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引黄南7^#隧洞长43.5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引水隧洞,其中,有20km的洞线受高位承压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于洞线50-300m,洞线穿越宁,静向斜构造盆地,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的主要场所。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由于受压作用,洞线部位勘探钻孔多处地下水溢出井口。 相似文献
3.
以引洮工程为例,论述在单护盾TBM掘进过程中,通过软弱,含水、塌方粉细砂层时TBM的各项参数、所采取的施工措施、相应的效果,以及在TBM卡机后所采取的一些对应此地层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了TBM的顺利脱困,并对为改造设备而进行的前期导洞开挖支护方案做了进一步解释,介绍采取的加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15,(4)
某水电站坝基为白垩系疏松砂岩,具孔隙率大、密度低、透水性强、抗渗变能力差、强度低和易扰动破坏等特性,并且存在渗漏及渗透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及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分析,旨在为类似工程勘察和工程处理措施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8)
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设计全长17286 m(46+715.00~64+001),工程位于甘肃省渭源县境内,7号隧洞高程2130.02~2119.54 m,纵坡i=1/1650。甘肃省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7号隧洞6号斜井主洞在开挖时,涌水涌沙严重,施工受阻。采用水平冻结法对主洞上游进行加固,然后进行全断面掘砌施工。文章对冻结技术方案设计、制冷系统设计、冻结施工、施工检测与监控及开挖与构筑等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7.
董子奇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9):56-59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隧洞开挖的施工方法,主要对甘肃引洮总干渠下段饱水黄土段隧洞在开挖过程中的一些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以新奥法为核心原理,并进行了一定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际,对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所遇到的湿陷性黄土,从结构、分布、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总结出黄土湿陷的部分原因,找出陇西地区黄土湿陷性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工程处理措施,对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胥廷华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1,(11)
10月26日15:30,伴随着TBM掘进的隆隆机声,刀盘破土而出,由中意联合体承建的引洮工程总干渠第一隧洞——9号隧洞,历经51个月的日夜奋战,提前6个月实现顺利贯通。施工现场欢呼声、鞭炮声震撼山岳, 相似文献
11.
引洮工程中隧洞常见病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甘肃省引洮工程总干渠中的隧洞工程为例,分析了隧洞所在区域的主要地质条件,着重研究了在隧洞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涌水、围岩稳定、极软岩、深埋隧洞地应力、饱水土和黄土隧洞等工程地质病害问题,提出了抽水、排水、导水相结合施工,隧洞顶拱回填灌浆以及隧洞初挖支护等水工隧洞施工方案,以防止隧洞段施工过程中各种地质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正在施工的引洮一期供水工程7#引水隧洞为依据,结合TBM掘进机施工特点,分析TBM掘进机在特殊极软岩地层中存在的施工困难、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对7#引水隧洞TBM施工围岩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了围岩的稳定性及在TBM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后期隧洞施工提供前期地质指导与预报。 相似文献
13.
14.
张东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42(4):387-388
隧洞是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最为重要的建筑物之一,隧洞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总干渠的投资及安全运行.通过引洮总干渠隧洞的选型设计,总结出了不同围岩工程地质条件及不同施工条件下无压明流隧洞的设计思路及宜采用的横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5.
古风化壳多数情况下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引起工程地质条件恶化,对各种工程施工带来不利影响。依据引洮供水工程对古风化壳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总结了对引水隧洞工程有影响的古风化壳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提出古风化壳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45(12):39-39
12月6日上午,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干渠9^#隧洞出口处,礼炮轰鸣、锣鼓喧阗,随着泽巴足副省长的一声号令,长约186 m、宛如一条"钢铁巨龙"的隧洞掘进机缓缓启动,标志着引洮供水一期工程进入攻克"咽喉工程"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
20.
张明荣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6)
引洮工程红层戍岩时间短,成岩作用差,易风化、易软化崩解,具有明显的蠕变特性。岩石的蠕变特性是岩石材料的重要力争性质,与岩石的长期强度和岩体工程的长期稳定有着密切关联。本次试验通过对红层软岩试样进行一系列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在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红层软岩的蠕变模型并确定其参数。试验的研究无论对于红层软岩岩体力学理论,还是实际的软岩工程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