相似文献   

3.
大禹治水     
<正>在中国远古时期,尧在位时,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鲧被推荐负责治理洪水保百姓安宁。鲧以"水来土挡"的方法治水,历时九年未能成功。舜继位后,任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治水不成功的经验,观察洪水泛滥区地势,改变父亲"围堵障"的治理方法,最终以"疏顺导滞"的方法治理洪水,在治理洪水中主要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把洪水引入河道、洼地和湖泊,然后合通四海,平息了水灾。黄河中下游冀州(远古时期冀州包括今河北东南部、山西全部、山东西北部、河南共河以北、内蒙古阴山以南、辽宁辽河以西等地区)是大禹首选治理洪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明清时代河道和现行河道演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河下游河道在兰考东坝头以南有明清时代的河道(以下简称明清故道),亦称“南河”。清咸丰五年(1855年)以前,经河南商丘、虞城,山东曹县、单县,江苏丰县、沛县和砀山至徐州合泗夺淮,经涟水由云梯关东注黄海。1855年在兰考铜瓦厢改道后,经河南长垣、濮阳、范县,山东菏泽、梁山县夺大清河,经济南由利津东注渤海,即为现行河道。而东坝头以上到沁河口这段河道,既是明清故道的上游河段,也是现行河道的上游河段。黄河这段  相似文献   

5.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几千年而且经久不衰的故事。从流传的大禹的故事看,大禹是成长在黄河岸边的一位中原儿女。史传大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在位时禹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据史学家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在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由于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  相似文献   

6.
20 0 1年汛期 ,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将实施调水调沙 ,以减少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溏底工程的淤沙库容能够使下游河道 2 0年内不淤积抬高 ,从而为上中游治理水土流失和下游河道整治争取 2 0年的时间。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洛阳以北 30km处 ,其地理位置使人们出现了一个担心 ,就是水流会不会把河南河道的泥沙带到山东河道淤积起来 ,形成所谓的“冲河南 ,淤山东”。针对这一问题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科院和设计院的课题小组经过研究表明 :当花园口水文站的流量在 10 0 0~ 2 0 0 0 /s时 ,将会出现“冲河南 ,淤山东” ;而当花园口水文站…  相似文献   

7.
徐福龄     
也许,是黄河洪水泛滥的情景在徐福龄幼时的脑海里印象太深了,他17岁那年报考了河南省水利专科学校,毕业时又写了一篇积其5年之所学所思的《关于黄河的防洪与堵口》论文,继之分到了治黄部门,就开始与黄河打上了交道。徐福龄在黄河下游基层单位风里来雨里去地干了7年,接连被提拔为修防段长及总段长。辛劳与勤奋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抢险技术经验,主持了三次堵口工程。1947年花园口堵口,在紧急关头,他被调派堵口工程局任工程师,协同指挥西坝堵口,尔后负责防守郑州、中牟一带黄河最险要的堤防。  相似文献   

8.
正贾鲁(1297-1353年),字友恒,元代河东高平县(今山西省高平)人,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其中,他主持的"白茅堵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黄河堵口活动。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黄河在山东白茅堤决口,水灾遍及豫东、鲁西南、冀南等地,洪水泛滥长达七年之久。不仅危及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冲毁了会通河,切断了南粮北运的运河航道。在这种情况下,元顺帝特令工部尚书贾鲁任水监,沿黄河巡视水情,考察地理形势。  相似文献   

9.
周馥首先奉命考察研究黄河水性,制定详尽的治水方案;1902年升任山东巡抚后,又不遗余力地治理水患,从而使得山东黄河大堤防洪御险能力大大增强。他治水纾百姓疾苦、护百姓之利益,重视调查研究,讲求科学,善于学习前人的治水经验,做到“古法今制互相为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治水方法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今天治理黄河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治理黄河是历代王朝的大政方略,黄河堵口技术往往代表一代水工技术的最高水平,尤其是以高含沙量著称于世的黄河,其堵口技术独具特色。关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曹村堵口的记载,是现存最早的比较详细的黄河堵口技术资料。因此,对这次堵口实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写作还参考了一些实地调查材料。全文共分决口和堵口、决口的自然和社会原因、堵口技术、放淤以及堵口后黄河防洪的侧重等五部分。  相似文献   

11.
改造宽浅游荡河道为窄深稳定河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宽浅,边滩变动快,主流摆动频繁,“横河、斜河”经常发生,是“背着石头撵河”这种防兴被动局面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黄河下游河道有三级造床流量,宽河道中具备产生窄河道的自然条件。目前河南段河道之所以还在游荡,主要原因是治理不到位。河南段河道的治导线,应该参照山东段河道整治成近500m宽的微弯型河道。其方法是用种草和修建透水桩坝固定嫩滩。分析结果表明河道缩窄,对山东窄河道及河口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三门峡水库增建泄流排沙设施以后,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将是相当严重的。针对这一问题,有些同志建议,在黄河下游两岸进行大规模的放淤,以改良土壤,增加农业生产,同时解决下游河道的淤积。兹根据过去黄河下游举办放淤工程的情况,对此问题作初步的商讨。现有黄河下游放淤工程的情况解放以来,为了改造盐碱、沙荒和水洼地,河南、山东两省先后在黄河两岸兴办了一些小型放淤工程。据一九六二年统计,仅河南的十四个县(市),已淤成耕地十万多亩。一九五八年以后,在大量的引  相似文献   

