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相容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PBT/ABS)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BT/ABS共混合金的相界面、相容性及结晶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带有环氧官能团的相容剂KS-TD-00202能有效地提高PBT/ABS共混合金的相容性,在提高共混合金缺口冲击强度的同时,不降低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也不影响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同时提高了PBT在共混合金中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ABS/PBT/PC)三元合金,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PBT、PC对三元合金的耐刹车油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T可以有效改善ABS/PBT/PC合金的耐刹车油性能;PC能提高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使材料表现出更优异的韧性;酯交换抑制剂的加入,稳定了三元合金体系,使材料拥有更稳定的低温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3.
ABS材料由于其耐油酯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较差,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耐油酯耐低温ABS/PBT合金,考察树脂的选择、PBT含量、相容剂含量、增韧剂种类及含量对ABS/PBT合金的力学性能、耐油酯、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PBT与ABS共混能改善ABS的耐油酯性能,同时选择中粘PBT更有利于ABS/PBT合金的制备;在ABS/PBT合金中添加适量的相容剂,能有效地提高合金的各项性能;在ABS/PBT合金中添加MBS作为增韧剂,能更有效地提高合金的低温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增韧剂SWR-2B、SWR-7C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ABS/PBT)(70/30)合金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及熔体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WR-2B或SWR-7C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提高,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增韧剂用量为5份时最高;SWR-7C和SWR-2B混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可使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比单独使用时提高14%~21%;分别加入SWR-2B、SWR-7C或将两者混合使用均会使ABS/PBT合金的熔体流动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ABS/PMMA合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配比的ABS/PMMA合金,分别研究了PMMA含量、粘度对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热变形温度、熔体流动速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中引入PMMA可以提高耐热性能;ABS与PMMA共混能提高PMMA的力学性能特别是缺口冲击强度,当ABS/PMMA中PMMA为20%时,共混物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ABS/PMMA合金的流动性介于ABS和PMMA的流动性之间,采用高粘度PMMA的合金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碳酸钙、滑石粉、硅灰石和玻纤对合金力学强度、流动性和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为了研究合金体系与单一组分体系的区别,对相同类型填充的ABS与ABS/PBT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讨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电镜对不同填料填充的合金相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填料对合金的性能贡献均有不同,对于强度属性体现了协调作用。20%滑石粉填充ABS和PBT的弯曲强度分别为65. 9 MPa和100. 8 MPa,而相同填充下ABS/PBT合金的弯曲强度为83. 6 MPa。如果按两者的混合比例计算,合金的弯曲强度应为62. 3 MPa。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与不同含有聚丁二烯橡胶成分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抗冲改性剂共混挤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橡胶组成的ABS材料。系统研究了橡胶含量和橡胶粒径变化对其光泽度、冲击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着色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橡胶粒径的增大,ABS材料的光泽度明显降低,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着色后的黑度也随之降低。ABS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逐渐升高,随着橡胶粒径的增大先升高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胶粉含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以一种核-壳型共聚物硅/丙烯酸复合橡胶接枝(SAN)作为增容增韧的第三组分助剂,研究了其含量对ABS高胶粉/PMMA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高胶粉明显改善了PMMA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降低了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ABS高胶粉含量增加,体系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均增加。加入硅/丙烯酸复合橡胶接枝SAN,ABS高胶粉/PMMA体系的拉伸强度稍有降低,缺口冲击强度有所增加,当硅/丙烯酸复合橡胶接枝SAN含量为4份时,体系缺口冲击强度为7.57 kJ/m2,比纯PMMA的缺口冲击强度(1.38 kJ/m2)提高了450%,从SEM照片也表征,此配方体系下的共混物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阻燃PBT/ABS系列合金,探讨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和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EMA-GMA)对阻燃PBT/ABS合金的增韧和增容作用,采用力学测试方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MBS和EMA-GMA对阻燃PBT/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阻燃PBT/ABS合金(80/20)体系中,加入6%MBS,合金的的缺口冲击强度为9.8 kJ/m2,是没加MBS时的1.5倍左右,而EMA-GMA与MBS复合后,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当EMA-GMA、MBS质量分数分别为4%、4%时,合金的拉伸强度为36.5 MPa,1.6 mm阻燃等级为V-0,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3.5 kJ/m2。  相似文献   

10.
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比例对PC/ABS合金的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当PC与ABS质量比为1∶1时,加工性能最佳。对比了不同增韧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有机硅增韧剂和高胶粉)对PC/ABS(0215A)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BS对提高合金的增韧效果较好,综合性能最佳,其适宜添加量为5%。采用耐热ABS(D-2400)和有机硅增韧剂制备了高性能PC/ABS(D-2400)合金,当PC含量为50%时,合金热变形温度为102℃,常温缺口冲击强度为65 kJ/m~2,低温缺口冲击强度(-30℃)为25.5 kJ/m~2。进一步提高PC含量至70%时,合金热变形温度高达112.5℃,常温缺口冲击强度高达73.2 kJ/m~2。  相似文献   

