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点和河道整治工程情况,对移动式管桩在应用于潜坝和基坑支挡结构时的内力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管桩、土和水的FLAC3D模型,对管桩嵌固深度进行了校核,分析了各种工况下管桩的桩身位移和内力,并模拟管桩修作基坑支挡结构时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1用作透水桩坝的管桩在动水压力、桩前后静水压力差及土压力的作用下,管桩上部向背河方向移动,当冲刷深度为14 m时为最不利受力状态,冲刷深度对桩体内力影响较大;2用作不透水桩坝的管桩在动水压力、桩前后静水压力及土压力的作用下,管桩上部向背河方向移动,桩顶位移很小,桩体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均较小,当管桩发生顶面溢流时管桩上部向背河方向移动,桩体内力和桩顶位移均较小,管桩稳定性增强;3将管桩用于基坑支挡结构时,桩体内力和桩顶位移均能满足一般基坑支护的要求;4为保证桩坝无论在洪水期还是枯水期都能保持稳定,必须增大桩体的嵌固深度。  相似文献   

2.
现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干线天津2段输水箱涵为例,介绍了基坑开挖钢板桩垂直支护的设计,根据钢板桩的实际受力状况建立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钢板桩的实际受力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从而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着重从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及压力分布、计算反弯点位置、计算钢板桩的最小入土深度、钢板桩稳定性验算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论计算分析。此外,简单介绍了钢板桩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依托工程现场试验,对U型板桩振动施工过程中的土压力、水平位移、沉降及加速度进行监测,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示:桩身外侧土压力稳定所需时间较短,桩身内侧土压力在打桩结束后仍有少量的增加;土体沉降沿板桩打设垂直方向较大,平行方向较小;水平位移沿桩尖向桩顶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深度5m处;地面振动加速度的大小随着与打桩距离的增加逐渐衰减,呈指数型衰减趋势,并用Bornitz公式能得到较好拟合结果。试验可用来计算该场地地面各点加速度值,对类似施工场地的振动影响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三门核电站一、二期排水箱涵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滨海软土区深基坑工程中桩锚、内支撑及重力式挡墙不同支护结构组合的设计应用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关键施工措施.结果表明:组合支护结构设计满足了基坑的安全开挖,人工岛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施工运输难题,且达到了支护、止水和挡土效应.支护设计中采用的支护系统与箱涵构筑物基桩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基桩间施打旋喷搭接短桩,有效地解决了支护桩被动土压力不足和基桩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等技术难题.本文建议,在进行大范围软土深基坑支护及地基处理时,设计与施工应密切结合,实现既安全又经济的合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郑州某基坑为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深基坑复合桩墙支护结构的工作性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泥土搅拌桩墙的水平位移与基坑开挖深度有关,坑深较小时顶部位移最大,开挖超过某一深度后其位移曲线线型变为上部前凸或中间鼓肚;水泥土搅拌桩墙背主动土压力介于静止土压力和朗肯极限主动土压力之间;水泥土搅拌桩墙开挖面以上部分坑内侧受拉,开挖面以下部分坑外侧受拉.  相似文献   

6.
王智虎 《陕西水利》2023,(7):20-21+24
为研究基坑开挖深度对支护结构及基坑地表变形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下钢板桩和支撑杆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桩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保持平稳。桩的负轴力随基坑深度增大而先快速增大,随后缓慢增大,最后保持稳定;(2)地表最大正位移(隆起)和最大负位移(沉降)随基坑深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地表隆起影响范围约为0~16 m范围内,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6.0 m范围内;(3)根据桩的位移分布规律,在基坑较深的位置处,桩承受的土压力迅速增大,实际工程中应增大支护结构刚度。当桩位于软弱地层中,桩的位移过大对支护结构稳定性不利,在该深度范围内也需增强支护结构刚度或增大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深基坑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以某采用复合土钉墙支护的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对基坑侧壁深层水平位移,顶部水平位移,顶部竖向位移进行监测.通过对现场的监测数据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在安全可控的范围之内,该基坑的整体变形值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基坑侧壁的深层水平位移沿深度方向呈鼓腹状,基坑支...  相似文献   

8.
为了积累兰州地铁车站深基坑设计和施工经验,填补兰州地区地铁深基坑的桩撑支护设计空 白,结合兰州地铁深基坑工程对土钉墙(复合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排桩预应力锚杆和排桩内支撑四种 围护方案进行对比,选定钻孔灌注桩加钢管内支撑支护方案。根据基坑开挖监测结果发现:随着基坑开 挖深度的增加,各开挖阶段水平位移与深度变化和内支撑及预应力的施加有关,基坑中部圈梁的侧移最 大;围护桩由于下端嵌固,上端被支撑,桩体变形曲线逐渐向“大肚”形变化,最大水平位移产生的位置也 相应下移。桩撑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减小悬臂阶段持续时间,尽早施工内支撑且适当施加预应力,加快 基础施工进度,防止因土体流变而产生较大的位移。  相似文献   

9.
基于FLAC-3D建立了某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形式的数值模型,对开挖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作了对比分析,力求为深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提出合理的建议。分析表明,土体地表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而变化,土体最大沉降量发生在距基坑坡顶开挖边线一定距离的地表;沿深度方向,土体水平位移向坑内偏移,且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基坑坑壁中部偏下位置。  相似文献   