13.
陈秀娟  齐永志  张亮 《山东水利》2005,(1):14-14,16
黄河滩区是洪水的重要通道,是河道的组成部 分。由于近十多年来黄河河道淤积抬高,河槽过洪 能力大幅度下降,漫滩水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00 ~8000m3/s降到2000~3000m3/s,小水漫滩使黄河 行洪同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尖锐矛盾。2003 年9月中下旬,黄河2500m3/s的流量就造成河南兰 考县、山东东明县发生严重漫滩灾害,114个村、12 万人被洪水围困。其中,东明县247km2滩区被大水 淹没,焦园乡、长兴集乡两个乡镇的135个村庄近 10万人被水围困,1.33万hm2秋季作物颗粒无收。 因此,黄河滩区安全建设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日 程。 1 山东黄河滩区…  相似文献   

14.
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恺忱 《人民黄河》2012,34(7):20-24
概述了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从输沙平衡临界流量、平衡趋向性、冲河南淤山东还是淤河南冲山东等问题入手,提出了对黄河下游河道冲淤的几点认识:①黄河下游的冲淤受水沙条件、河床边界、河口基准面三大要素制约,三者缺一不可,分析研究下游河道的冲淤时不与河口尾闾的影响相联系是不全面的;②输沙率法、同流量水位法和断面法均有局限性和各自的优越性,应取长补短,以达到真实反映下游河道冲淤规律的目的;③黄河艾山以下河段的冲淤与河口基准面的状况相对应,输沙能力不足不是黄河下游淤积的主因,将临界流量作为判断艾利河段冲淤的条件是不当的和缺乏依据的;④冲河南淤山东还是淤河南冲山东的问题,在短时段的冲淤情况十分复杂和不稳定,从长时段宏观上看,上下河段的冲淤始终是趋向于河流自身的相对平衡,二者的冲淤过程大体是同步的,不存在哪个河段多冲多淤的问题;⑤现阶段黄河下游的淤积主因是来沙量巨大,其淤升幅度受制于河口基准面,属于溯源淤积的性质,解决黄河下游淤积的关键是"抓两头",即首先减少上游流域进入下游的沙量,特别是粗沙量,其次是减缓河口淤积延伸的速率;⑥拖淤、挖沙、放淤、调水调沙和借清刷浑等措施均具有局限性,在解决局部淤积问题和兴利方面有实用价值,但欲凭借这些措施解决黄河下游河道长时段宏观的淤积问题,则难见实效。  相似文献   

15.
<正>裘日修(1712-1773年),字叔度,一字曼士,号诺皋,江西新建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受命勘视河道,从此与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功绩主要在于治水,并因治水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誉。乾隆二十二年,由于"河履绝山东、河南、安徽境,积水久不去",皇帝命裘日修会同三个省巡抚,"划疏浚之策"。裘日修奉诏后,不畏跋涉劳苦,实地察看,奔波在六个省境内。他曾先后三次到河南,两次下江南,四次返直隶,八次沿河步行视察黄、淝、洛、沁等水,从而  相似文献   

16.
<正>10月10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项目(山东段)项目法人办理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同日,监理单位签发主体工程开工令,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金堤河系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境内,流经河南、山东两省5个地市的12个县,在河南省台前县张庄闸入黄河,干流河道全长158.6km,流域面积5047km~2。2015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金堤河干流河道治理工程(黄委管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本期工程治理范围为河南省濮阳市南堤村至张庄河段的北金堤工程,治理段堤防长123.34km,  相似文献   

17.
正嵇曾筠(1670-1738年),字松友,号礼斋,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大学士、水利专家。为了了解黄河水势,嵇曾筠曾亲自踏勘西起河南荥阳、东到山东曹县和安徽砀山的数百里黄河南北大堤。他发明并多次使用开河导水、排除险情的"引河杀险"法,治理黄河水患。这种方法是在黄河河道过于弯曲处开挖引河,引导部分河水自直道下泄,减轻河水对凹岸大堤的冲刷压力。雍正元年(1723年),黄河决堤十里,嵇曾筠被派去堵筑河堤。当时正是黄河与沁水的涨潮期,水漫溢至姚期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水位涨率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为影响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水位涨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河宽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夹河滩等水文站历次实测大洪水测流断面资料 ,计算了各水文断面不同槽宽的水位流量关系。在洪水涨水阶段 ,同样的流量涨幅 ,等河宽的平均河底高程变化 ,河南河道和山东河道没有明显差别 ,但河南河道的比降是山东河道的 2倍 ,同河宽的水位涨率必然小于山东河道。对游荡性河道已发生的几场水位涨率偏大的原因作了分析 ,认为游荡性河道十分宽浅 ,河势摆动频繁 ,大洪水时形成顶冲、局部壅水 ,它对水位涨率的影响远大于河宽缩窄的影响 ;复式河槽在洪水漫滩后 ,由于滩槽水流的动量交换 ,引起主槽的阻力增大 ,也是导致水位涨率增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黄河抢险中,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护堤岸、滩岸、坝坡等应用研究;在黄河河道工程传统水中进占护底、堵口护底、水利工程基础护底时,研究土工大布护底的施工工艺;用土工合成材料,结合河道工程施工,进行新型的进占方式,即土工包进占和土工大布进占。  相似文献   

20.
对黄河下游干流河道和防洪问题有几种不够科学的提法:如“豆腐腰”河段、“槽高滩低”的河道断面形态和“七下八上”的大洪水期等。为了澄清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作进一步商榷。(1)黄河下游从河南兰考东坝头到山东东阿陶城铺河段,常被称为“豆腐腰”,多年来一些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