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哈尔滨市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出现的水质恶化、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借鉴河流生态治理措施而产生的生态渠道技术可极大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和水体自净能力,对于灌区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针对4种生态渠道主要形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旨在为哈尔滨市灌区生态渠道建设提供参考,但其实用性和适用性仍需进一步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2.
渠道衬砌是灌区节水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型渠道结构和功能的构建对于建设生态型灌区意义重大,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针对田间渠道衬砌造成的生态环境条件恶化及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问题,提出简单易行的生态型改造技术—建设生态通道。选取桐乡市崇福镇五丰圩区一典型田块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较好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技术与管护工作的融合力度、技术推广力度3个方面,提出该技术下一步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湖南省灌区生态环境条件恶化,生物生存条件失去,渠系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灌区已由单一性的粮食增产功能转变成保障粮食安全、供水安全、改善居民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化等多种任务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湖南省灌区实际,站在灌区灌排沟渠生态化的角度,就灌区生态化建设提出一些技术思路,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灌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手建设生态型渠道,促使灌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从降低渠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发挥渠道的生态功能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型渠道建设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过程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生态灌区建设需要从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谋划。赵口灌区二期工程通过工程建设落实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了地下水生态环境,改变了挤占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用水局面,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通过以生态灌区为核心理念的工程布置方案,有效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减小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的管理措施中,通过智慧管理和科学研发管理,夯实了生态灌区的长期发展基础。对赵口灌区二期工程生态灌区建设路径进行梳理,以期为更多的生态灌区建设提供有效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灌区渠道(堤岸)生态护坡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打破传统的渠道整治理念,在生态护坡和生态护岸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关试验与探索,试验结果显示生态护坡和生态护岸极大改善了渠道生态环境,净化了水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为建设生态灌区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灌区建设中存在的重工程和经济效益、轻生态环境的现象,以及由此造成灌区面源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灌区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节水型灌区的建设思路、构建模式和技术体系,旨在为我国灌区节水、减污、绿色、生态、智能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8.
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是大型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漳河水库灌区自然、水利工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等现状,灌区建设对农田、水、林草与自然等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了漳河水库灌区建设节水型生态灌区的主要措施和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建军 《水资源保护》2017,33(S1):85-87
针对疏勒河灌区干旱少雨、水资源总量短缺、持续农业开发造成的大面积土地季节性荒漠化、生态环境失去自修复能力等情况,提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灌区,开展水权试点和水价改革,有效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出现水生态条件恶化,河湖萎缩、湿地退化、地表及地下水体污染、灌区次生盐渍化、河床淤积以及地下水大面积超采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途径是预留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包括:维持水体一定自净能力的河川最小流量,城市绿化及河湖景观用水量,维持河口生态及保护湿地用水量,地下水超采区回补用水量等。 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有了更新的认识及理解。文章针对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措施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解决问题的对策。建立以沉水植物为主的健康水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河道里添加高效的生物菌剂,改良河道的水土质量,建立健全河道管理体系,提升河道管理技术水平,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效保护河道等相关措施,从而保证水质治理目标,实现生态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形成的生产力高、灌区功能健全、水资源配置合理、生物多样性高而单位水量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节水型灌区,是现代化灌区发展的高级阶段。位山灌区通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灌区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的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措施,打破原来单一的供水服务模式,在建设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的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灌区节水工程的实施,渠道的渗漏水量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水量也减少,针对是否会产生自然植被衰竭、湿地萎缩、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观测数据,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与地下水位、渠道渗漏水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角度,分析探讨了渠道砌护节水对自然植被、湖泊湿地、土壤盐渍化等方面的影响,为灌区渠道砌护节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本文针对临清市裕民渠河道实际情况作出方案设计,利用人工湿地技术改善当地河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灌区节水工程的实施,渠道的渗漏水量减少,对地下水的补给水量也减少,针对是否会产生自然植被衰竭、湿地萎缩、生态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观测数据,从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与地下水位、渠道渗漏水量、地下水动态变化等角度,分析探讨了渠道砌护节水对自然植被、湖泊湿地、土壤盐溃化等方面的影响,为灌区渠道砌护节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水利》2013,(1):51
高邮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处高邮市水利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该技术围绕"现代化节水生态型灌区"的建设目标,利用高邮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践经验,在灌区传统与现代、节水与生态、工程与景观、安全与亲水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总结出适用于同类型灌区的技术方案。在保证灌区渠道工程功能及效益发挥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生态元素,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渠道空间、走向及断面的规划设计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拉萨海拔高、温度低、温差大和紫外线强等特有的高原气候,以拉萨市澎波灌区为典型灌区,实地调研拉萨灌区建设现状,指出了拉萨灌区建设中存在的灌溉水利用率低、渠系布置不够科学、灌排渠道布置不尽合理和管理水平低下等主要问题,并相应地对拉萨灌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渠系布局,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强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为拉萨市灌区的建设及运行管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谈位山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全国五大灌区之一的位山灌区,不仅为聊城市农业、生态、电力工业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卫)跨流域调水任务,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分析了位山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产业与资源低效、灌溉水质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指出生态灌区应向粮食增产提质和其他产品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灌区可持续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灌区输水渠道因线路长、涉及控制型、交叉型水工建筑物较多,因此其运行管理工作相对复杂。针对我国寒区灌区输水渠道在运行工作中存在的冬季渠道输水能力、输水效率及安全运行保障率偏低,渠道运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问题,结合该类地区工程所处实际水文气象以及工况条件,针对性地提出该类区域输水渠道在冰冻期安全运行、渠道信息化、渠系工程管护维修、渠道水量调度以及渠道运行管理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运行管理对策和相关措施,可为同类灌区输水渠道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