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供热系统中的稳压(或定压)系统,是保证供热网合理运行的重要手段。在高温水系统中多用补水泵及各种闭式罐稳压。在低温水系统中多用开口膨胀水箱稳压。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在小区供暖(低温水系统)用补水泵稳压系统替代开口膨胀水箱稳压。该稳压系统除具有开口膨胀水箱稳压安全可靠压力稳定的优点外,还具有不受建筑物高度限制,小区扩建炅的优点。文中提出的自控系统简单可靠,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2.
高温过热器是锅炉的主要构件之一,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发生不仅给电厂企业带来安全隐患也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某厂高温过热器在运行中发生爆漏,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宏观检验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对爆管进行了分析,查找出了爆管原因。详细介绍了锅炉高温过热器因遗留焊渣而引起的爆管情况,并且从锅炉设备管理、检修等方面,提出了防止过热器爆管的措施,一定采用合格的焊接材料、严格执行正确焊接工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避免爆管。  相似文献   

3.
考虑高温水泄漏影响的凝水泵启动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船用给水机组凝水泵在备用状态和备用转换启动过程中,由于高温除氧水进入凝水泵及其吸入管路而在机组启动后发生汽蚀,导致凝水泵出口压力长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问题,在基于差异演化算法辨识得到凝水泵各级叶轮扬程-流量-转速模型、构建凝水系统管路与阀门模型、利用SimuWorks仿真平台建立整个凝水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得到了在不同高温除氧水漏泄量的条件下,凝水泵内部各主要节点的凝水焓值、压力、温度或含汽率等参数随机组转换过程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当凝水泵因吸入闸阀存在漏泄而导致水泵内部在启动前充满热水、来自正在启动的机组和已丧失正向流量的停用机组的高温水泄漏量较大时,正在启动的凝水泵就会发生汽蚀而不能及时建立出口压力. 论文运用热力学揭示了船用凝水系统一种特有故障的机理,对于系统的设计改进和故障排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自动系列自吸水泵系统是在常规水泵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的新一代水机系统.它将普通水泵与真空罐有机结合为一体,通过偏心装置从主轴上取力,使真空罐自行完成吸气和排气工作,并利用意大利码赫公司的浮动开关技术,根据水位的升降,通过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水泵的启动、停止及吸、排气装置的启动、停止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4台14MW热水锅炉及5个换热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阐述了目前中、小型热水锅炉常见的系统调节控制方案以及公用水系统和换热站二网,主要内容包括:燃烧系统;鼓风变频系统;引风变频系统;鼓、引风连锁;锅炉出水温度连锁;锅炉出水压力连锁以及循环泵和补水泵的变频系统,4台锅炉本体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用于控制燃烧系统,即调节鼓、引风电机,炉排电机和给煤电机。介绍了锅炉自动燃烧专家控制系统内部调节参数的设定、DCS系统的在线投运、手动和自动的无扰动切换以及自动燃烧系统操作参数的现场整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蠕动式输液泵和挤压式输液泵气泵的频繁启动带来的气压不稳、滴速不稳及精度不高的情况,设计了新型气动式输液泵。新型输液泵运用无重力加压技术,利用气泵系统抽取外部经过净化过滤的空气注入瓶内加压,形成压强差,使液体从滴管中流出,抵消输液瓶因势能高度降低而导致的重力压差缺失,在保证输液泵在势能高度的条件下,匀速精准地输出液体。此外,辅以气动缓压装置和气动稳压装置,消除气泵系统工作时对输液瓶产生的气压波动,保证了输入气体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7.
盲目超采地下水可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频繁发生。城市雨水收集及地下补水装置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又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避免地面沉降等灾害发生。分析了设计城市雨水收集及地下补水装置的现有技术方案和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探讨了其设计思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介绍,就高层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并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诸如:水池、水箱、水泵、水泵接合器、报警阀、水流指示器、稳压装置等的设置及管道的敷设,结合设计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运行的热水锅炉定期检验中,发现有很多的热水锅炉的锅筒内下部堆积了大量的泥砂和污物,这些泥砂和污物严重地影响着锅炉的使用寿命。由于泥砂和污物的热阻,使锅筒下部的钢板产生过热,造成鼓疱的现象。有的泥砂和污物因长年不清除,使锅筒内壁产生了腐蚀。对存有堆积泥砂和污物的锅炉经分析其泥砂和污物的主要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1)热水采暖系统的补水为地下井水.大量的泥砂和污物沉积在补给水箱内.由于常年不排除水箱内的泥砂和污物.使系统补水浑浊.将泥砂带人系统内。  相似文献   

