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的防洪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的防洪设计思路,在防洪设计时考虑到朝阳市的水环境治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防洪与治理污水的和谐统一。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的景观设计以生态历史文化为主题,传承两条脉络实现山水合一、天人合一的地域特色,为朝阳市带来了的生态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阐述了共生理论,从内部共生、外部共生、形态提取的角度探讨了回归生物共生本质的景观设计理念。然后以大凌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为例,提出结构、时间、文化、主客体共生的具体措施,旨在探讨自然与城市河道、人类共生的设计方法,为科学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河道景观是城镇振兴的重要资源,开发河道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内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改造运动兴起以来,城镇河道景观资源的开发受到普遍重视。出于对防洪、灌溉、航运、城市排水等因素的考虑,我国的城镇河道景观资源开发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已有的河道景观开发大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总结以往河道景观设计的经验教训,结合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实践,提出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防洪排涝站是河道治理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建筑物,合理设计防洪排涝站可以提高整个治理工程的防洪排涝效益,以冷绛河治理工程为例,从泵站选址、设计参数选取、结构设计、防渗设计以及稳定性分析几个方面对防洪排涝站设计进行研究,可为类似河道治理工程中防洪排涝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生态河道的理念与国内外发展研究趋势,归纳了近年来河道建设思路的转型与创新点,以城市河道为研究对象,结合永引渠渠滨河绿地实践项目,重点从蓝色河岸线、绿色慢行线、红色文化线三条脉络进行目标定位,一方面从河道自身出发,赋予河道及其沿岸以各种潜能,包括行洪安全、水质维护、水体及沿岸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使河流成为一种动态空间,具备各种自然能力.另一方面从城市发展、协调用地和使用功能的角度出发,考虑公共游憩空间、营造慢行系统、城市拓展的核心功能以及文化精神传承,以期为创建一个生态、美观、适合市民游憩活动的滨河空间提供一些切实可操作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引入黑川纪章的共生理论,回归生物共生本质,从形态提取、内部共生、外部共生三个方面,探索了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理念.同时以深圳大梅沙河道景观概念设计为例,提出主客体共生、时间共生、结构共生、文化共生的具体措施,旨在探讨基于人、城市河道与自然的设计手法,为城市河道的景观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状况,针对当地的水土流失采取了以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和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为主的河道生态护坡技术。选择将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的方法,针对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进行了全方位评价,得到如下结论:水生植物面积、治理面积、林地面积是整个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的关键点;整个大凌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现象被有效控制,整体态势向良性发展。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两者有效结合是科学可行的,适用于各个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效益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桥梁的建设和工程竣工后的安全运行,对桥梁建设对于河道行洪安全有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评价。文章通过对燕阳山南路凌河大桥工程进行了防洪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工程建设对该段河道行洪影响极小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该工程建设对河道防洪安全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通过对该项目建设的防洪影响综合评价旨在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道作为城中河,有着休闲娱乐、生态修复、绿地开放等功能而备受城市居民的青睐。本文以河南省许昌市学院河饮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为例,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影响4个维度,建立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权重利用赋权法进行确定,依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评价模型。然后以辽宁省建昌县城区河道治理工程为例,运用模型进行了客观、科学的社会影响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河道治理社会影响整体处于较好水平,模型评价结果基本能够反映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所构造的指标体系和灰色聚类模型,可为大凌河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淄河临淄区段治理规划为例,针对目前北方城市干涸河道治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水、安全、自然、亲水、文化"的治水理念,从水源工程、河道工程和植物措施上进行了探索,为北方城市干涸河道的生态治理提出了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河道淤积会导致河道过水断面减小、行洪能力降低,严重威胁河道的行洪安全.清淤阈值确定方法的研究与推广,对科学开展城市河道清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清河、通惠河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淤积厚度对河道行洪水位的影响,进而推求城市河道淤积厚度与行洪水位抬升关系的经验公式,用于确定河道清淤阈值.将经验公式应用于凉水河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额敏县城市防洪景观工程为例,说明在河道整治及防洪工程设计建设中,应充分认识城市河道具有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双重属性,充分考虑河道景观、生态的要求,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河道治理及防洪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进行有益探索,为生态型河道治理及防洪景观工程的相关研究设计提供借鉴、帮助。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区河道的特点,结合山区河道堤防工程实例,探讨山区河道堤防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并提出山区堤防工程应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堤线,充分发挥山区自然优势,就地取材,采用合适的断面型式及生态护坡,使山区堤防工程建设更科学、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管理被摆在生态发展的重要位置,其管理理念和智能化的管理方法日益更新,以南京市秦淮河河道管理为例,从经费保障、涉河项目监管、河道巡查、部门协作、信息化等方面梳理了河道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总结有效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四级巡查、积分制、市民监督等创新做法,为类似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综合景观水文学、生态水工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了基于景观与水利融合理念的城市河道设计问题。以新疆塔城市河道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具体设计思路,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滨水绿地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及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多数城镇河道治理多侧重于防洪、灌溉及生态等基本功能,对河道景观旅游功能和人居环境改善等考虑不足。本文以山东淄博范阳河萌水镇段河道治理提升为例,探讨城镇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基本原则和方法。一、设计项目的背景与概况范阳河是淄博市母亲河——孝妇河的最大支流,上有东西两个支流,东支汩阳河、西支白泥河汇入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城市湖泊尽可能滞蓄雨洪、发挥景观功能、打造良好的居民亲水空间,以枝江市金湖为例,根据金湖主要泄洪渠道的实际情况,利用Mike 21模型模拟计算汛限水位值,按照景观水位确定大、小洪水工况下合理的水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的静态景观水位与改进的动态景观水位两种方案。结果表明:以50年一遇、30年一遇为代表的大洪水工况下合理景观水位为40.7 m,以20年一遇、10年一遇为代表的小洪水工况合理景观水位为41.3 m;静态方案采用50年一遇洪水计算结果为标准执行,将40.7 m作为金湖固定的景观水位;动态方案水位可在41.3~40.7 m之间波动;金湖适宜采用动态景观水位运行方案,水位可在40.7~41.3 m之间波动;根据短期预报及历史监测资料分析后合理调度,将41.3 m作为金湖常水位,确定预测洪水大小后调整水位迎战洪水。据此,可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有效协调景观高水位需求与防洪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河道硬质河道生态功能和景观娱乐功能差,如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是研究和工程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土壤生物工程河流近自然治理方法在欧洲采用较多,该文以维也纳丽森河欧盟生态恢复工程为案例对此思想和方法进行阐述,介绍了该工程生态恢复的目的和工程设计原则,并对其具体采取的土壤生物工程生态治理措施作了总结,其生态恢复工程的经验将对我国正在探索及实施中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防洪规划关系着城市安全,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拓展,过去的防洪规划出现了新的盲区。本文通过结合温州东片新区防洪规划,提出了城市防洪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可采取的防洪规划原则,同时结合具体的防洪规划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