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断裂附近不同部位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能力及其配置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和评价其输导油气能力,确定断裂伴生裂缝发育部位输导油气能力较强部位;通过确定断裂凸面脊和评价其输导油气能力,确定断裂凸面脊输导油气能力较强部位,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断裂不同时期输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在敖古拉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断裂伴生裂缝和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刻画方法,结合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对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及其与油气聚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除了东、西两端和中部2处局部部位外,其余部位皆发育伴生裂缝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在萨葡高油层内发育7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部和中西部各发育3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东部仅发育1处凸面脊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敖古拉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萨葡高油层油气聚集关系主要表现为伴生裂缝和凸面脊共同输导使萨尔图油层油气最为富集;伴生裂缝输导对油气成藏贡献大于凸面脊输导。该研究揭示了敖古拉断裂附近萨葡高油层油气分布规律,对萨葡高油层的下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发育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以松辽盆地西部敖古拉断裂为例,就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输导断裂主要特征发育部位对油气侧向运移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输导断裂转换带发育部位是油气侧向运移穿过输导断裂的有利部位,因为转换带处砂体发育,形成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油气沿其穿过输导断裂侧向运移;(2)活动期输导断裂伴生裂缝相对发育部位是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活动期形成的伴生裂缝孔渗性明显优于其围岩,是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3)输导断裂凸面脊发育部位是其停止活动后油气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因为断裂停止活动后,伴生裂缝已紧闭愈合,凸面脊是油气沿填充物孔隙向上运移的汇聚部位,是油气沿输导断裂垂向运移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是指大量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运移的部位,主要受断裂不同部位活动特征、断面形态和砂体及裂缝发育特征的影响,能否准确地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是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油气勘探的关键。为此,在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确定了断裂的"凸面脊"和转换带发育部位,定量预测了断裂不同部位的活动速率,并通过"凸面脊"、转换带和活动速率三者叠合,建立了一套利用地震资料预测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断裂的6条分支断裂的有利输导油气部位的预测结果表明:在分支断裂F1和F2上共发育4处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有利于下伏沙四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沙三中下亚段运聚成藏,与已发现油气的成藏规律相符,说明利用文中方法预测油源断裂有利输导油气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断裂输导体系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针对不同油源断裂和同一油源断裂不同部位对油气垂向输导能力的差异性,采用理论研究与油田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源断裂垂向输导能力影响因素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裂输导能力受盖层封闭能力、油气运移动力、烃源岩供烃能力以及优势输导通道等因素控制,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盖层封闭能力控制油源断裂垂向输导油气分布层位;油源断裂垂向输导动力控制油气垂向运聚规模;充足的油气来源为油源断裂垂向输导油气提供物质基础;油源断裂凸面脊控制油气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该研究可为油源断裂发育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广  王浩然 《石油学报》2018,39(2):180-188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油气分布规律,在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机制及有利部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油气成藏活动期油源断裂古活动速率相对较大部位和停止活动-封闭期油源断裂古凸面脊位置,建立了一套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旧州油源断裂不同时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的确定中。结果表明:旧州油源断裂6条分支断裂在油气成藏活动期(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期)发育6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断裂发育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5断裂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在停止活动-封闭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发育12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其中F1断裂发育4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2和F3断裂各发育3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F4和F5断裂各发育1个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旧州油源断裂有4个停止活动-封闭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与油气成藏活动期输导油气有利部位重合,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与目前旧州油源断裂附近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已发现油气均分布在此4个重合部位这一现象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不同时期油源断裂输导油气有利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断裂输导特征及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野外观察描述和断裂输导与油气藏分布之间关系,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断裂输导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断裂内部可分为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2个部分,伴生和派生裂缝及碎裂岩的连通孔隙是其主要输导通道.同一条断裂在不同演化阶段输导油气能力不同,不同断裂在相同活动时期输导能力也不同.断裂的空间分布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源岩大量排烃期后的断裂活动时期即为油气的大规模运聚时期,断裂活动开启程度的差异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柳泉地区F7断裂附近的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中发现大量油气,但F7断裂伴生裂缝对油气的输导作用尚不明确.