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西苕溪横塘村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期水文气象实测资料,运用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1972—2009年西苕溪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苕溪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程度自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减弱;相比年降水,径流的年际波动幅度普遍较大,2000年后流域基本处于枯水或偏枯状态;年径流量总体上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微弱,且两者相关性逐年代递减;西苕溪径流大幅度减少除降水驱动外,还与流域内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21,(10)
受全球暖湿化影响,青海省水资源呈现出明显由枯转丰的变化,降水量持续偏丰使全省水资源量呈显著增加趋势,流域产流机理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在黄河源区呈现出降水增加、径流减小的态势。依据黄河源区1956—2016年水文气象资料,通过趋势、突变、距平等分析方法,初步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黄河源区各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源区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不一致的原因。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源区气温升高,蒸发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门堂以上、玛曲以下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门堂至玛曲区间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受气温和蒸发量增加的影响,源区产流系数明显减小,使径流变幅较降水变幅更大,由于降水增加区产生的径流增加量小于降水减小区产生的径流减小量,因此整个黄河源区总体上呈现出降水增加而径流减小的趋势;气温升高蒸散发能力增强、流域耗损量增加、产流系数降低是降水和径流变化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5.
长江源区近32年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长江源区控制站直门达1978-2009 年实测径流量序列为基础,运用 Mann-Kendall 趋势分析法和滑动 T 检验方法,对径流量的趋势变化和突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降水、气温和下垫面条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长江源区近 32 年来年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态势,但趋势不显著,年径流序列 2004 年前后发生突变;长江源区降水序列在 2002 年前后发生突变,气温序列呈显著增加趋势,长江源区降水增加和冰雪消融是长江源区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力发电》2017,(10)
以洮儿河流域上中游区为例,以其控制性站点察尔森水库和洮南水文站的1961年~2010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实测数据为研究依据,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研究区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确定突变年,应用F检验法并通过对比突变年前后的径流变化,量化降水和人类活动对研究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研究区径流量在1998年发生明显突变;1998年以前,研究区径流量的变化主要受降水的影响,1998年以后,降水对研究区径流量变化作用减小,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逐渐增加,径流变化受降水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来,黄河源区水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探究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1961-2018年共58 a的径流和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径流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显著减少趋势,递减速率为-0.63×108 m3/a,夏、秋季减少幅度大,冬、春季减少幅度较小;1990年前后径流量均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且1990年后增加趋势明显加速,后者增幅是前者的3.09倍;1990年后,降水量和气温递增高值区高度重合,且降水量是影响径流量变化的最重要因素。说明暖湿化加速和空间迁移过程导致了黄河源区冰川的加速消融,这也是1990年后径流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整治青藏铁路环青海湖段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为背景,通过现场采集典型分布的粉质黏土,考虑温度、含水率、含盐量(质量分数)、压实度四个因素,进行室内冻胀正交试验,测试了不同温度环境下路基土体的冻胀率,进行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建立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冻胀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所得规律一致,影响冻胀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温度、含盐量、含水率和压实度,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温度和含盐量对冻胀影响非常显著,含水率对冻胀有显著影响,压实度和其他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冻胀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黄河源区降水径流时空特性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黄河源区降水径流的一般特点及统计特征。分析径流与降水的相关性 ,得出汛期降水与径流相关性好 ,年降水量与径流过程相关系数一般较大 ,说明地下水径流作用显著。黄河沿以上地区径流与降水相关性小 ,说明下垫面条件对径流调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三江平原典型区降水的变化规律,本文将1956—2021年作为研究时域,利用实测降水资料,采用差积曲线法、P-III频率曲线、Mann-Kendall(M-K)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对三江平原典型区及各雨量站的雨量在空间及时间分布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研究时域内降水量空间变化不均匀,时间序列上总体呈弱的减少趋势,且存在5年、16年和45年时间尺度的主周期;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规律,且极易发生春旱。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变化及主要原因,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1—2019年地下水流场变化情况,基于地下水位变化空间差异,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降水及地下水开采对不同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2001—2019年间地下水大体流向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地下水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下降区域面积为1.86万km~2,占整个研究区的83.97%,地下水位的整体下降与水田面积迅速扩张有关。水位上升区地下水位与降水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85,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中东部水位明显下降区地下水位与降水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周期性相关,相关性较差,而水位与地下水开采在年周期上存在显著共振关系,二者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09。研究区中部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明显大于受降水影响,灌区内地下水位小幅下降区域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影响程度略大于受降水影响。本研究对于深入探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变化和指导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采用海流兔河韩家峁水文站1957-2010年实测径流资料,利用基流指数(BFI)方法计算了河流基流量,并分时段分析了径流年际变化、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程度及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①流域基流指数为0.864,即80%以上的河水来源于地下水的排泄。②20世纪50-60年代,年径流量较高;70-80年代,年径流量有所下降;90年代,年径流量持续下降至最低值;而2000年以来,年径流量有所回升。③径流年内分配比较均匀;50-6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较不均匀;70-90年代,径流年内分配趋于缓和;而2000以来,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21972km^2,占黄河流域面积75.2万km^2的16.2%,多年平均径流量200亿m3(1956-2002年),占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580亿m3的34.5%,因此该区域被称为黄河的水塔,也是黄河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天然产汇流区,其降水径流特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对黄河水资源状况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黄河源区降水径流时空变化分析,初步揭示该区域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7.
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汉江上游径流演变趋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1950~2007年汉江上游安康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资料,对汉江上游径流在年际、年代、汛期(5~10月)的演变进行了分析。用径流量的累积曲线对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进行了研究,并使用非参数Mann-Kendall法(M-K法)来检验径流的趋势变化。趋势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前,汉江上游径流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到了1990年后径流量锐减,进入21世纪后径流量也在减少,但减少趋势有所缓解。重点分析了1990年后汉江上游径流量锐减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径流减少主要原因为降水量的减少、气温的增高、下垫面的变化、社会经济耗水的增加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M-K(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漳泽水库的入库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BG(bernaola-galvan)分割算法对其突变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漳泽水库入库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漳泽水库年入库径流以及汛期和非汛期入库径流均呈现出显著的衰减趋势;并且入库径流1977~1980年间发生了衰减突变,突变幅度大,1980年以后未发生显著变化,维持在较低水平;而且人类活动是漳泽水库入库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漳泽水库入库径流的衰减加剧了当地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应进一步对漳泽水库的调度方式进行研究以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永定河流域石匣里站、响水堡站和官厅水库站1956年-2003年的年径流资料,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的趋势性、周期性及突变特征,并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永定河流域年径流量一直处于显著下降趋势中,存在27(28)年的第一主周期和20(21)年的第二主周期;1982年-1983年径流量发生突变,突变前后变化较大。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闸坝工程建设以及地下水过度开采等;气候变化对径流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雅砻江流域径流极值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雅砻江流域雅江和洼里站逐日径流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法、突变检验(Pettitt)法和小波功率谱法对流域极值流量的趋势性、突变性及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雅江和洼里站年最大流量序列均有不显著增加趋势,年最小流量序列则均有不显著减小趋势;雅江站年最大、年最小流量序列和洼里站年最大流量序列均存在1~2 a和6 a周期,洼里站年最小流量序列为1~2 a周期。雅江站年最大日流量在1998年发生突变,与流域极值降水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