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城市尚存大量20世纪建造的老旧住宅,其居民大多为老年人,受限于当时设计建造水平,这些住宅在户型、构件、内部空间、功能分区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本文从老旧住宅装饰装修改造用新型材料应用的角度,结合老年人特点和基本需求,对老旧住宅室内空间适老化改造进行了思考,为老旧住宅室内空间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促进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北京市政府实施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整治项目着手,主要阐述老旧小区户外环境的整治内容和项目未来的推进方向;其次以北京市某老旧小区为例,从老年人与子女的依赖关系入手,来分析老年人生活方式与住宅改造的关系。最后,探讨在老龄化视角下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尚丽  范欣 《城市建筑》2023,(11):125-129
当前,我国老旧小区居住对象多为老年人,而老旧小区中各方面设施的不完善导致老年人的生活和出行的便利性较差。本文从老旧小区的现状入手,以乌鲁木齐市西北石油局北京路小区为例,分析和总结现居住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和行为需求,提出当前老旧小区应对适老化的改造策略,以期满足老年人对小区居住环境及设施的要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改善老旧小区中居住及活动空间的条件的同时,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居住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老旧社区住宅以及住宅社区的设计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的养老需求,如何通过建筑设计的手段对旧住宅社区外部环境和养老设施的改造使其在一定程度上面更加的适合老年人的居住要求以及生活需求。本文将从住区环境、社区设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日趋突出.两代人分居毗邻居住已经成为老年人向往的主要居住模式.针对这些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本文提出住宅小区底层住宅老人化的规划模式.将多层、高层建筑的底层住宅专供老年群体,与楼上的子女毗邻居住.对底层住宅进行分割设计,使之适合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既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又减轻了底层住宅的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州和深圳140份住户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南方城市中小套型住户住宅概况,人员构成及住宅能耗,客观地反映了南方城市住户对住宅评价、住宅装修情况,厨卫与和各类管线设备的满意程度,并试图了解其居住意向与愿景。同时,文章针对性地对60岁以上的老年住户进行了生活现状与老人居住需求的剖析,在一手数据支撑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前老人居住的可能居住模式,以满足老年人的居住与生活所需。  相似文献   

7.
住宅是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活动载体,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文章通过对老年人居住的住宅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实践探究并收集调查报告、分析老年人心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等,从安全性和便捷性角度出发,探索在老旧住宅小区适老化设计改造中进行合理改造设计的必要性,探索基于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旧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原则以及注意事项,从住宅的空间规划、家具尺寸、扶手辅助等方面对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0年,我国已经开始真正步入到了老龄化社会,由于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深,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住宅建筑需求量也大大提升,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人群,在居住与生活环境方面有着与普通住宅不同的要求,因而催生出了适宜老年人群居住与生活的养老型住宅需求。朝鲜族住宅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民族特点的住宅建筑之一,现在仍有许多朝鲜族老年人生活在秉承着朝鲜族建筑特点的住宅当中,对当今朝鲜族住宅提出适老化改造策略,不仅可以使朝鲜族老人安享幸福晚年,而且能让他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得到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健康长寿的同时,也更加追求生活质量以及居住质量的提高,而居住的质量往往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由于老年人对住宅的依赖程度和住宅要求往往大于年轻人,老年住宅及其相配套的设施对老人来说尤为重要。根据《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老年建筑中的出入口、过厅和过道、楼梯、坡道和电梯、居室、厨房、卫生间、阳台、门窗、室内装修等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而设计建造,区别于其他建  相似文献   

