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热法,以乙二醇(EG)作为还原剂和溶剂制备银纳米线,在硝酸银(Ag NO3)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摩尔比为1:2时,加入1.0 mg/m L的氯化钠(Na Cl),在160℃的高压反应釜中反应7 h,经用去离子水洗涤静置,得到直径为100 nm左右、长度30~50μm的银纳米线。将得到的银纳米线用无水乙醇配制成1.0 mg/m L的分散液,在1 000 r/min下旋涂制备成膜,然后再以4 000 r/min速率旋涂浓度为21 mg/m L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1-甲基-2-吡咯烷酮溶液,可制备成具有良好附着性能、透明率为92.90%、方块电阻为12(?/□)的透明膜。  相似文献   

2.
以钼酸铵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钼酸银(Ag_2Mo_2O_7),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Ag NO_3浓度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产物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纳米钼酸银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条件可以得到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片等不同形貌的钼酸银,其中反应温度和表面活性剂PVP对纳米钼酸银的形貌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不使用还原剂的前提下,采用水热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保护剂,经高温热分解碳酸银制得银纳米颗粒,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水热反应时间为5 h、水热反应温度180℃、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74 g、硝酸银浓度为0.1 mol/L以及沉淀剂选用碳酸氢钠,用量为30 m L。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DSC)、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对制备产物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银粉呈球形、三角和短棒状,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平均粒径在40~60 nm之间,在经过氧化氢处理后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出现明显的钝化和蓝移。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合成的三氧化钼纳米带为前躯体,采用传统的溶剂热制备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MoS2)材料,并通过向反应溶剂中添加不同种类的修饰剂进行优化.分别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在合成过程中对纳米MoS...  相似文献   

5.
水热合成法制备高长径比的银纳米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季铵盐型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6H33(CH3)2N+(CH2)3N+(CH3)2C16H33]×2Br-(16-3-16)为结构导向剂和稳定剂,以六次甲基四胺为还原剂,用水热合成法由硝酸银制备了直径约30 nm、长约50 mm的银纳米线. 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制备产物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银纳米线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并且是沿着{111}晶面生长的. 银纳米线的长度与反应时间有关,而直径则变化不大.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形貌有较大影响,在100和120℃下得到的是纳米线,而在150℃下得到的多为不规则的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6.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和保护剂,分别用乙醇和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醇(PVA)作还原剂制备银纳米粒子,通过控制反应时间、PVP和PVA的含量及硝酸银的浓度,在90℃回流条件下得到纳米银颗粒。采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光谱表征反应物浓度对制备银纳米粒子尺寸分布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网络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银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低温苯胺化学还原法合成三角形银纳米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银、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采用苯胺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三角形银纳米片.考察了硝酸银与苯胺和PVP的摩尔比对试样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合成的纳米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三角形银纳米片的平均边长和厚度分别约为750和50nm。  相似文献   

8.
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存在下,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出立方相硒化铅(PbSe)纳米晶。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SEM结果表明样品为大量的尺寸均一的八面体形状的纳米晶,经XRD分析证明,八面体状的纳米晶是立方相PbSe。进一步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并分析了PbSe亚微米八面体的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元醇法,通过添加成核控制剂氯化铜、氯化钠和氯化铁,在30 min内快速制备银纳米线。结果表明,以氯化铜为成核控制剂,银纳米线形貌最好,直径(53±8.8)nm,长度(30.9±7.1)μm,长径比高达583。在相同条件下,以氯化钠为成核控制剂,银纳米线形貌相对较好,但存在部分银纳米线颗粒。以氯化铁为成核控制剂,产物大部分为纳米棒和一些微米结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元醇法,通过添加成核控制剂氯化铜、氯化钠和氯化铁,在30 min内快速制备银纳米线。结果表明,以氯化铜为成核控制剂,银纳米线形貌最好,直径(53±8.8)nm,长度(30.9±7.1)μm,长径比高达583。在相同条件下,以氯化钠为成核控制剂,银纳米线形貌相对较好,但存在部分银纳米线颗粒。以氯化铁为成核控制剂,产物大部分为纳米棒和一些微米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硝酸银(AgNO_3)为银源,无水甘油作为还原剂和分散介质,首次以溶剂热法一步制备了含亚微米银的无水甘油悬浮液。结果表明: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为表面活性剂,投料质量比(甘油∶AgNO_3∶PVP-K30)为200∶(0. 2~1. 5)∶5,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6 h,可以获得稳定的含银甘油悬浮液,其中银单质的颗粒分散性好,形貌近球形,粒径为亚微米级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12.
抗癌药物拉帕替尼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为了改善其溶解度,分别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共聚维酮(CoPVP)、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和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以累积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优化拉帕替尼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热重-差热分析仪(TGA-...  相似文献   

