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洞建筑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迈阿密市一假日酒店的刚体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了表面开洞对建筑局部风荷载的影响及圆截面结构风荷栽分布的特点.结果表明,建筑表面开洞会增大其开洞周围的风荷载;开洞圆截面结构的风荷载分布特性同现行荷载规范给出的规律相接近,但最大负风压系数(绝对值)要小于最大正风压系数.  相似文献   

2.
3.
建筑间夹缝立面风压分布特性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区内一栋具有复杂外形的低层民用建筑刚体模璎进行测压风洞试验,研究了由于建筑物过于接近所形成的夹缝内围护结构的风压分布特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任意风场下建筑物夹缝内始终处于负压状态,甚至产生局部不安全因素.进入灾缝的风量和风速与夹缝内负压力绝对值成正比例关系.适当对夹缝进行遮挡能有效减小缝内负压效应.  相似文献   

4.
开洞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局部风压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栋立面上有多个开洞的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的刚性模型表面压力测量风洞试验结果,分析了矩形截面超高层建筑在长边立面上不同开洞工况下建筑各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和最不利风压系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建筑长边迎风时,开洞使得背风面洞口附近的平均风压系数绝对值增大,但迎风面上的平均风压系数变化很小;当建筑短边迎风时,开洞对洞口附近的平均风压系数和最不利正风压系数均只有微弱影响,但对其最不利负风压系数却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中部开洞,将使其周围的最不利负风压系数增大一倍以上;开洞对短边立面上的最不利风压系数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为有结构开洞的高层建筑洞口附近的围护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分析了7种不同宽深比情况下矩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并与现行荷载规范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截面宽深比的变化,矩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在截面宽深比为1.5时,建筑整体体型系数为1.47,超过荷载规范建议值,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矩形截面高层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随着其截面宽深比变化的经验公式,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广州西塔项目进行了同步压力测试试验,研究和分析了广州西塔的平均风压和极值风压分布规律。利用气象资料对幕墙风压进行修正,明显降低了西塔结构中上部的风压值,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结构风荷载数据,同时也保证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截面体型系数的比较,可以看到西塔截面的体型系数和圆截面的体型系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供结构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按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超高层建筑结构风致振动不尽合理的问题,以西安环球贸易中心超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首先通过风洞试验测得各楼层的风荷载,再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编制了能够精确求解超高层建筑风振系数及等效静风荷载的程序,进而对超高层建筑的抗风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风向角接近90°时,结构中部出现了极值位移风振系数,且其迎风面顺风向的变形和内力都达到了最大值,横风向的变形和内力则最小;当风向角为20°~70°时,位移风振系数随着楼层的增高而增加,其峰值出现在顶层;随着风向角的变化,结构扭转加速度峰值在各区间都是先减小后增大,特别是风向角呈45°左右时,结构扭转变形和基底扭矩达到了最大值;提出的将风洞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可为同类工程的抗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并列布置超高层建筑间的风压干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界层风洞中使用同步测压技术详细研究了双并列和三并列超高层建筑在不同间距下建筑各个立面风压的分布特征并用干扰因子IF(定义为建筑受扰后的风压值和相应单体情况的风压值之比)来描述施扰建筑的干扰影响。结果显示:双并列建筑相临立面的平均风压和峰值风压最大干扰因子(IFmax)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性,且IFmax随建筑间距而单调衰减。总的说来,两个施扰建筑的干扰效应高于单个施扰建筑的干扰效应,由回归分析得到的反映双并列和三并列建筑侧立面IFmax随并列间距比变化的经验关系式具有较高可信度。对于背风面,两个施扰建筑的干扰产生的放大效应明显大于单个施扰建筑,单个和两个施扰建筑可使受扰建筑背风面平均风压系数分别升高16%和36%、并使迎风面和背风面的总压差系数分别增加5%和13%。  相似文献   

