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章通过实验说明,在测定加碘盐的过程中,氯化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有影响,提出在标定过程中加入氯化钠基本可以消除这一影响,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实验证明,在加碘盐测定碘的过程中,氯化钠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有影响,提出在标定过程中加入氯化钠基体可以消除这一影响,从而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研究试验,省去了GB/T5009.33标准方法中前处理的过程,在对加碘食用盐检测过程中通过在标样中同时加入不含亚硝酸盐的试剂氯化钠和碘酸钾的方法,消除氯化钠和碘酸钾的影响,保证了加碘食用盐中亚硝酸盐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直接沉淀滴定法测定鱿鱼丝中氯化钠的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对氯化钠含量测定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包括称量、样品溶液定容、测定试液体积、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滴定过程等进行分析评定。结果鱿鱼丝中氯化钠检测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分量和重复性试验误差引入,而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分量贡献最大。通过对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评定,发现其主要不确定度由称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引入。该方法检测鱿鱼丝中氯化钠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43%。本实验测定的氯化钠含量结果为(2.49±0.043)%(P=95%,k=2)。结论本方法可为评定食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量结果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光卤石在分解过程中,氯化钠在最初低镁的溶液中溶解很快,但随着分解过程的进行,由于镁的溶解速率快速的增加,从而使溶液中氯化钠的饱和度增大,最终使先前溶解的氯化钠重新的结晶析出,这对氯化钾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和后续氯化钾的浮选产生影响。通过相化学,分析了光卤石分解过程中K,Na,Mg变化规律,探讨了氯化钠、氯化镁、洗涤液等对光卤石分解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化板栗蓉分级护色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抑制板栗在制蓉过程的褐变,对其加工过程采用二级护色工艺。通过测定样品的总色差(△E*),分别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钠对板栗色泽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护色液配方。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钠在板栗制蓉过程中均有抑制褐变的效果。一级护色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0.05%,抗坏血酸0.75%,L-半胱氨酸0.17%,氯化钠2.00%;二级护色的最佳配方为:柠檬酸0.45%,抗坏血酸0.65%,L-半胱氨酸0.05%,氯化钠1.90%。  相似文献   

7.
氯化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餐厨垃圾发酵过程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氯化钠,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产气量、中间代谢产物、酶活等指标,考察氯化钠对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低质量浓度氯化钠对产沼气量影响不大,而添加高质量浓度氯化钠则对产气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添加2 g/L氯化钠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没有影响,添加5 g/L氯化钠产气量比对照提高7.5%,添加10、20、30 g/L产气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7%、24%、51%。对不同氯化钠质量浓度下产气的情况进行了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添加5 g/L氯化钠时,产甲烷过程与Cheynoweth方程的相关系数R2为0.991,甲烷产量B0为399 mL/g,反应速率常数k为0.114 d-1。高浓度氯化钠影响厌氧代谢过程使得丙酸和总有机酸累积。添加20、30 g/L氯化钠下脱氢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添加氯化钠浓度10、20、30 g/L氢酶失活15%、55%、60%。  相似文献   

8.
热容量作为计算煤发热量的基本参数,其标定值的精确与否是确保煤发热量准确可靠的必要前提。通过对热容量标定过程中影响因素的探讨,以期通过改善操作方法及实验条件确保煤发热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指导企业正确采购煤、更好服务于生产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盐在酱油中的含量,是评价酱油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用酱油做为标准液,电极法直接测定酱油中食盐百分含量,尚未见报导。虽可用纯氯化钠为标准液,但不能解决标准与样品之间的“成份”误差。此外,用莫尔法测定,硝酸银标准液需经常标定。本方法解决了以上问题,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补充标准中氯化钠检测方法的计算过程。方法 依据标准GB 500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盐指标的测定》和系列标准GB/T 13025《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测定食盐中各离子含量, 然后根据产品中所含离子的优先结合次序,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构建氯化钠结果的计算模型。结果 明确了硫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含量差异。根据化合物结合的3种可能性; ①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 ②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镁、氯化钠; ③硫酸钙、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钠, 正确选择计算方案。结论 本研究便于检测操作者对标准的理解, 为快速、批量计算氯化钠结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因调味品中添加剂对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干扰严重,本研究建立了以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涡旋混合后结合液液萃取(LLE)-银量法测定氯化钠的含量。研究了酸度、萃取剂种类、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等条件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加标回收率为92.8~96.39%,相对标准偏差为1.11~1.6%。本方法简单快速,消除干扰,耗材少,准确度高,可广泛应用于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实验室在pH值测试上的精确度,在GB/T7573基础上分析了纺织品pH值测定过程中各个影响因素,对该方法标准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认定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测定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于重复性偏差、数值修约偏差、pH计测量偏差及缓冲溶液标定pH计产生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测定酱油、酱料中氯化钠含量的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在0.lmol/LNH4Ac溶液中,用硝酸银滴定氯化钠,过量的硝酸银使重铬酸钾切口消失来指示滴定终点。方法简便、快速、惟确。不需脱色等处理可直接用于酱油、酱料中氯化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钠对鸡肉冷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氯化钠对鸡肉腌制冷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的影响,采用不同添加量(0.0%、1.5%、3.0%、4.5%、6.0%、7.5%)的氯化钠处理鸡胸肉,冷藏不同时间(0、2、4 d)后提取肌原纤维蛋白,通过测定其表面疏水性、粒径、羰基、巯基含量等判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及贮藏时间的延长,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逐渐增加,巯基含量则显著减少(P<0.05);肌原纤维蛋白产生一定的聚集交联现象,平均粒径呈增大趋势;肌原纤维蛋白中α-螺旋相对含量随着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色氨酸荧光强度随氯化钠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综上所述,氯化钠对鸡肉腌制冷藏过程中的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氯化钠添加量4.5%时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刘海霞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129-129,111
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使氯化钠结晶,应用MIBK、APDC络合萃取出待测成分.在测定时消除了氯化钠造成的背景干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 氯化钠是食品加工中最常用的辅助材料,也是人体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出口罐头食品中,常常需要测定某些肉类、禽蛋类和蔬菜类的氯化钠含量。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Mohr法和volhard法,电位滴定法和盐分测定仪法。下表列出几种测定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证明基准氯化钠试剂的纯度对测定盐中主含量(NaCl)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这一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分示波电位滴定法测定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味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是食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国家标准中采用铬酸钾指示剂法进行测定。但由于调味品大多具有较深的颜色,因而必须将样品进行稀释,以消除样品本身颜色对滴定终点的影响。这将导致标准溶液消耗过少,并且需做空白试验,使得分析过程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9.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返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是造纸厂电力系统用于测定各种机械油酸值的常备药品,由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在放置过程中常常出现返黄现象,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对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近黄原因进行了分析。。1氢氧化钾乙醇溶液的配制配制2mol/l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粗称142g固体氢氧化钾(含量不少于80%)于500ml烧杯中,用量筒缓慢加入400ml左右的95%乙醇溶液,边加边搅拌,至固体氢氧化钾全部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再用95%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后进行浓度标定(标定过程略)。2氢氧化钾乙醇溶液返黄速度的测定按上述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红外水分仪的标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余敏 《烟草科技》2002,(6):11-12
分析了在线红外水分仪和实验室红外水分仪在标定取样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水分仪精度的问题 ,介绍了在线红外水分仪和实验室红外水分仪的标定方法及公式 ,并提出了标定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