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的假固定相,建立了对苏氨酸进行测定的方法。详细考察了缓冲溶液pH值及浓度、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分离高压、进样条件等因素。最优实验条件如下:以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55 cm×75μm)为分离通道,25 mmol·L~(-1)的表面活性剂+2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pH=8.0)为运行缓冲溶液,运行高压-25 kV,柱温为23℃,压力进样50 mmbar×40 s。对苏氨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2 mg·mL~(-1),检出限为5 mg·L~(-1)。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己酸铵(C_(12)NC_6)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均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低,其扩散吸附速率较单一表面活性剂的慢;复配体系中SDBS的加入可提高C_(12)NC_6的稳泡性、润湿性;当n(C_(12)NC_6):n(SDBS)=1:1时,复配体系的cmc和γcmc达到最低,具有较好的稳泡性和润湿性,但发泡性和乳化性变差。  相似文献   

3.
以十四酸、四甲基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二聚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双[亚甲基二甲基(十二烷基羧酸钠基次甲基)]溴化铵(BQS - 14),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并测试了其表面性能.结果表明,BQS - 14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30 mmol·L-1,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 γcmc)为36.9 mN· m-1;BQS - 14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产生了协同作用,当物质的量比为1:2时,cmc降为0.12 mmol·L-1,γcmc为31.0 mN·m-1;BQS - 14还具有较好的稳泡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双子两性磷酸酯表面活性剂(C12GP)的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的协同作用,发现C12GP与SDS摩尔比为4∶1时增效作用显著.考察了无机盐、醇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够提高表面活性;短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当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其临界胶束浓度(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有所下降;同时长链脂肪醇作为添加剂应用于复配体系后,其ccm比直接使用混合表面活性剂的ccm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298 K,0.1 mol/L NaCl水溶液中,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不同摩尔比下的表面化学性质,通过常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参数。结果表明,SDS/C_(12)-APA混合体系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好的表面活性,当摩尔比n(SDS)/n(C_(12)-APA+SDS)为0.5时,混合物的协同作用最强;由SDS/C_(12)-APA和AEO_9/C_(12)-APA复配体系的微极性和胶束聚集数,可简单判定SDS/C_(12)-APA复配体系具有协同效应,而AEO_9和C_(12)-APA形成的混合体系没有协同效应,并且混合体系形成了比原来更小更稳定的胶束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十二酰氯、十四酰氯、十六酰氯和苯丙氨酸为原料,肖顿鲍曼法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苯丙氨酸钠(C_(12)PheNa)、N-十四酰基苯丙氨酸钠(C_(14)PheNa)和N-十六酰基苯丙氨酸钠(C_(16)PheNa)。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三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泡沫、乳化、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_(12)~C_(16)),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由0.15 mmol/L减少至0.02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由34.56 mN/m降低至31.52 mN/m;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乳化性能越好,润湿性能越差;起泡性能随着烷基链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泡沫稳定性随着烷基链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3):592-596
以十二酰氯、十四酰氯、十六酰氯和苯丙氨酸为原料,肖顿鲍曼法合成了3种不同碳链长度的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苯丙氨酸钠(C_(12)PheNa)、N-十四酰基苯丙氨酸钠(C_(14)PheNa)和N-十六酰基苯丙氨酸钠(C_(16)PheNa)。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三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泡沫、乳化、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C_(12)~C_(16)),N-酰基苯丙氨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由0.15 mmol/L减少至0.02 m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由34.56 mN/m降低至31.52 mN/m;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乳化性能越好,润湿性能越差;起泡性能随着烷基链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泡沫稳定性随着烷基链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钱逢宜  李蓉  任学宏 《精细化工》2019,36(7):1340-1345
以1-溴十二烷、2-甲氨基乙醇、1,3-二溴丙烷、1,4-二溴丁烷、1,6-二溴己烷、1,8-二溴辛烷、1,10-二溴癸烷和1,12-二溴十二烷为原料,制得含有双羟基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缩写为12(OH)-s-12(OH),其中s=3、4、6、8、10和12〕。并测定了双羟基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热稳定性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张力及泡沫性能;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预测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聚集形态。结果表明,该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泡沫性能,随着连接基团长度的增加(s≤6),其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62mmol/L(s=3)降至0.21mmol/L(s=6)左右,且当连接基团长度s6后CMC基本不变。随着Gemini表面活性剂摩尔分数的增加,胶束形态从球状胶束→棒状胶束→层状胶束→反胶束网络结构逐渐转变,且连接基团长度的改变几乎不影响其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9.
