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AHP—Fuzzy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飞  阎广祥 《山西煤炭》1999,19(3):54-58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状况方面的问题,以矿井安全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AHP-Fuxzy数学模型,给出了具体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应用于煤矿实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煤矿工作面安全事故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煤矿工作面安全性为研究对象,建立煤矿工作面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柯西分布公式的隶属函数,对工作面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可以确定矿井安全性的等级,而且还能得到具体的安全性等级分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来评价和预防工作面生产中安全事故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AHP在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层次分析法 (AHP)并提出改进了的指数标度 ,建立了矿井安全性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结合主观判断与客观判断 ,对矿井安全性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煤矿机械》2017,(2):33-36
矿井通风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其评价中各指标的层次性和模糊性,从通风动力及设施可靠性,环境可靠性,安全监测系统可靠性,防灾救灾系统可靠性4个角度,划分出各层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建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划分评价等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等级,使得安全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矿井通风系统模糊综合评判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障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体系,已成为矿井生产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客观评价通风系统,将模糊综合评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矿井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采用C#面向对象语言及SQL2005数据库系统,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评价软件。  相似文献   

6.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评价的AHP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判断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优劣,根据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设计了用于评价煤矿安全生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依据煤矿企业的特点选择6个准则层、21个指标作为评价等级.评定级别为4级:本质安全型矿井Ⅰ、本质安全型矿井Ⅱ、本质安全型矿井Ⅲ和非本质安全型矿井.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安全性评价,可以将定性的问题进行定量评价,合理地反映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现状,便于各个煤矿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管理的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7.
静玉涛  吴建斌 《陕西煤炭》2011,30(4):93-94,82
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了矿井瓦斯防治管理水平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某矿瓦斯防治管理的安全评价中,得到了其安全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管理水平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并为矿井安全评价的公正、规范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广泛调查分析影响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基础上,采用多目标决策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定量化地解决了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效果的评价等级。以唐山沟煤矿为例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该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分析影响矿井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从顶板压力集中水平、支架工作状态水平和管理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矿井回采工作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将回采工作面的安全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 Ⅰ级安全性良好; Ⅱ级安全性一般; Ⅲ级安全性差; Ⅳ级安全性极差。同时建立了基于物元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枣庄矿业集团新源井12101回采工作面生产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找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方亮 《煤》2014,(9)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井综采工作面进行了通风效果评价,先确定了评价采掘工作面通风效果的7个主要指标,并构造出了对应指标的隶属函数。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值进行确定,从而建立了对矿井采掘工作面通风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的体系。最后以已建立的评价体系对综采工作面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到最终评价等级。  相似文献   

11.
陈军  尚涛  周伟  威华 《煤炭工程》2012,(3):102-104
 建设世界一流露天煤矿是我国在新时期对大型露天煤矿企业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世界一流露天煤矿的特征,给出了一流露天煤矿的评价指标,并建立了一流露天煤矿的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黑代沟露天煤矿为实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FAHP的采空区自燃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矿23180工作面的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其安全状况为"良好",同时也证明了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采空区自燃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水平,缓解该区居民用水严重短缺状况,必须对该区的矿井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利用Aq.QA水化学软件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重庆西部干旱地区煤矿矿井水、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体的水质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煤矿地层特点对矿井水水质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1%的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矿区饮用水和水库水样均为SO4-Ca型;矿井水中共有9个离子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限制,其中Cl-,Na+和Fe离子超标情况最为严重;矿井水中较高含量的Fe离子来自须家河组地层内菱铁矿结核的溶解,而严重超标的Cl-和Na+可能来自于须家河组地层部分地段岩盐的溶解;10个V级水质的矿井水包括4个微咸水、3个咸水和1个盐水水样,2个矿区饮用水为Ⅲ级水质淡水,2个水库水样和广顺县城饮用水为I级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类型的水体,且能揭示每个水体的主控污染因子,但无法对矿化度大于1 000 mg/L的水体进行深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评价因素的研究,建立金属矿山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组织管理水平、制度实施水平、日常管理水平3个一级指标以及安全管理及技术人员、尾矿库内部安全规则、重点部位的监测等12个二级指标。运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尾矿库安全管理水平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第3层次的模糊关系综合矩阵,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量化模型。最后对某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及评价计算,对量化指标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于提升金属矿山尾矿库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危险源理论的煤矿瓦斯爆炸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固有危险源、诱发危险源和人的因素等3类危险源观点出发,分析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瓦斯爆炸危险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评价模型,对矿井瓦斯爆炸危险源进行动态风险评价,确定了矿井发生事故的危险等级,有利于矿井及时采取合理的预警预控措施.最后,结合重庆市中梁山南矿5个采煤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采煤工作面危险源风险预警评价,验证了风险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变权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矿井通风系统的原始参数、日常通风系统、防灾抗灾系统、监测系统和管理系统5个单元,4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各指标建立了分级界定值和隶属函数,使各指标对象的评测值转化为统一的无量纲量。在分析基于常权的综合评价基础上,针对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问题,将变权原理引入模糊综合评价中,建立了多级变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了相应的算法,采用VC++6.0和SQL2000数据库系统,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软件.实际应用表明,变权评价结果的各等级隶属度差别更加明显,符合安全上的严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煤矿发生的一些事故很多是与通风系统可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建立了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体系,在用层次分析法将评价体系分为4个层次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评价指标权重的调整方法;根据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着许多模糊性问题的实际,还构造了各个指标的分级隶属度函数.最后根据各部分评价得分情况,进行了汇总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判断矿井通风系统是否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提示其需要整改的薄弱环节,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急倾斜薄矿脉群开采多采用浅孔留矿法,该方法开采存在产量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不足。基于协同开采理念,对已有的薄矿脉开采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群连续化回采方法,即深孔分段空场上向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该方法将阶段划分为分段,分段内划分矿房,矿房内不留间柱和底柱,一步骤回采,随后进行充填,回采与充填间隔进行,同一个阶段内的矿房连续回采,再无后续作业。针对青海省某金矿6条矿脉(M5、M6、M7、M8、M9、M10),提出了间隔台阶式连续回采顺序,并对该回采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最大位移约为16.8 mm,最大主应力为0.076 7 MPa,实际塑性区范围为2~5 m,可达到安全规范要求。矿山实践表明:该采矿法贫化率为9.51%,损失率约为7.98%,采场生产能力为96 t/d,中段生产能力为576 t/d,与该类型矿床开采常用的浅孔留矿法相比(贫化率13.57%,损失率15.61%,单个矿房生产能力62 t/d),能有效提高矿山机械化连续开采水平,提升矿山生产能力和回采效率,有效确保多矿脉同时回采时的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9.
于跟波  杨鹏  吕文生  陈赞成 《矿冶》2014,23(2):11-14
根据平里店矿区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四种残留矿柱回采的采矿方法进行综合评判。选取了技术经济和残矿回采安全2个方面的9个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综合评判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间的判断矩阵并得到了各因素的权重向量。运用模糊决策理论建立了残矿回采方案优选的数学模型,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选定了最优方案。实践表明,全充填矿柱回收与空区处理一体化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