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很多水库建设时间较早,受当时技术条件影响,加上年久失修,在运行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相应的除险加固.但是现阶段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效果的评价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对水库除险加固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此,提出一种专门针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的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检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2.
3.
4.
病险水库在水库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湖南省的病险水库比例达到了23%。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已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由于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使病险水库的治理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就病险水库治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资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够,项目管理不规范及未能建立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是影响其加固进度及质量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除险加固效果评价是目前国内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项目后评价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综合评价所需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从宏观定性评价、单一效能量化评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等级划分及确定等方面,综述了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构建能兼顾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治理效果通用性和特殊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除险加固效果评语集、评价指标权重和等级隶属度三方面的云模型,并强化除险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坝多兴建于上世纪的50-70年代。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水库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差、隐患多。经多年运行,工程运行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病险问题突出,工程运行隐患多。再加上后期管理机构不健全,运行维护力度不够,管理手段落后,通讯设施不足,工程维修养护投入不足。小型水库,尤其是小(Ⅱ)型水库的维修养护条件差,有些水库长期带病运行,一旦水库失事,将会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柳州市现有中小型水库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了除险加固工作进展比较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调查摸底,做好前期工作,落实病险水库加固及安全责任,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施工管理,等针对性措施,加快柳州市水库除险加固的进度,确保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在常规的大坝安全鉴定(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和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大坝风险分析概念和技术,建立了我国病险水库风险判别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工程安全评价、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及除险加固排序四部分.对沙河集水库大坝加固前后风险分析的应用实例表明用该体系进行风险评价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该体系还可通过对事件及溃坝后果赋值的办法,获得诸多病险水库的风险指数,从而应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序. 相似文献
16.
严祖文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Z1)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方案与病险类型、病害程度、风险大小、经济要求、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导致难以选取最优的加固技术方案。本文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系分析决策模型,提出了基于病险类型、病害程度及大坝风险的除险加固技术方案决策方法,使除险加固过程中技术方案的决策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技术方案与病险类型、病害程度、风险大小、经济要求、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等众多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导致难以选取最优的加固技术方案。本文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系分析决策模型,提出了基于病险类型、病害程度及大坝风险的除险加固技术方案决策方法,使除险加固过程中技术方案的决策更具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只偏重于工程治理措施,倾向于水库大坝工程的安全,未考虑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对下游居民安全、社会经济、城镇交通等的风险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基于风险分析的除险加固优化技术对于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是有效和必要的。本文参考国外病险水库大坝安全和除险加固风险分析理论的最新进展,结合我国病险水库大坝和除险加固技术的特点,进行了除险加固方案与大坝风险关联分析与决策、除险加固方案评价指标分析和基于风险分析的除险加固方案优化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风险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案的评价、分析和优化方法,为今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用振冲法加固土石坝具有效果可靠、施工方便、工期短等优点。结合云南下口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除险加固方案、施工技术、加固效果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实践证明:振冲碎石桩起到了抗滑桩、排水砂井和垫层3方面的作用;在淤泥质土层中施工时,需采取碎石固壁、增大孔径等方法确保成柱质量。经振冲法加固后,下口水库大坝土体和坝基土的标贯击数平均提高了38%和50%。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微太湖花凉亭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中,发现原有的溢洪道进口增设检修闸门设计方案存在部分缺陷,应进行设计变更。在分析造成原设计方案难以实施的原因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详细介绍了闸门门槽埋件、门体主梁和正向支承等部位的变更设计方案,以及由此带来的启闭设备更换。后期运行检测成果表明,变更设计后的方案较为合理,不仅减轻了土建施工压力,而且使得后期运行维护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