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针对管袋坝坝芯吹填砂沿袋间接缝流失问题,采用自行研制的管袋坝袋间接缝坝芯吹填砂流失模型试验研究装置,进行了单向流和波浪工况下管袋坝袋间接缝坝芯吹填砂流失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颗粒运移规律和冲刷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单向流工况下,砂颗粒的流失方式为"槽沟式";波浪工况下,冲刷过程以拱结构空间的出现、形成和坍塌为标志划分为冲击、成拱、稳定3个阶段;选择袋间接缝内砂堆长度作为判定管袋坝袋间接缝冲刷稳定性的判定指标,通过比较实际工程中管袋坝袋间接缝长度与接缝内砂堆长度可以判断波浪工况下的冲刷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向水流作用下管袋坝芯砂体破坏并沿袋间接缝流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合颗粒运动特点和水流水力特性变化特点阐明了单向流作用下颗粒运移模式,包括沟槽模式和全断面整体推移模式两种类型;探究了砂箱(坝芯)砂体失稳区域,试验表明砂箱内的砂体失稳区域主要集中在砂箱出口上部倒锥体区域;详尽地分析了颗粒在管路(袋间接缝)中的运移规律和沟槽的形成特点,发现颗粒运动路径主要集中在管路上表面附近区域,运移过程表明颗粒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砂体破坏及颗粒运移的整个过程;并分析了管路颗粒运移过程中不同颗粒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单向水流作用下管袋坝芯砂体破坏并沿袋间接缝流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合颗粒运动特点和水流水力特性变化特点阐明了单向流作用下颗粒输移模式,包括沟槽模式和全断面整体推移模式两种类型;探究了砂箱(坝芯)砂体失稳区域,试验表明砂箱内的砂体失稳区域主要集中在砂箱出口上部倒锥体区域;详尽地分析了颗粒在管路(袋间接缝)中的输移过程和沟槽的形成特点,发现颗粒运动路径主要集中在管路上表面附近区域,输移过程表明颗粒与水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贯穿砂体破坏及颗粒输移的整个过程;并分析了管路颗粒输移过程中不同颗粒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4.
束一鸣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8,38(1):1-11
通过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管袋坝工程,分析了管袋坝工程设计、工艺装备、技术措施等方面的进展,梳理了伴随工程建设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成果,展示了我国管袋坝工程取得的技术进步。借鉴国外高强度椭圆形管袋形式,我国工程界因陋就简地走出了以普通强度扁平管袋填筑管袋坝的中国之路,管袋坝在河口蓄淡水库、深水航道整治、沿海港口码头、沿海机场、海堤及防波堤、滩涂围垦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已成为重大或重要工程的组成部分。筑坝区域从潮间露滩处到深水潮流复杂区域;施工操作从以人工为主到以装备为主,直至当前多装备完成深水区域复杂的水下控制施工;管袋坝匡围区域从小到大,以至能实现超大龙口的顺利合龙。 相似文献
5.
6.
7.
8.
储淤管袋技术已在国外多有应用,国内至今尚无实质性的应用,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也处于初步阶段。阐述了储淤管袋作为固废库坝的资源化利用及其运行稳定性分析,对比了数值模拟与基于极限平衡原理的计算结果,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我国管袋坝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从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反馈以及控制决策等流程方面,开始了管袋坝信息化施工的设计与初步实践。结合管袋坝自身特点和监测原则,选择波浪要素、潮位、基床面海流流速、风速、坝基变形和坝基渗流等作为施工监测指标,提出了与各项监测指标相对应的监测设备及其现场布设、安装方案;针对每项监测指标给出了相应的管袋坝施工安全性计算方案,并就管袋坝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构建专家知识系统。信息化施工技术可为管袋坝工程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水流作用下管袋堤坝的稳定性模型试验,对边坡系数m、坝高Dc、坝顶宽度L以及水深H对管袋堤坝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用1.0,1.5,2.0,2.5共4种边坡系数,10 cm,14 cm,18 cm等3种模型坝高,11 cm,15 cm,19 cm,23 cm等4种模型坝顶宽度以及25 cm,30 cm,35 cm等3种模型水深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边坡系数或坝顶宽度增大时,临界垂线平均流速增大;坝高与水深比增大时,临界垂线平均流速减小;坝顶宽度增大时,临界作用流速增大;其余几种因素对临界作用流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大坝防渗心墙高性能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壁庄水库副坝防渗心墙加固工程所需高性能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高、抗渗性能好、低弹模和高抗拉强度。为了满足该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在选材上掺加了粉煤灰、膨润土、黏土和外加剂等掺和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经4个阶段的试验研究:混凝土配合比综合试验、掺和料对比试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试验和微调试验,分析了各材料对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材料的最佳配合比及成型混凝土的性能测试指标,说明了该高性能混凝土满足性能要求。最后,经应用验证了该高性能混凝土满足工程需要,所建大坝加固防渗心墙满足设计指标,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北疆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加粉煤灰和石粉后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及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提出在不同条件下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掺合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以提高碾压混凝土自身的温控防裂性能,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保尔德面板坝坝面溢流的模型试验,阐述了钢筋砼衬砌护面的设计特点及稳定条件,为该工程提出了较合理的护面体型布置、陡槽边墙分段的连接形式及其稳定性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混凝土重力坝、尤其是通仓浇筑的重力坝上游面, 往往出现严重劈头裂缝。为了防止这种裂缝的出现,必需加强温度控制, 并加大横缝内止水至坝面的距离, 利用缝内水压力, 在坝体上游面产生压应力, 以减小劈头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但这种影响目前尚无法定量分析。经研究给出一个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 止水至坝面距离以达到横缝间距的025~045 倍为宜。这一计算方法和结论对于常规混凝土重力坝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