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三胶筒封隔器的密封原理、技术特点,并通过理论计算和建模分析可知,三胶筒斜面变形严重,对径向压力影响较大,在三胶筒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中间胶筒的硬度最大化,边胶筒硬度小,当胶筒硬度设计组合为80HSA/90HSA/80HSA的胶筒组合最大径向压缩比为44.82%,此种胶筒组合方式最佳,三胶筒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利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8):42-43
针对萨北油田目前注水井用封隔器普遍存在的洗井滑套胶圈过孔易被刮坏、洗井后洗井滑套不归位、封隔器坐封后有效密封面积小、解封机构不合理及解封成功率低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双胶筒封隔器。主要介绍了该封隔器的研究试验情况及其工艺特点,并通过对现场试验情况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该封隔器对于提高注水井密封率和注水合格率,降低作业施工难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张利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5(Z1):42-43
针对萨北油田目前注水井用封隔器普遍存在的洗井滑套胶圈过孔易被刮坏、洗井后洗井滑套不归位、封隔器坐封后有效密封面积小、解封机构不合理及解封成功率低等问题,研究应用了双胶筒封隔器.主要介绍了该封隔器的研究试验情况及其工艺特点,并通过对现场试验情况的分析,进一步阐明了该封隔器对于提高注水井密封率和注水合格率,降低作业施工难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RTTS封隔器胶筒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TS封隔器是用于井下套管里封隔油、气、水层的专用工具,它通过外力作用,使胶皮筒长度缩短,直径变大,密封油、套环形空间,分隔封隔器上下的油(气、水)层,从而实现油气井的测试目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由于封隔器胶筒问题而导致的封隔器失封问题,对胶筒选择所考虑的因素进行剖析,避免坐封失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管内智能封堵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管道维修手段,其封堵速度的控制至关重要。传统的PID控制器在面对管内复杂流畅环境的封堵速度平稳控制问题时,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传统PID的不足,同时满足控制速度的要求,复杂环境封堵速度控制器的设计尤为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参数控制封堵速度策略,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训练参数的能力,控制PID的3个参数,并用MATLAB-Simscape模块进行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参数控制方法,可以使传统PID的3个控制参数随环境、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由此提高了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从而改善了管内智能封堵器的运行性能。基于BP神经网络PID参数控制,其调整时间相比常规PID控制提前约1 s; 超调量约为10%,明显小于常规PID控制的30%; 误差稳定后维持在10%以下。 相似文献
7.
智能封堵技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管道维修手段,但其工作效率与可靠性一直受到能源问题的制约,在没有新型高效能源的情况下,设计一种可能量回收的管内智能封堵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在电液系统中加入蓄能器形成双动力源的方法,设计一种管内智能封堵器的电液能量回收控制系统,并针对封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问题,提出模糊PID控制方法,并用MATLAB-Simscape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电液能量回收系统可以使系统在安全工作状态下工作,误差小于3%,当蓄能压力为3.8 MPa时,能量回收效率为24.57%。 相似文献
8.
9.
连续管胶筒密封效果和使用寿命关系到其作业的成败。为此,从提高胶筒的密封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出发,将胶筒表面优化为由λ、e这2个设计变量描述的偏心椭圆,并建立胶筒密封有限元模型。以接触应力大小和分布作为约束条件,密封路径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在对设计变量合理离散的基础上,通过全因子试验设计,对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设计变量对结果响应的影响性,并以此确定最佳变量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变量λ与e之间的交互效应明显;优化后接触路径比等径胶筒增加50%,最大接触应力比未偏心时下降10%,但应力分布更为合理,有效提高了连续管密封胶筒的密封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密封筒受到磨损、腐蚀导致自密封封隔器的胶筒密封易失效而无法分层开采的问题,开发出一套隔离密封性能检测管柱工艺.通过内置在检测管柱中的压力计和流量计,对密封筒的受损情况进行有效检测.依据现有标准《油气田压缩式封隔器胶筒》,设计不同规格新型密封工具的胶筒,来满足不同类型密封筒的要求.首先,对胶筒的尺寸参数、硬度进行了优... 相似文献
11.
管内智能封堵技术已成为管道事故应急维抢修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而封堵胶筒的密封性能是评价管内智能封堵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结合单因素与多因素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各参数对胶筒密封性能的影响特性,进而实现密封胶筒的参数优化,使得胶筒在相同的驱动力作用下,达到最优的密封效果,即封堵压力最大.首先,通过... 相似文献
12.
涡流排液技术大多数用于湿气气田井下积液处理,现有文献在地形起伏湿气管道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地形起伏湿气管道内涡流排液工具的有效作用长度,对管道排液能力的判断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得出涡流排液工具有效作用长度的敏感性因素,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管道输送效率。鉴于此,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几何模型,将其导入Fluent中进行模拟,通过改变管道入口湿气流速、涡流排液工具的截面形状、中心体直径以及管道倾角等,研究了湿气管道内环状流液膜厚度与有效作用长度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含水体积分数近似为0.3%、涡流排液工具中心体直径取51 mm以及管道倾角较小时,湿气入口流速越大,液膜厚度越厚,且湿气气流中液体所占比重越大,旋转强度越大,衰减程度越弱,有效作用长度相应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湿气管道涡流排液工具的现场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X90管线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采用金相法与热膨胀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测量并绘制出CCT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X90管线钢的硬度逐渐增加,当冷却速度达到40℃/s时,金相组织中出现马氏体,硬度增加迅速。不同的冷却速度会得到不同的金相组织,当冷却速度小于2℃/s时,有铁素体生成;当冷却速度处于0.1~5℃/s之间时,会有少量的珠光体产生;当冷却速度处于0.5~40℃/s之间时,形成了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40℃/s时,产生了马氏体。 相似文献
14.
对焊管轧辊的不同节距的堆焊层的不同层面的硬度进行了测试,证明节距是影响堆焊层硬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分析了影响焊层硬度的其它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俄罗斯某钢厂生产的X80高强度管线试验钢的化学成分及其力学性能,对该管线钢的焊接工艺(包括对其形成热、冷裂纹倾向)、组织硬度和焊接接头的冲击韧性等进行了研究。指出,采用X80高强度管线钢制作输气钢管是管道建设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研究完善的焊接工艺,包括选择合适的焊接接头近缝区冷却速度,是保证焊接接头性能和良好焊缝组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石油管道腐蚀检测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防腐措施都存在失效的可能,腐蚀是不可避免的。尽早准确地发现管道腐蚀出现的区域、时间及破损状况,通过管道腐蚀检测评价技术理论及工程事例来对管道的运行、维修和更换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这对石油管道的腐蚀治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简述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发展状况、特点以及输煤管道及其他矿浆输送管道管材的选用现状。介绍了针对输煤管道工程开发的WJ65管线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特性以及焊接性试验及耐磨性试验情况,并与X65管线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WJ65管线钢的强度、韧性和可焊性相当于或优于X65管线钢,并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该管线钢的开发为输煤管道工程管材的选择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