10.
基于ARM芯片的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设计的步进电机加减速控制系统,基于ARM9芯片S3C2410,采用微处理器对步进电机进行加减速控制,实际上就是改变输出脉冲的时间间隔,升速时脉冲频率逐渐加快,减速时脉冲频率逐渐变慢。利用开放源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和uCLinux平台进行软件程序设计。该系统实现了步进电机的多功能控制,在步进电机启动和停止的时候,较好地避免失步和过冲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热水采暖锅炉补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合理的压力采样点,并对补水泵的闭环控制采用了变频器内部PID调节功能,给出了电路原理图和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实际运行表明,设备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效果,可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尽可能地提高燃气供热能力,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热力站处二次网侧采用热泵进行供热调峰,同时利用热泵原理降低一次网回水温度,为热源处低温余热回收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提高系统供热效率.为了评价分布式热泵调峰技术在集中供热系统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一套二拖一大型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背压供热机组为例,对分布式热泵调峰型燃气热电联产烟气余热回收供热系统和常规燃气锅炉调峰供热系统在设计工况及运行工况下进行比较.在系统输入燃气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系统较低的回水温度有利于回收更多的烟气余热,在提高系统供热能力、降低供热能耗方面具有优势.节能性和经济性分析表明,该系统供热能耗降低6%,动态增量投资回收期为3.1 a,可实现良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糖厂的SHS35-2.45/400-GA1型热电联产锅炉发生的一起爆管事故,从锅内过程、锅炉钢材金相组织的改变及国家相关锅炉规范等进行了技术分析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冷壁管内水循环故障引起的水冷壁爆管,造成锅炉严重缺水而使锅炉受热面大面积损坏,导致了此次锅炉事故。锅炉缺水主要是因为电控仪表设置的缺陷和错误以及操作人员处理不当造成的。该糖厂锅炉事故具有典型性,事故研究与分析对其它糖厂可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污水源热泵的大型集中洗浴废水余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污水源热泵来回收洗浴废水的部分热量是一种较好的余热回收利用方式。首先通过对洗浴废水的水质分析,得出了带过滤器的直接式循环热泵利用方式的可行性;并且对热水锅炉加污水源热泵回收余热的供热方式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给出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北京某高校集中式洗浴废水余热回收改造项目,通过对综合系统中一些关键因素的热经济性分析,提出了该系统最优的负荷匹配关系以及系统应用规模。  相似文献   

15.
依据供暖系统热平衡和散热器的传热原理,在对常压锅炉与承压锅炉热水供暖系统和供暖参数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供暖效果,通过对系统的简化处理,计算出了在相同条件下两种不同系统所能达到的室内供暖温度差异,揭示了常压锅炉供暖系统供暖效果不佳的内在原因,并对常压锅炉供暖系统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户计量供热方式下热源厂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一种根据用户需求,恒压变量供热的模式.通过循环泵供回水压差恒压变量运行实现按需供热.结合本地区历年冬季室外环境数据和经验,制定出锅炉出口水温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曲线,使DCS(分布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随季节的变化自动调整锅炉出口水温度的给定值.即热网调节方式采用"质调节"为主,"量调节"为辅的形式,热源厂根据室外气温变化确定供水温度,热用户再根据需求调节流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气候补偿器、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分时分温控制、多锅炉运行控制、锅炉回水温度控制等燃气供热节能新技术,列举了两个应用燃气供热锅炉房节能系统的典型实际应用工程,对其投入节能系统前后进行了对比试验,并进行了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型、长距离输送、主辅热源联合供热的热网,其技术路线和供热方案可以考虑采用分布变频泵技术、均压管技术和回水升温联网调峰方案.该工程方案相对于常规设计的工程方案有明显的热网平衡和节煤节电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火用”经济性分析方法将土壤源热泵系统与成都地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进行比较,同时将“火用”经济性分析法同传统的“能”分析法进行比较,得出土壤源热泵的单位冷(热)“火用”成本都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低。为成都地区推广和使用土壤源热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