基于F7断裂伴生裂缝及其分布特征建立F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方法.研究认为:F7断裂①号伴生裂缝和②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评价参数平均值分别为186和8;F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评价参数在沙三上亚段为572、在沙三中亚段为176、在沙三下亚段为23、在沙四上亚段为5;平面上受F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控制,①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强、油气富集,②号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相对较弱、油气不富集;剖面上受F7断裂伴生裂缝输导油气能力控制,沙三中亚段和沙三下亚段油气富集,沙四上亚段油气不富集.研究成果为正确认识大柳泉地区F7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及指导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发育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断裂向上和向下输导油气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断裂向上和向下输导油气特征对比,对断裂向上和向下输导油气特征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向上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是断裂的凸面脊,断裂向下输导油气的有利部位是断裂的凹面脊;断裂向上输导油气的距离是距区域性盖层的距离,且随区域性盖层位置变化而变化,断裂向下输导油气的距离决定于上覆源岩的生油能力,小于一个定值;断裂向上输导油气侧向分流层位是区域性盖层上下的高砂地比地层,断裂向下输导油气侧向分流层位是靠源岩近的砂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断裂或同一断裂不同部位输导油气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定量评价渤海湾盆地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断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油源断裂厘定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移动力、油源供给及断裂运动学和几何学特征等多种因素对断裂输导能力的影响,总结出评价该区断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的4个地质参数,分别为断裂活动强度、异常压力、"中转站"规模和断裂凸面脊规模,这些参数与实际地质储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以此作为定量化指标建立断裂垂向输导能力定量化公式。利用该公式对大柳泉地区断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断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定量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The late comedian Flip Wilson had a wildly popular television show back in the 1970s, and one of his most famous characters was “Geraldine Jones” (really, Wilson dressed in drag). Geraldine, an oft-misbehaving young “lady,” had a famous catchphrase, “The devil made me do it!”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管理文化不同,对管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不同。西方管理注重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权力级差小;注重物的使用,突出制度、规范的作用,属于“硬性管理”。东方管理则注重整体性,忽略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权力级差大;强调人的重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柔见长,属于“软性管理”。通过对东西方管理理念差异的探究,观察、发现、体会和分析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以融合东西方管理思想精华,扩大企业管理的视野,适应新经济时代对管理理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南部油气成藏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济阳坳陷南部的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相邻,成藏条件与油气富集特征既有相似性,又存在较大差异。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主力生、储油层系的岩性、层位基本相同,圈闭及油气藏类型相似,均具有两期成藏并以晚期成藏为主的特点,均在凹陷中央形成中央隆起带,并成为油气富集区带。东营凹陷与惠民凹陷面积相近,但油气丰度悬殊,东营凹陷探明储量大体为惠民凹陷的7倍,其主要原因是虽然凹陷内部均发育多个次级洼陷,但洼陷的演化历史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惠民凹陷只有南部临南洼陷是继承性发育的深洼陷,其它洼陷在古近纪后期沉降缓慢,大大影响了有机质的成熟进程。凹陷沉降演化史不仅控制了烃源岩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对储盖条件也有重要影响。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14.
15.
断陷是盆地经历多期建造和多期改造后叠加残留的产物。通过研究徐家围子断陷构造特征、恢复盆地原型、分析构造演化规律及开展构造物理模式实验,发现控陷断裂的断面结构对盆地建造和改造都具有控制作用。徐西和宋西断裂的断面结构不同,徐西断裂断面表现为"坡–坪–坡式"的纵弯结构,而宋西断裂断面表现为"隔挡式"的横弯结构。断面结构影响着建造期断陷的形成演化,以至于在不同区域断陷结构不同。改造作用是在建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徐家围子断陷经历的三期改造作用受先存控陷断层结构的控制明显,正确理解和识别改造作用形成的构造样式,有助于恢复盆地原型。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东北部边缘台西南盆地泥火山主要展布于该盆地南部凹陷陆坡深水区和台湾陆上台南-高雄地区.陆上泥火山多沿深大断裂带分布,地面形态特征类似火山地貌,多具有下凹喷口,海域泥火山的海底形态亦与其相似,但研究程度较低.通过深入分析台西南盆地泥火山发育特点及伴生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区泥火山伴生烃类天然气成因类型较多,但以成熟-高熟煤型烃类气为主;其伴生的非烃气中CO_2含量较高,但分布较局限且以无机壳源型CO_2为主.泥火山的泥源层主要来自中新统及上新统海相坳陷沉积的巨厚泥页岩,本身具生烃潜力,其成熟生烃及与泥火山运聚通道和伴生构造圈闭的良好配置,则构成了其独特的泥火山油气藏运聚成藏系统,进而控制了这种"泥火山型油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盆地中部的地震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中三叠统及下三叠统顶部广泛发育绕射丘状结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总结了它们的特征,分析了它们的成因,认为小幅度、低速度的盐丘是形成这些绕射丘状结构的地质实体,进而结合井下地质资料探讨了它们与油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对预警系统以及目前炼化装置火灾、泄漏预警系统的介绍,指出装置预警与应急技术措施之间存在的不足,提出和探讨今后装置预警与应急技术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野外施工中大量电瓶容量下降的问题,对电瓶容量下降的原因——电瓶搁置时间太长、硫化、存放温度过高、过量充电等,与造成电瓶容量下降的解决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电瓶存放温度与其存放时间的关系,给出了3种修复电瓶的方法——脉冲修复法、强电修复法和全充全放电修复法,分析了每种修复方法及各自的利弊。根据目前野外施工的各种情况提出笔者所在工区使用全充全放电修复法来修复电瓶最为可行,为此专门研制出了电瓶充放电装置,使用该装置不仅可以对电瓶进行充放电,还可以根据测出的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来检测电瓶的现有容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