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为确保泾河大桥顺利建设安全运行,根据项目区基本概况和水沙特性、暴雨洪水特性,经过现场查勘测量,对泾河河道历史与近期演变、河道变化影响因素、河道冲刷与河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泾河大桥主槽部分一般冲刷深度为2.88 m,局部冲刷深度为3.98 m,最低冲刷线高程为349.05 m,在使用期限内和百年一遇洪水中,河道冲淤变化基本稳定,可为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台头闸是嘉兴市杭嘉湖南排工程4个出海口之一,大闸下游经大流量的长期冲刷,闸下游抛石护底处已有大范围的刷深.对南台头闸下游河床冲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床、河岸的冲刷与淤积是研究河势变化必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从水流、波浪、机械作用、人类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岸坡冲刷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林勇 《人民珠江》2004,(6):25-26,49
针对近年来闽江河道变化情况进行河道演变和发展趋势分析,同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的治江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乌江渡水电站泄洪建筑物的消能防冲是电站安全运行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尾水河道冲刷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表明尾水河床冲刷坑的深度已趋稳定.且远离厂坝,不会危及厂坝基础安全,其消能防冲措施是比较成功的。但泄洪对岸坡的冲淘也是比较严重的。  相似文献   

6.
<正>1河段概况泾河为黄河流域十大水系之一,是黄河洪水、泥沙主要来源地之一。泾河长455km,流域面积45421km2。泾河张家山段指泾河下游陕西省泾阳县泾惠渠大坝以下至张家山水文站断面区间,长3.2km。该河段位于泾河出山口,呈南北走向,地质构造复杂。河谷呈U型,北部分两岸为石质山峦—北仲山和九嵏山,河底基岩裸露,被水流冲刷为怪石嶙峋,两侧有少量崩积、冲积块石、砾石,河床很不平整,底坡有凹凸状,并有深潭分布其间;南部分两岸为黄土台塬,河床为胶  相似文献   

7.
根据白龙江武都段河槽演变,阐述了山区河流受泥石流沟口对主河道顶冲的影响和河道演变的发展趋势,推出了护岸工程的关键——冲刷深度的计算,并介绍了几种适应山区河流的计算公式,最后指出了山区河道护岸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立  孙忠克  徐东坡 《水利学报》2017,48(5):545-550
丁坝局部冲刷坑垂向冲深、平面宽度及上下游边坡构成了冲刷坑几何形态的三维特征。局部冲刷达到平衡状态时,冲刷坑上下游边坡保持相对稳定的斜率。其与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大小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的关系仍不太明确。一系列清水冲刷试验表明,不同来流强度条件下冲深与展宽速率存在非对称特征,坝体上下游边坡斜率随时间演变振荡衰减至相对稳定坡度。坝体上游坡度均较下游陡,比值近似常量为0.5。边坡斜率略小于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比值下限近似为常量0.7。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黄河下游12个典型断面观测数据,通过分析断面主槽平滩形态特征参数变化率及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的摆动强度,探讨了持续冲刷期内下游河床的调整变化过程及特点。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断面形态调整表现出既有横向展宽又有冲深下切或淤高态势;河床平面摆动促进了断面主槽形态调整,河相系数变化率与深泓线和主槽中心线摆动强度均成正相关关系;来水来沙条件是主槽形态改变的主要驱动力,且可引起局部河段深泓线摆动强度增大。通过调整小浪底水库的运行模式及布设控导工程可进一步塑造并维持稳定的黄河下游中水河槽。  相似文献   