延展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增溶特性在日用化学品及药物传送体系中具有应用潜能。研究合成了一种e-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丙烯醚-9硫酸钠(C_(12)P_9S)并用FTIR和1H NMR表征其结构。测得其表面张力为32 m N·m~(-1),CMC为0.18 mmol·L~(-1),饱和吸附量为0.95μmol·m~(-2)以及表面最小分子吸附面积为174?~2,因此比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且因其PPO链而在各种界面上占据更大的分子吸附面积。以微米级Al_2O_3为吸附剂,通过吸附法分别制备了C_(12)P_9S@Al_2O_3和SDS@Al_2O_3两种改性吸附剂,测得C_(12)P_9S和SDS在Al_2O_3上的吸附量分别为0.168 mmol·g~(-1)和0.218 mmol·g~(-1);对化妆品中常用防晒剂阿伏苯宗(Ab)进行吸附增溶对比,结果表明C_(12)P_9S@Al_2O_3上Ab的吸附增溶量达到1223 g·mol~(-1),显著高于SDS@Al_2O_3的874 g·mol~(-1),表明C_(12)P_9S分子中PPO链有独特的吸附增溶贡献,因此e-表面活性剂具有在防晒产品中应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一种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酯化、溴代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以乙氧基为联接基的酯型双子(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二甲基十二酸乙酯基)乙醚溴化铵([C11H23COOCH2CH2N (CH3)2CH2CH2OCH2CH2N (CH3)2CH2CH2OOCC11H23].2Br-,Ⅱ-12-EO2)。以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法考察了Ⅱ-12-EO2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在40℃时0.1 mol.L-1溴化钠水溶液中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胶束化行为。得到Ⅱ-12-EO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5×10-4mol.L-1,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8.4 mN.m-1。采用稳态荧光法以芘(Py)为荧光探针,Ⅱ-12-EO2的胶束栅栏层的微极性,较一般表面活性剂大,达到1.4,与SDS的复配体系在1.2左右;以十二烷基溴化吡啶为猝灭剂,测定体系的胶束聚集数为15。运用非理想混合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出Ⅱ-12-EO2与SDS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β),复配体系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阴阳离子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EO加合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丙基磺酸钠[NPSO-n(n=5,8)]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混合吸附层和混合胶束的组成及相互作用参数(βs和βm)。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较单一组分低得多,并随1227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1227的摩尔分数达0.5时,cmc最低,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低2个数量级;并且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较强,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接近1∶1;2种复配体系均具有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好的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糖苷基季铵盐与α-烯基磺酸钠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糖苷基季铵盐(CAPG)与α-烯基磺酸钠(AOS)复配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在表面和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 表明,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形成胶束的能力、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及效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提高,当n(CAPG):n(AOS)=1:1时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其cmcT(临界胶束浓度)、γcmc(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和cπ:柏(表面张力为40 mN·m-1时表面活性剂的总浓度)分别为4.4×10-5mol·L-1,24.9 mN·m-1和1.7×10-5mol·L-1,混合表面活性剂在表面和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σ和βm分别为-15.93和-14.29,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C12-2-C12·2Br/正庚烷/正己醇体系中临界反胶束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碘探针光谱法和水增溶法分别测定了季铵盐二聚表面活性剂C_(12)-2C_(12)·2Br在正庚烷/正己醉溶液中的临界反胶束浓度crmc_l和crmc_w,并考察了助表面活性剂—己醇的用量对crmc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GC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复配体系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宽的复配范围内不同碳链长度的SGCS与K_(12)均有良好的复配稳定性;C_(14)-SGCS/K_(12)复配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当n(C_(14)-SGCS)∶n(K_(12))为3∶5时复配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cmc时的表面张力(γ_(cmc))和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pc_(20))分别为1.1×10~(-5) mol/L、23.69 mN/m和5.48,均明显优于C_(14)-SGCS和K_(12)自身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杨锐  杨春花  王力峰  梁斌 《广州化工》2014,(12):116-118
