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4.
选择长沙、广州、沈阳和西安4个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过渡季节通过采用现场建筑内热湿参数实测和室内人员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公共建筑热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实测结果得到过渡季节我国不同气候区公共建筑室内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操作温度和服装热阻的分布特征,而问卷调查分析则表明,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内绝大部分人员热感觉投票值TSV都在-1~+1之间,热感觉比较合适,但各地区公共建筑内都还有约30%的人感觉稍不舒适,热感觉与热舒适存在差异.进一步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建筑内的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温度范围.过渡季节各地区公共建筑室内实测热中性温度都要小于理论热中性温度,人们更偏向低于理论值的室内温度,而实际热舒适温度范围则要比理论热舒适温度范围更加宽泛,说明过渡季节各地区的人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了.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寒冷地区人类居住特点,利用VB语言编程,以ISO7730为理论依据,通过PMV和PPD模拟计算了寒冷地区室内热环境,给出了寒冷地区人体不同代谢率条件下常规采暖和地板辐射采暖的舒适性温度。结果表明,在PPD≤20%的前提下,寒冷地区满足人体热舒适的室内常规采暖设计温度推荐值为20℃,地板辐射采暖设计温度推荐值为19℃,明显高于我国现行的设计温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室外游泳场的热环境是否处于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对华南理工大学游泳场进行实测调研,测量了不同运动强度、不同状态下受试者的热感受以及物理环境参数,建立热感受与操作温度的线性回归关系,得到热中性温度和热舒适范围。研究表明,该游泳场遮阳棚下空间能满足大部分游泳人群的热舒适需求,并得到淋浴结束后、刚出水时和逐渐恢复时,三种运动强度游泳人群的热舒适范围。 相似文献
8.
高校食堂的室内热舒适度普遍不容乐观,深入探析食堂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对于在建造阶段选择恰当的被动式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寒冷地区过渡季结合现场环境测量和主观问卷调查,研究了某高校食堂的室内热环境水平,并对其热环境数据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对预测平均投票值(PMV)预测指标进行修正得出用餐人群热舒适范围。得出在寒冷地区过渡季食堂建筑的PMV修正范围为-1.51~0.81,食堂空间中性温度为21.7 ℃,比PMV指标中性温度低1.5 ℃。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就餐体验,也为食堂建筑的节能设计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位于中国亚热带地区,常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为了抵御高温,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被设计成全封闭式空调建筑,但过大的室内外温差往往给人带来不适感,甚至会影响人体健康.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了考虑商业综合体功能的合理性与建筑形式的美观性之外,建筑内人体热舒适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研究商业综合体入口过渡空间的存在是... 相似文献
10.
古代建筑是适应自然的产物。本文以河北遵化清东陵定东陵慈禧隆恩殿为研究对象,回顾在夏、冬两季典型气候条件下对该建筑进行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表面温度和黑球温度的热环境参数测试和问卷调查的过程。测试结果表明,在缺少人工设备的情况下,隆恩殿在夏季可以创造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的室内热环境,在冬季能够减弱室外寒冷天气的影响,也提供了相对舒适的环境条件。经分析发现,建筑朝向、出檐方式、门窗洞口位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以及通风情况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重要因素,隆恩殿在协调夏、冬两季气候设计策略矛盾的基础上实现了夏季防热与冬季防寒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在城市建设重点转变为存量提升的背景下,探究老旧住区热环境舒适度评价与调控对旧城更新改造、环境品质提升有重要意义.对广州典型老旧住区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计算用于室外热舒适评价的生理等效温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及其改进指标mPET,运用回归分析评析老旧住区过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湿热地区室外广场环境不同季节的热舒适状况,本文在湿热地区典型城市广州的三个室外广场,通过现场热环境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热环境基础参数及热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季节几种室外广场环境中人的热感觉、热舒适、热接受度和热环境参数偏好评价.然后,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最后采用回归分析法综合评析得出几种室外... 相似文献
14.
对西安市居民在过渡季节中其住宅的居住热环境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和整理得出,在过渡季节西安市居民对居住热环境是基本满意的,但对自然通风和照明效果的不满意率较高。因此,对建筑结构及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对实现绿色与健康的住宅居住热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对寒冷地区半室外空间热舒适度提升方面的研究不多,许多看似可行的热舒适度提升方法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也无法验证其设计策略对半室外空间的热舒适度提升效果。本文总结归纳了半室外空间的特性与建筑功能,分析了寒冷地区半室外空间的热舒适度影响因素,初步提出了热舒适度提升策略,为寒冷地区建筑对半室外空间的引入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17.
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DesignBuilder分析了农村典型住宅与优化方案两种居住模式在北京、济南、西安、兰州、喀什以及拉萨气象参数条件下卧室和客厅的室内热环境,得出:寒冷地区现有农村住宅冬季的室内平均温度为7.4℃,平均相对湿度为33.7%,房格尔PMV值为-3.0;优化方案相对现有典型农村住宅,室内平均温度提高了6.5℃,达到13.9℃;相对湿度降低了10.1%,降至23.6%;房格尔PMV值提高了1.8,提高至-1.2;在寒冷地区保温性能良好的住宅南向设置阳光间可平均提高相邻房间的室温4.5℃,房格尔PMV值可提高1.1;设置吊炕可平均提高室内温度2.8℃,提高房格尔PMV值0.6。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湿热地区老年人夏季室外热舒适阈值。以课题示范工程、样本量集中的广州市老人院为研究案例,结合现场实测与问卷调研,获得各气象要素(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风速)的逐时数据及老年人室外热舒适状况;借助Rayman模型,计算生理等效温度PET,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老年人室外热舒适评价模型;并评析不同类型测点空间的热环境情况与特点。结论如下:(1)湿热地区夏季老年人室外热环境中性PET值为25.60℃;台湾、香港、广州等湿热气候地区,老年人与混合年龄层中性PET值接近,人群中性PET值具有一定普适性;(2)老年人热感觉中性范围为23.79℃~27.41℃,较混合年龄层窄;老年人室外环境热舒适PET范围为22.70℃~32.53℃,老年人对偏凉感觉(PET=23.10℃)更感舒适;老年人达到90%可接受率的PET范围是22.62℃~31.15℃;(3)老年人夏季热敏感度为3.62PET(℃)/TSV,夏季老年人对室外热环境敏感度明显高于混合年龄层,因此室外热环境设计对老年人具有更大影响;(4)在适当遮荫条件(植物或建筑)下,老年人在夏季依然乐于接受室外阳光辐射;但需综合运用遮阳、通风、降温等设计策略才能满足老年人对热环境的舒适需求。以期为湿热地区室外环境适老设计提供研究方法和设计目标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德州市和睦家养老院为对象,对夏季养老院室外环境的老年人热舒适性展开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了本地老年人夏季进行室外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分布,并根据德州市2019年7月份气象数据设定了不同时间段下的5种典型工况,基于CFD软件对各典型工况下的养老院室外环境风速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室外环境风速分布,结合适用于老年人生...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