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中启 《国际纺织导报》2012,(4):64-64,66-68,70,71
通过对丝绸旗袍造型特点的介绍,分析了旗袍的图案,重点从领型、衣身结构、袖型、下摆4个方面对旗袍款式进行论述,对丝绸旗袍的时尚和创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宋代丝绸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丰富旗袍设计元素,选取在宋代丝绸艺术中盛行的几何纹样进行研究。基于感性工学原理,选取14幅具有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制作刺激图,筛选出13对感性评价形容词对。以20~35岁女性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采用均值分析、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外观因子和风格因子是影响宋代丝绸几何纹样的主要感性因子;不同的丝绸纹样可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丝绸几何纹样的排列方式、线条粗细程度、图案密度等都对旗袍风格具有明显的影响。将宋代丝绸几何纹样应用于旗袍设计,有利于推进传统纹样和旗袍的有机结合,深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苏州一直居于我国丝绸生产与贸易的中心,可是苏州丝绸产业在近二三十年间遭遇了严重的衰退,如何振兴这一传统行业成为了当地政府、行业与社会的关注焦点。苏式旗袍是苏州丝绸产业中极富文化特色的一个板块,对其当代设计原则进行探讨,希望借此能帮助苏州旗袍行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苏州丝绸产业的当代振兴。  相似文献   

4.
《江苏丝绸》2013,(6):1-4
传统旗袍制作技艺传统旗袍制作技艺:第六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历来是丝绸的盛产地,是苏绣的发源地,绸缎织造及刺绣、缂丝等无不精美绝伦。从元代至正年间起,朝廷便在苏州建立织造局,成为织绣宫廷服饰的基地。旗袍满身都绣有当时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图案,做工越来越细,也越来越俏丽。  相似文献   

5.
从进入千禧年的春节到元宵节 ,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的许多女主持人都身着中式提花丝绸服装 ,不但为节日增添了几分民族色彩 ,而且还给中国丝绸业带来一个振兴复苏的信息。龙的新春 ,穿中式提花丝绸时装成为一大时尚 ,织锦缎棉袄 ,丝绒旗袍、提花丝绸中式时装千姿百态 ,镶、嵌、滚、绣等工艺加工更加引人注目 ,成为丝绸时装店的抢手货 ,这些服装一进店堂即被抢购一空 ,其来势之猛 ,让人有些始料不及。新春期间 ,进店选购丝绸面料定做旗袍 ,身着中式装的外宾和外地游客不少 ,婚妙馆的橱窗里着红色丝绸旗袍的模特儿撑起红色纸伞 ,旁标有“中…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以传统旗袍样式结合水洗牛仔面料的现代风旗袍的特点。深蓝牛仔面料在经过水洗漂白后展现出来的自然留白花纹再加上传统旗袍的独有特色,使牛仔面料不再厚重单一,同时也使旗袍不再是只有丝绸才能彰显出来的美感,而是结合牛仔一起展示出另一种特色。  相似文献   

7.
徐宾  温润 《丝绸》2020,57(1):62-66
丝绸旗袍作为民国女装的典型,巧妙地衬托出女性优雅的身型,释放着女性魅惑的神情,其纹样装饰兼收并蓄,较之清代旗袍变化显著。文章针对民国丝绸旗袍,从发展动因、造型特征、色彩特征、装饰内涵等方面对纹样装饰进行探究,客观反映民国染织艺术水平。研究表明:伴随款式的不断改良和丝绸面料的激增,以及科技、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助推,民国丝绸旗袍纹样在造型上吸收西方光影表现技法,较清代更加立体,且“花小叶大”形式更为突出;配色上由崇尚纯色对比转向清丽雅淡,且大量应用复色;装饰内涵上淡化等级象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以及中西交融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8.
刘冠彬  唐如新 《丝绸》2004,(1):37-39
为了解决旗袍结构设计所存在的通病,依据东方人体的特点,通过立体裁剪的研究方法,根据丝绸独有的特性来探索现代旗袍结构的构成方法。  相似文献   

9.
曾红 《丝绸》2013,50(4):50-54
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幻化演变,能够传神地体现女性优美流畅的曲线。乱针绣已经成为一项日臻成熟的艺术品种,为旗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基于乱针绣和旗袍礼服相关理论,分析了乱针绣元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花瓷"颁奖礼服设计中的应用,并就乱针绣工艺在不同面料、不同风格中,以及与不同装饰元素相结合应用于现代旗袍礼服设计提出了对策,可以看到乱针绣艺术元素在丝绸旗袍礼服设计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应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旗袍礼服的面料、风格、装饰,以及乱针绣艺术元素进行同步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宋冰桐  朱华 《辽宁丝绸》2020,(1):40-41,43
满族旗袍源于古代深衣,肃慎时期衣皮为主,挹娄时期学会以麻制袍,勿吉时期兽皮与布帛并用,女真时期袍以皮、麻、丝为之。满族在旗故称旗袍,以丝绸为尚。旗袍作为这个民族特有的服饰不仅凝聚了满族的文化,也顺应了华夏民族的审美思想,伴随时代的变迁,满族旗袍也在不断地发展变革,其鲜活的符号意义代代传承。其旺盛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并且在当今民族文化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满族旗袍的文化属性、商品属性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提炼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