13.
纳米银材料的性能主要是由其微观尺寸和形貌决定,制备形貌均匀、高纯度且尺寸可控的一维纳米银,即纳米银线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采用引入控制剂的多元醇化学还原法快速制备纳米银线,研究了控制剂剂量和浓度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的浓度比为6∶1,当二水氯化铜的浓度为5 mmol/L,剂量为700μL时,可以批量制备出线长为10μm以上、线径150 nm左右、长径比为70的高纯度纳米银线材料。可用于透明显示、生物制药、印刷电路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李菊梅 《陶瓷学报》2011,32(3):453-456
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合成了纳米级银粒子。TEM和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窄,其平均粒径为15nm左右,且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进一步催化硼氢化钠还原甲苯胺蓝的实验表明该银溶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单分散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PSMAA)微球作为基材,在其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吸附银氨离子([Ag(NH_3)_2]~+),通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还原成银(Ag)纳米粒子,形成PSMAA/Ag微球。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SMAA/Ag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较为均匀地分布于PSMAA微球表面,Ag纳米粒子的粒径大约为15~40 nm。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银为反应物,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用紫外光辐照法制备纳米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辐照时间为2.5h,硝酸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比例为1∶1,反应温度为40℃时,可以制备得到粒径为80nm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银。  相似文献   

17.
张群利  崔琳琳  高雪 《精细化工》2022,39(5):892-897
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体系,通过微晶纤维素(MCC)溶解再生制备基膜,壳聚糖(CS)、银纳米线(AgNW)共混液包覆方法制备抗菌复合膜,通过FTIR、XRD、SEM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及对力学、光学、阻隔、抑菌等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和银纳米线成功复合于纤维素基膜,与再生纤维素膜相比,当AgNW质量分数为0.5%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提升了12.2%,透光率保持在89.82%,氧气透过率下降了86.7%,且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制备出一种力学性能、光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优异的可降解纤维素/壳聚糖/银纳米线抗菌复合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备出粒径均匀且分散性较好的纳米FOX-7,采用液氮超低温重结晶法在不同溶剂条件下制备了纳米FOX-7;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对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平均晶粒度为30nm左右,颗粒平均粒径均在100~200nm之间;与原料FOX-7相比,其高低温分解放热峰之间的温度范围变窄,能量释放效率及分解放热焓有较大提高,撞击感度和摩擦感度明显降低。不同溶剂由于其溶解度和极性的不同,所制备样品的颗粒粒径有所不同,溶解度与极性越大,所制备的颗粒粒径越小、热性能越好、感度更低。当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时,所制备的纳米FOX-7的颗粒粒径在100nm以下占比为18%,初始分解峰温提高了11.8℃,分解放热焓提高了19%,特性落高从87.2cm提高至138.2cm,摩擦感度从216N提高至360N。  相似文献   

19.
用激光辐射预先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AgNO_3胶体溶液处理的涤纶织物,在涤纶织物表面制备出银纳米粒子,再以银纳米粒子为活化点成功地催化织物进行化学镀铜。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涤纶织物表面上银粒子的形态、结构和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探讨了PVP在激光诱导银粒子沉积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激光辐射能有效地将涤纶织物表面的Ag~+还原成金属Ag纳米粒子。在激光辐射过程中,PVP能保护银粒子并起到辅助还原作用。适宜的PVP与AgNO_3的质量比为2∶1。在银粒子的催化作用下,涤纶织物表面能够顺利进行化学镀铜而得到均匀分布的铜沉积层。  相似文献   

20.
在乙醇溶液内,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采用加热条件下乙醇能够还原AgNO3而得到银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确认该种方法合成的银纳米粒子;FT-IR的表征结果显示:银纳米粒子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间存在化学键力;通过TEM图片对银纳米粒子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