11.
采用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g-MAH)、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相容剂,研究了相容剂种类、相容剂含量、增韧剂含量及挤出机螺杆转速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A6/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ABS-g-MAH为PA6/ABS合金的最佳相容剂,且质量分数为20%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采用ABS-g-MAH和POE-g-MAH复合增容增韧可得到力学性能优越的PA6/ABS合金;降低挤出机螺杆转速可使PA6/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含有超标残留催化剂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和正常ABS对某自制ABS/聚碳酸酯(PC)合金性能的影响。对二者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比,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合金冲击断面,采用示差扫描(DSC)量热法测得合金的熔融峰。结果表明,正常ABS1~#/PC合金Izod缺口冲击强度为27.2 kJ/m~2,含有超标残留催化剂的ABS2~#/PC合金的Izod缺口冲击强度只有8.81 kJ/m~2,较正常合金材料下降68%。DSC示差扫描显示含有超标残留催化剂的ABS2~#/PC合金材料熔点为249.7℃,而正常合金材料熔点为251.6℃。而SEM扫描显示二种树脂结合均紧密,说明残留催化剂对合金中树脂组分在熔融加工中存在部分降解影响,从而引起了冲击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不同PC含量的合金,研究了不同PC含量对PC/ABS和PC/ABS/MBS合金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探讨了PC/ABS/SAN/MBS四元共混体系的效果,结果表明:PC含量与合金的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成正比关系,当PC含量60%时冲击韧性最佳,MBS对合金有增容增韧作用,可明显提高合金的冲击性能,但会使合金的刚性和耐热能力下降,在PC/ABS/MBS的基础上,保持PC与MBS用量,使用SAN替换40%的ABS,制备的PC/ABS/SAN/MBS四元共混合金可在保持冲击强度的同时大幅提高合金的拉伸强度和热变形温度,使合金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ABS/PBT/SAG)共混物,系统地研究了SAG对ABS/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冲击性能、拉伸性能、耐热性、耐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AG可有效改善ABS/PBT(70/30)共混合金的相容性,随着SAG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改善;随着SAG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而拉伸强度却逐渐降低;SAG可使ABS/PBT共混合金的耐热性下降,耐油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曾威  刘嘉任 《塑料》2020,49(1):58-62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PBT)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进行共混改性,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镜、接触角、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研究了PBT/ABS的力学性能、断面形貌、表面能、结晶度和相容性。采用格里菲思理论计算出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K1C),采用预制应力-溶剂释放应力法,检测了耐应力开裂性能。结果表明,加入PBT后,ABS的拉伸强度和熔体流动性提升,表面能升高,冲击强度降低。当PBT含量为4份时,合金的拉伸强度从40.12 MPa提升到46.23 MPa,熔体流动速率从12.32 g/10 min提升到15.33 g/10 min,表面能从25.7 mN/m提升到30.2 mN/m,冲击强度从25.67 kJ/m^2提升到23.41 kJ/m^2。合金断面的微观形貌逐渐平整,A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低温偏移。当加入5份PBT后,ABS的耐应力开裂时间从8 s增加到21 s。  相似文献   

16.
钟卫平  苟凯  栾国俊  叶立军 《塑料工业》2012,40(12):102-104,115
将不同醋酸乙烯(VA)含量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与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复配成膨胀型阻燃剂,探讨了不同VA含量、不同比例的EVA树脂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阻燃性、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树脂中添加膨胀型阻燃剂EVA/APP/MCA,可显著提高其阻燃性能;随EVA含量增加,EVA/APP/MCA无卤阻燃ABS体系的阻燃性能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增加,热变形温度下降;随VA含量的增加,EVA/APP/MCA无卤阻燃ABS体系的阻燃性能和热变形温度增加,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超细粉末羧基丁笨橡胶(UFPR)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FPR用量的增加,PC/ABS合金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先升高后明显降低.当UFPR用量为0.5~2.0 phr时,PC/A BS合金悬臂...  相似文献   

18.
赵文杰  韩莹  李海东 《弹性体》2012,22(5):63-67
采用胶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接枝粉料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以不同比例进行共混,制备了胶含量范围为10%~55%的ABS树脂.将胶含量不同的ABS树脂与聚碳酸酯(PC)以30/70、50/50、70/30的质量比利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了组成不同的PC/ABS共混物,考察了ABS树脂胶含量对不同组成的PC/ABS合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BS树脂中胶含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不断提高,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逐渐降低.随着PC/ABS合金中ABS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ABS树脂中胶含量大于30%以后,合金的冲击强度变化不大,且3种组成的PC/ABS合金的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合金的屈服强度、模量及熔体流动速率却随着ABS中胶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其中组成为30/70的PC/ABS合金最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PC/ABS组成为70/30合金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ABS树脂形成连续相,PC为分散相,随ABS树脂胶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形态变得更精细.  相似文献   

19.
在通常条件下多次加工CaCO3填充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复合材料,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研究ABS的降解情况,并测试了材料的冲击和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在多次加工中CaCO3含量低于10%时,ABS的橡胶相降解明显,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明显下降;而CaCO3含量高于15%时,ABS的橡胶相降解不明显,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ABS/SMA及ABS/SMA/PMMA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ABS/SMA和ABS/SMA/PMMA共混体系,确定了配比与合金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模量、热变形温度、熔体流动速率等关系。结果表明:①ABS中引入SMA可以显著提高耐热性能,但同时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严重降低;②ABS中引入SMA可使合金的流动性能提高;③ABS/SMA体系中引入第三组分PMMA可以大幅度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同时使合金的耐热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