10.
董慧娟 《华中建筑》2012,(11):53-55
目前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日趋突出。两代人分居毗邻居住已经成为老年人倾向的主要居住模式。针对这些情况,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该文提出住宅小区底层住宅老人化的规划模式。将多层、高层建筑的底层住宅专供老年群体,与楼上的子女毗邻居住。对底层住宅进行分割设计,使之适合老年人的居住需求,既解决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居住问题,又减轻了底层住宅的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11.
日常性的出行行为是老年人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影响其生活的品质.本文界定在混合养老的背景下,探讨老年人的出行影响因子、心理需求、交通空间特征等,寻找对其出行心理建设的物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的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为改进该人群社区护理内容和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文版SF-36量表及自制的社区护理需求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2个社区1 856例符合调查标准的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慢性病组)和1 110 例健康老年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病组SF-36量表的8个维度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综合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控制人口学因素后,各维度评分慢性病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与该人群生命质量存在关联.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选择到社区医疗中心就诊占41.8%;对社区护理服务各项需求率均低于50%.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婚姻状况、职业、医疗支付形式、月收入、患慢性病种数及生活自理能力.除GH维度与定期体检领域外,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各维度与社区护理各领域需求呈负相关(P<0.05).结论 该社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较健康老年人群低,对社区护理服务需求利用度不高,其生命质量和社区护理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应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社区护理项目,以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对上海3个住宅小区的老年人居家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典型居家老年人进行访谈和行为观察,把握老年人的行为特征以及空间改造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行为类型分为静养型、休闲型、充实型。(2)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主要是自己的卧室、起居室和餐厅,频繁进出卫生间。(3)居住条件较差小区的老年人、部分自理以及休闲型老年人空间改造意愿最强烈。(4)老年人对卫生间改造需求最强烈。在老年人行为和需求的差异化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居家空间适老化改造的目标和策略,从而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机构养老作为现行养老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到群体生活转变的一个载体。该文针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老年人在公共起居室的主要活动需求,通过对厦门机构养老设施的调研,分析公共起居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养老设施公共起居室空间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刘蕾 《建筑与环境》2008,(2):177-18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晨练活动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心理健康。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加到这一行列之中,这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苏家屯路景观大道的老年人晨练活动的空间体验质量调查,得出影响空间体验质量的因素,并构建老年人晨练活动空间体验质量满意度指标体系。最后提出对苏家屯路景观大道老年人晨练场所的改进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魏钢  张播  魏维 《室内设计》2014,(5):26-30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 多的国家,老年人生活和居住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使老年人真正感 觉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规划师亟待解 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社区适老性的必要 性,对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进行了分析,从 社区总体布局、老年住宅设计、社区空间环境 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 龄化的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友好社区和老年友好社区的发展理念已在国内试点城市推进实践,但社区建设中的老幼友好规划设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探索社区生活街道如何为老幼人群提供接触他人、融入社区的良好支持,利用行为跟踪法和环境行为定点观察法,以广州的三个典型社区商业性生活街道为研究对象,对老幼群体在街道中的行为特征和互动场景模式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提出老幼人群互动的五种行为模式、典型街道生活场景模式和三种行为序列。从增进社区老幼互动、提升社区街道活力的角度,提出设施邻近和设施共享的社区生活设施复合布局模式构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 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 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 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 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 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 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 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 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 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 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 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 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 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 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 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 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 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 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In spite of the unprecedented success of publichousing in Singapore, the rapid rate at whichthe population is greying is causing housingstress in the matured Housing and DevelopmentBoard (HDB) estates. Although new housingoptions such as studio apartments are beingprovided by the public sector while a recentlyformed housing cooperative is developing aretirement village, the majority of the elderlyin Singapore prefer to age in place,notwithstanding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demands of their homes and the functioninglevel of the elderly persons' physical andbiological systems. This implies that homemodification, rather than new-built elderlyhousing, may be a more pragmatic solution tothe elderly Singaporeans' housing problems thatcould als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Since85% of the population of Singapore live inpublic hous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ypesof home modifications that could be carried outto the existing stock of public housing so asto create a sui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elderly. In addi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thehousing finance predicaments of the elderlySingaporean and explores possible financinginstruments that could be implemented tosupport home modifications for Singapore'sgreying population.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since home modification(s) could improve the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persons morethan specialised housing, public funds shouldbe diverted from building new specialisedhousing to home modification(s) for elderlyhome owners.  相似文献   

20.
潘明率  胡燕 《华中建筑》2009,27(5):64-67
该文选择高校老年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北京地区典型高校居住环境的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生活需求,发现高校住宅区中不适应老年教师生活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