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即一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夺取政权,并开始社会主义变革;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即一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变革,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的思想,但同时认为一国不能取得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曲解了列宁的思想,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凯歌行进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由此也产生了两大奇特而又壮观的历史图景:一是长达70年之久的苏东社会主义大厦轰然解体;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拔地而起。反思其中的的经验教训,有的论者认为,苏东剧变宣告了列宁、斯大林开创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失败,进而否定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否定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这个理论,那么,还能谈得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吗;如果否定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存在着一种鲜明的实学精神,提倡“崇实黜虚”、“实事求是”、“经世致用”。毛泽东在实学精神的影响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邓小平在实学精神的影响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实中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条件及实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重要思想。在中国,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人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思想和江泽民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人的发展思想的继承,也是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布哈林联系苏联的国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主义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式,同时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防止无产阶级内部出现特殊的利益阶层。布哈林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并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布哈林联系苏联的国情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主义之间需要一个过渡时期,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时期。在这个时期,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方式,同时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防止无产阶级内部出现特殊的利益阶层。布哈林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启发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并不断提高党员素质,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运动对革命经验的采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运动的显著特色,是对革命经验的采借。本文首先考察了这一历史行为发生的深刻背景及其表现,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认为这一历史行为忽视了革命与建设规律的差异,体现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发展观,同时也蕴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认为,农民阶级人数众多,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但它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而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组建工农联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在习近平总书记瞻仰首次整体开放的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之一——“香山精神”的产生和凝练指明了基本方向,廓清了基本边界,确立了基本原则.本文遵照讲话精神,归纳“香山精神”的核心内容为:革命到底、坚决胜利的精神,一切为民、忠诚担当的精神,自我革新、奋进不息的精神.“香山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发挥其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壮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强大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晚年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为主,研究探索并提出了关于在东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系统地阐述和展开。列宁和毛泽东虽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亦未能完满地回答和解决。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之际,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答,从而使恩格斯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具有当代的形式,创造了辉煌的伟业,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放射更加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2.
乔治·奥威尔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思想家,一个社会主义者。但由于他在作品《1984》和《动物农场》中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的影射和讽刺招致了人们对其社会主义者身份的怀疑。奥威尔本人却一直坚持自己拥护社会主义。本文通过分析奥威尔的主要作品,找到了作者在对待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及其革命、集体经济方面的态度与其社会主义者身份不符的地方。但最终肯定这些不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作者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思索,更能证明奥威尔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思想成果,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人利用资本主义的思想,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找到了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发展社会主义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基本问题的回答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方法论特质。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的现实诉求、“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四大方法论特质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基本症候,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并取得宝贵经验有密切关系。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重大原则、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设想及若干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经济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反复思考的问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路初步形成。概言之,即:以工业化为中心,奠定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以商品经济为中介,巩固工农联盟;以国家资本主义为中介,由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改革国家机关,发展教事业,实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所选择的道路。30年来,中国共产党澄清思想认识上的疑虑和迷茫,纠正错误思想和倾向,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落实到伟大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它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基本思想、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阐发了社会主义的目的观、任务观、动力观、标准观和过程观,使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三民主义是其思想的核心,它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孙中山的早期思想中,重农、富民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基于中国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判断,他提出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民生主义的目标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的实现,一靠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二靠发展经济,节制资本。民生思想是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研究对现今进行的民生改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