9.
10.
为解决因幕墙装饰条对超高层建筑外表面风压分布造成干扰使其分布不均衡导致的装饰条掉落问题,基于Davenport脉动风速功率谱及拟合函数、LES湍流模型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推荐计算公式,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装配不同型号装饰条的超高层建筑进行三维风场流体模拟。研究了超高层建筑及装饰条自身表面的风压分布特征和装饰条风荷载体型系数随其横截面体型特征及布置间距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外表面平直区域风压极值增高,拐角过渡区域风压极值降低,配置装饰条能够改善建筑表面拐角区域风压突变现象;当装饰条横截面为矩形时,其正侧表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随截面高度增大而增大,横截面为梯形时,其侧表面的风荷载体型系数随下底的减小而减小,风荷载体型系数随装饰条间距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低矮房屋迎风屋面局部风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尺寸比为1.5:1:1(长:宽:高)的低矮房屋的风洞试验数据,分析了9类不同坡角的低矮房屋在5个不同风向的风场环境下,迎风屋面屋檐、屋脊等局部区域测点的平均、脉动及峰值风压系数.通过对比低矮房屋在不同坡角、不同风向作用下屋面的风压变化规律,总结了坡角及风向对低矮房屋屋面局部风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矮房屋在4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压特性,基于对厦门沿海某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开展的现场实测和风洞模型试验,探讨了台风“鲇鱼”作用下超高层建筑表面的风压特性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所揭示出的超高层建筑表面风压特性(平均风压系数、峰值风压系数)及其随风向角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平均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结果在迎风面吻合较好,而背风面现场实测值明显较风洞试验结果小;峰值风压系数的现场实测与风洞试验结果除个别测点外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3.
孙炳楠  裘涛 《浙江建筑》1996,(2):31-33,30
本文简要地报告了银都广场的表面风压风洞试验的试验方法、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和结论,为结构和表面玻璃幕墙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超高层双塔中部联通异型建筑风洞试验方法与数据分析,对该超高层复杂结构的风压分布、风压系数及体型系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可供设计使用的等效静风荷载与楼顶峰值加速度。结果表明,风压在建筑物的中上部及立面拐角区域较大,风吸力(负压)要大于风压力(正压),整体上南塔(高度较低)风压小于北塔(高度较高)风压,总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主要由平均风荷载控制。研究成果可为该类结构抗风设计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进行幕墙抗震设计时,风和地震作用的效应组合表达形式与现行其他国家规范以及欧洲标准有所不同。本文对幕墙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幕墙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形式提出设计建议。结合试验数据以及超高层建筑幕墙的实际特性,对幕墙位置系数、状态系数和动力放大系数取值进行调整。此外,在调整后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形式和动力放大系数新建议取值的基础上,对超高层建筑顶部区域幕墙有无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值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L形和一字形双层幕墙平均风压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层通风幕墙的抗风设计需考虑外层幕墙的内、外表面风压以及内层幕墙的外表面风压,其风荷载取值不同于普通单层幕墙,使得其风载取值变得复杂。通过多个不同截面形式的模型进行双层幕墙压力分布风洞试验研究。介绍风洞试验模型的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着重分析一字形双层幕墙和L形双层幕墙的内外层幕墙的平均风压分布。试验结果表明:L形双层幕墙和一字形双层幕墙的平均风压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一字形双层幕墙,无论是正风压还是负风压,都主要作用在内幕墙上,外幕墙除拐角区域外所承担的风压很小。对于L形双层幕墙,其外幕墙的正风压要比内幕墙的风压大;负风压时,L形双层幕墙的短边区域是外幕墙所承担的风压大于内幕墙,其长边区域则是内幕墙所受的风压要大于外幕墙。  相似文献   

18.
超高层建筑的风荷载及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天河  罗兴隆 《钢结构》2012,(3):41-43,36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的主要侧向荷载之一,鉴于越来越多的国外工程设计的要求,了解并掌握国际常用规范中风荷载的计算分析相关规定非常重要。结合超高层混合结构科威特中央银行总部大楼,对美国规范风荷载的相关规定及本工程的风洞试验进行介绍和研究,对类似工程的风荷载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拟建的某椅形建筑为例,根据CFD基本原理,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了数值风洞模型,得到了结构表面风压系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风向角作用下建筑周边的流场分布特性及结构表面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给出了建筑物在最不利风向下的最不利区域的风压系数,为结构抗风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州合银广场幕墙是目前国内最高的石材幕墙工程,石材选用火烧石板,铝挂件短槽式支承,钢骨架各部件采用螺栓连接,后置预埋件以化学螺栓及膨胀螺栓与主体加固连接。由于外立面复杂,安全系数、垂直度、平整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为此对幕墙的构造、连接方式、板材的加工制作及安装采取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