10.
周小娟 《人民长江》2017,48(13):58-63
以某双排桩支护基坑为工程背景,通过三维有限元和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探讨了双排桩桩身变形、桩身受力、坑外土体沉降,以及坑内、桩间、坑外土体的土压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排桩前后桩身位移变化曲线基本相似,上部位移变化率大,下部变化率小;无论前后桩,桩身两个侧面轴向受力性状相反,桩身上半段内侧受压,桩的外侧受拉,向内受弯;下半段的内侧受拉,外侧受压,向外受弯;桩间土压力随深度先减小后增大,同时随开挖深度加深,土压力值增大;坑内和坑外土压力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大,都基本呈线性单调变化,但坑内增大、坑外减小;分层沉降在基坑开挖面以上较大;沉降由双排桩水平位移和软黏土固结沉降引起;坑外总沉降量随离基坑距离增大先迅速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排桩支护结构下邻近船闸的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已建船闸闸室墙及支护桩的位移、闸室墙后土压力及地基反力随开挖深度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邻近船闸基坑开挖时,维持墙后的土压力,可以避免闸室墙前、后趾处的地基反力相差过大,有效地减少其横向位移,以确保闸室墙的稳定。此结论可为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钉作为一种经济可靠、施工简单的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在国内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土钉支护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导致基坑土钉力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因此,研究符合工程实际的土钉力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土钉的长度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简单介绍了当前土钉支护力的计算方法,指出了这些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然后根据动态施工对土钉支护力的影响,提出了计算土钉支护力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侧向变形的影响,假定基坑土体在开挖到某一深度时,土体产生的侧向土压力由已施工的土钉共同承担,在该深度处设置的土钉不参与已形成开挖面上的土压力分配.通过工程实例的验证,表明该计算方法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3.
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原设计开挖深度为9.1m,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至6.5m时,由于设计变更,基坑开挖设计深度增加至14.7m,设计变更后在原已施工完的桩锚支护结构下面再次进行桩锚支护设计施工,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坡顶位移、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持续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坡顶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逐渐增大,靠近建筑物处发展较快,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0.7mm;下部混凝土冠梁对深层水平位移发展的抑制作用明显,在施工后期,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发展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为1.2mm;整个监测过程,附近建筑物未出现裂缝,最大沉降值为0.39mm。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MJS(Metro Jet System)工法桩大面积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基于福建省滨海地区首例MJS工法桩加固涉铁软基工程实例,通过试桩试验探讨施工工艺并全面分析桩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桩施工对土体扰动微小,而多桩施工产生的累积效应不可忽略;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沿土体深度总体呈“上大下小”趋势,根据桩侧不同距离土体的深度影响范围,结合工程实际将桩周边土体划分为主影响区、中影响区和微影响区;土体孔压变化率沿深度方向总体呈先增大后减小现象,深处结构性扰动较小的软土对喷浆压力较敏感;MJS试桩施工中,临近高铁桥墩台的变形基本呈无规律振荡状态,试桩施工结束后随软土结构重组,墩台变形趋于稳定,且绝对值及差异沉降均远小于规定值,不会危及墩台结构稳定性及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5.
淮安东方希尔顿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4.30 m。综合考虑开挖深度、场地土层、水文地质和周边环境等因素,根据区段不同,支护结构分别采用土钉墙、5排深层搅拌桩和4排深层搅拌桩重力式挡墙型式,提出基坑降排水措施,设计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6.
以郑州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支 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项目的变形展开分析,探索了其发展趋势 及稳定性。同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支护桩的位移沿深度方向大致呈 “弓”字形变化,为该支护形式下的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工程概况与支护设计方案,并对基坑支护系统变形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和时间的演化规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北侧桩锚支护段开挖和支护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位移,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再改变支护设计探究影响基坑变形的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施工严格执行"边开挖边支护"原则,桩锚支护系统能有效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变形,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锚索预应力的大小对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位移有重要作用,支护桩合理的入土深度能够减缓基坑侧向变形。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值软件FLAC3D,以某软土深基坑为例,对双排桩-锚耦合支护进行数值计算,分析耦合支护结构力学变形特性,并与现场监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前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位于桩长8 m处;桩长小于8 m时,其水平变形与开挖深度呈正相关;桩长8~16 m时,其水平变形与开挖深度呈负相关。后排桩最大水平变形位于其顶部,约23.6 mm;桩长小于16 m时,支护结构水平变形与开挖深度呈负相关。数值计算表明,在软土深基坑开挖中,采用耦合支护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大浦第二抽水站工程地质为深厚海淤土,距离已建大浦第一抽水站外边线仅相距35.25 m,施工时为确保相邻建筑物的工程安全,经综合分析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特征、基坑开挖深度、周边荷载、基坑位移对主体结构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因素,采用水泥土深层搅拌桩加固、在基坑东侧边沿布置一排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组合支护模式,同时加强对组合支护桩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监测等措施,解决了该站基坑开挖、施工降排水对周围建筑物安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某新建电排站工程站址地层以下夹杂淤泥软弱土层,其承载力低,在泵站、箱涵等建筑物基坑施工时必须采取支护措施.在箱涵基坑支护中,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措施;在泵站基坑支护中,采用钢板桩和水泥搅拌桩相结合的支护措施,并进行支护措施施工工艺、变形监测等技术研究,为同类型工程提供技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