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客观评价连云港市水资源承载状况,构建了包括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及6项指标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划定了超载区、临界超载区、不超载区,并分别绘制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图。结果标明,2016年,灌云县水资源综合承载状况为临界超载,其他各县区均为超载,全市水资源综合承载状况表现为整体处于超载状态,其中市区最严重。造成全市超载的主要原因是水功能区达标率较低、地下水过度开采和入河污染物量超标等,评价成果可为连云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监测资料,从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主要污染物超排程度两个水质要素对抚顺市及其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县域单元中,抚顺县和清原县主要污染物排放不超载,市区和新宾县处于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和污染物超排程度两项指标对小凌河锦州段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明,小凌河锦州段水质承载状况为超载状态,因此应加强流域内水资源治理与保护,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进行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并以县域为单元,进行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现状水资源承载负荷的比较,开展水量要素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评价,核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与承载负荷,评定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裕度。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超载成因与趋势分析,提出水资源管控措施建议。该项研究进一步摸清了松嫩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管水用水方面指明方向,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水利支撑。  相似文献   

5.
基于水量、水质要素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评估了长江经济带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现状超载成因,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潜力。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现状水资源不超载的县域单元占比约86%,水资源承载临界状态的县域单元占比达到10%。水资源超载和严重超载的县域单元占比均为2%左右,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和江苏省,其超载指标主要为地下水开采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超载成因主要为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空间上不匹配,水污染防治不力以及水污染综合管理体系不健全。以达成水资源调控管理目标为前提,2035年长江经济带未来水资源不超载的县域单元占比可超过96%,建议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空间均衡管控,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构建综合水污染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辽宁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现状污染物排放负荷对保障水安全有重要意义。在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监测成果基础上对朝阳市及所辖县区开展了水质要素评价,对超载区域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调控意见。结果表明:朝阳市整体不超载,6个县域单元中朝阳县、喀左县和北票市不超载;市区(龙城区、双塔区)和建平县为临界状态;凌源市超载。  相似文献   

7.
惠州市位于东江流域,可能存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四种超载情况。按照《建立全国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技术大纲》对惠州市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超载的原因,对于在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探索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评价东营市水资源承载状况,构建了包括水量、水质2个要素及4项指标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体系,并制定了评价方法,得出了评价结论,分析了超载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营市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建议,为类似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朝阳市各县水资源禀赋条件、允许开发利用水资源上限、"三条红线"管理要求、水资源调配能力等方面资料,确定各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水资源承载负荷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朝阳市各县域进行承载能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朝阳市2014年各县域超载区为朝阳市区、建平县,其他区域均为不超载区。该评价结果对当地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制定差别化、可操作的管理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以邯郸市主城区为例,选取2014年为现状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和远期规划水平年,运用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对主城区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在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面具有数据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且经评价得出邯郸市主城区在现状水平年、近期规划水平年和远期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超载度分别为0.94、0.99和0.92,即均不超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多元复杂综合体系,在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特征分析基础上,突出水质、水生态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重要作用,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定义进行了界定。基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生态3个要素,构建由目标层、要素层、表征层及指标层构成的多层次、分要素、能力-负荷双向表征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单要素评价法对江宁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江宁区现状水量要素能支撑人口经济发展,水质、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对区域人口经济的承载能力薄弱。  相似文献   

13.
从地表水、地下水和用水总量3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承载状况(不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进行评价,以地表水、地下水和用水总量承载状况的最差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群、经济区、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最终提出分区管控对策。结果表明:水资源超载区和临界超载区涉及全国53%的国土面积、近60%的人口和GDP,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28%;地表水超载与临界超载单元有151个,主要分布在海河、辽河、黄河中下游支流、淮河中游水系、西北内陆河局部河段;地下水超载与临界单元有107个,超采的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发展。重要城市群、经济区、能源基地几乎全部分布在水资源超载或临界超载地区,17个粮食主产区中有14个在水资源超载和临界超载地区。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结果,提出超载区“补水”,临界区“控水”,不超载区“保水”的分区管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设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对于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对佳木斯市水质要素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整体为临界状态。文章建议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并进一步完善该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以阜新市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对其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入河污染物进行了核算。采用水资源承载力水质要素评价方法,从水质达标率和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两个指标去判定阜新市水资源承载力水质要素为临界状态,并提出了提升其水资源承载力水质要素状态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办法,对开原市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进行评价,从而为开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环境保护,为全市未来产业布局、能源发展规模和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盘锦市面临着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尤其是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因此,核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质量的压力与承载负荷,对盘锦市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警线制度,定期发布情况报告,对唤醒社会水环境保护意识和构建未来风险防控机制、促进盘锦地区地表水有效开发利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2013年大连市22处水库型水源地水质数据的监测结果为依据,对大连市水库型水源地进行水质达标评价,并对造成水库污染的污染物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对大连市水库型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为水源地的进行进一步保护规划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尽可能挖掘联系数所隐含的各类信息价值以更准确地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状况,利用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之间的模糊关系作为计算基础,求解差异度与同一度、对立度之间的偏确定度,进而改进联系数中对差异度系数的分配方式,并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动态评价中。结果表明:(1)改进的差异度系数分配方式在实际评价中得到的结果与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实际状况基本一致。(2) 2011—2015年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随时间有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仍处于临界超载状况; 从空间上看,安徽省水资源承载状况由北往南逐渐向好,其中皖北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皖中处于临界超载状态、皖南处于未超载状态; 从承载子系统看,承载支撑力方面皖南较皖中和皖北偏好,承载压力方面皖北较皖中和皖南偏好,承载调控力方面皖中和皖南偏好。(3)评价结果显示皖北处于超载状况,主要是由于水资源支撑力偏弱; 承载子系统间相对均衡发展是皖中处于承载临界状况的主要原因; 皖南水资源承载状况最好,得益于较强的调控力和支撑力。由分析可知,上述动态评价分析结果合理可靠,该方法直观简便、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分析问题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西北诸河区地表水质评价结果,从点、面污染源排污状况着手,分析地表水河流、湖库水质状况,评价水功能区的纳污状况,并分析了污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北诸河区大部分河流和湖库水质良好,仅少部分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有11.2%的水功能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超过纳污能力,超载区主要分布于河西内陆河、天山北麓诸河和塔里木河源流等水资源二级区;中亚西亚内陆河、塔里木河干流的各水质项目浓度上升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