10.
侯成波 《人民黄河》2006,28(6):17-19
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指出黄河下游河床演变遵循着溯源冲刷与溯源淤积、沿程冲刷与沿程淤积两类基本的矛盾运动规律,演绎出河道淤积、河道冲刷以及冲淤动态平衡3类结果;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的根源在于溯源淤积和沿程淤积的共同作用.据此,提出了沿程冲刷和溯源冲刷对接的基本原理,并以艾山断面为例,对对接冲刷动力注入点的布局及其动力源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叶奎利  余春华  仝超 《人民长江》2008,39(6):104-105
通过对皂河节制闸下游冲刷及历史处理情况的回顾,分别从下游翼墙扩散角偏大、闸墩接长影响效能效果、消力池有效深度减小、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存在的缺陷、建筑物年久老化、超标准泄洪及运行管理不规范等方面对造成节制闸冲刷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处理措施:改建下游两侧翼墙、对消力池和海漫进行加固改造、严格按照水闸设计标准调度运用、严格执行闸门启闭操作规程、运行过程中加强巡视和及时检修维护等,为水闸的加固改造和控制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崔淑芳 《山东水利》2010,(11):92-93
韩墩灌区是1988年被国家列为节水技术改造试点的大型灌区,总干渠于1990年和1991年先后两期完成了防渗衬砌工程改造,工程运行20年来效益显著。但是自1999年黄河流域实行按指标供水以来,总干渠道经常处于小流量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的引水时期通过的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相差较大,导致了总干渠内出现了淤积和冲刷不平衡的状况,影响了渠道的防渗效果和良性运行。为此,韩墩引黄灌溉管理局对总干渠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2007-2008年输水中,总干渠没有新的淤积,两年的测量断面相似,现状横断面似复式断面。实践证明,复式断面利于泥沙的输送,当引黄渠道通过的流量相差较大时宜采用复式断面,若将韩墩总干渠缩改为复式断面并采取渠底防冲措施,韩墩总干渠输水可实现不冲不淤。  相似文献   

13.
水闸下游冲刷破坏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为民 《水利科技》1999,(3):9-11,21
福建省沿海建有水闸三百多座,大多数水闸都存在下游冲刷破坏问题,该文探讨形成破坏的原因,并提出几种常用的处理措施,供这类水闸除险加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变化环境下江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效应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水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长江源径流演变及其原因,在分析长江源径流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径流有显著上升趋势;1956-2016年径流系列在2004年发生突变,具有23~24 a和42~43 a的显著周期,42~43 a的周期项  相似文献   

15.
变化环境下江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效应问题已成为国内外水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长江源径流演变及其原因,在分析长江源径流演变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地面气象因子和大气环流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源区直门达站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年径流有显著上升趋势;1956—2016年径流系列在2004年发生突变,具有23~24 a和42~43 a的显著周期,42~43 a的周期项具有最大波动能量;降水量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水面蒸发量是径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气温影响径流的变化不显著;直门达站月流量对青藏高原指数(TPI_B)有很好的响应,青藏高原低涡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暴雨量级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源水资源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再分析卡里巴拱坝下游河床冲刷严重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里巴(Kariba)拱坝下游河床冲深达57~80 m,是世界上河床冲刷最为严重的拱坝,有着其地质、泄水布置等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泄水中孔出口佛劳德数较低,6股水舌入水后能量聚集,同时河床又未采取保护措施。总结其经验可避免类似冲刷在我国出现,对小湾、溪落渡等高拱坝护坡不护底水垫塘的论证有着重要意义,对其它工程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卡里巴 (Kariba)拱坝下游河床冲深达 5 7~ 80m ,是世界上河床冲刷最为严重的拱坝 ,有着其地质、泄水布置等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泄水中孔出口佛劳德数较低 ,6股水舌入水后能量聚集 ,同时河床又未采取保护措施。总结其经验可避免类似冲刷在我国出现 ,对小湾、溪落渡等高拱坝护坡不护底水垫塘的论证有着重要意义 ,对其它工程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坝下游冲刷荆江河段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河道主要特性、河段天然状态的反馈调整规律以及三峡枢纽下游冲刷一维数模计算成果,运用最小能耗率理论分析河道演变机理,预测清水下切冲刷后该河段横向变形趋势、崩岸的必然性,并提出重点防御河段。  相似文献   

19.
由于涵闸既能拦挡洪水又能泄水、调节流量和控制水位,因此在灌溉、排涝、防洪等农田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必须对涵闸进行科学管理,合理控制运用。涵闸由闸室、上游连接段、下游连接段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对部分大中型涵闸调查,下游发生冲刷问题的约占40%,小型涵闸下游发生冲刷更为普遍。许多涵闸的下游保护段总长度(包括护坦、海漫及防护槽)一般为8~12倍的水头;在运用1~2年后,下游保护段末端都会受到冲刷,有的护坦、海漫会受到破坏,特别是两岸边坡冲刷更为严重。涵闸下游冲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  相似文献   

20.
降雨与冲刷     
美国中西部偏北几省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类似中国西北黄土高原。该地水土保持局及农业试验室等曾做有不少科学研究工作。读其有关文件,仅摘其可供参考者介绍一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