采用电导法及表面张力法分别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两种实验方法测得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7.0×10-3mol·dm-3,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临界胶束浓度约为1.60×10-2mol·dm-3,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丙撑基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18-3-18)和反式偶氮苯-4-苯甲酸(trans-ACA)复配形成的光敏胶束新体系紫外光照过程的流变性质和界面流变性质,分别考察了光敏胶束浓度、紫外光照时间对胶束体系紫外光照过程流变性质的影响并建立流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对18-3-18/trans-ACA(8mmol·L~(-1)/10 mmol·L~(-1))体系,随365 nm的紫外(UV)光照,光敏胶束体系黏弹性明显减弱,紫外光照500 s后体系复黏度减小92%;胶束浓度越大,体系黏弹性越强,紫外光照过程中体系黏弹性下降越慢;获得了流变动力学方程可表征光敏胶束弹性模量和复黏度随紫外光照过程的变化。进一步考察了稀释20000倍的18-3-18/trans-ACA(8 mmol·L~(-1)/10mmol·L~(-1))胶束溶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界面扩张流变性。结果表明,该溶液经1 h UV照射后表面张力增大45%,界面扩张模量减小约32%,再经可见光照8 h后溶液界面流变性质可以恢复,首次证明其为界面流变性可逆的光敏表面活性剂溶液。  相似文献   

17.
以溴乙酸、乙二醇、月桂酸和N,N-二甲基-1,3-二氨基丙烷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含酯基的酰胺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C_(12)-(BAE)-C_(1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质谱(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表面张力、电导率和荧光3种不同方法测定了C_(12)-(BAE)-C_(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其在25、35和45℃条件下的热力学函数,以及测定了其乳化和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25℃时C_(12)-(BAE)-C_(12)在不同测定方法下的cmc分别为0.331 1、0.532 8和0.316 2 mmol/L,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所得热力学参数进一步说明其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且升高温度会阻碍体系的胶束化。此外,相关应用性能测定结果还表明C_(12)-(BAE)-C_(12)与传统单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相比具有更好的乳化和抗静电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非-两性离子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的构效关系,以乙氧基(EO)长度n分别为1,2,3和4的N,N-二甲基-N-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磺基甜菜碱(C_(12)EO_nSBe)为研究对象,利用滴体积法、时间分辨荧光法等获得C_(12)EO_nSBe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胶束聚集数(Nm)等性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分子结构相近的传统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C_(12)SBe)相比,C_(12)EO_nSBe的cmc更低;随着n增大,C_(12)EO_nSBe的cmc降低,饱和吸附量(Γ_m)增大,分子占据面积(A_(min))减小,临界胶束聚集数(N_(m,c))减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二乙醇胺、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合成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叔胺中间体,然后将N,N-二羟乙基十二烷基叔胺与聚乙二醇进一步反应合成聚乙二醇双子表面活性剂,得到一种既能降低表面张力,又能增加水相流动黏度的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和产品性能评价,证实合成产物为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24m N·m~(-1),临界胶束浓度(cmc)≤5×10~(-5)mol·L~(-1)。室内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提高19%以上。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LMC)及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6)醚(AEO6)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了DLMC及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能参数;应用正规溶液理论得到复配体系内表面相和胶束相中2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在25℃,0.1 mol·L-1NaBr水溶液中,DLM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1×10-4mol·L-1,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30.3 mN·m-1;DLMC/DTAB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均比单一组分要低;DLMC/AEO6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随着DLMC组分的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加。复配体系在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及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