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酱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3株蛋白酶产生菌,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经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并结合其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枯草孢杆菌(Bacillus Subfilis).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温度、初始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环境湿度等方面研究其最适发酵条件.最终结果为在培养温度为45℃、初始pH值为5.0、培养基内水分的含量为55%、环境湿度为80%条件下培养72h,其酶活力可达1717.5U/g.  相似文献   

2.
对酱香型大曲中高产蛋白酶的放线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通过稀释涂布划线法和平皿生化反应法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形态学特征和遗传学特征对目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rochei),经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优化得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9.0,发酵温度35 ℃,转速180 r/min,此时酶活力最高为28.62 U/mL。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从酱香型高温大曲中筛选出产淀粉酶芽孢杆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高温驯化,并针对驯化前后所产淀粉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的产淀粉酶菌株Amy Z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在45℃培养条件下生物量及淀粉酶活性有较大幅度降低。菌株Amy Z5经高温驯化,生长温度提高至45℃,并缩短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期,培养3 h时OD600 nm值即提高4.2倍。高温驯化后的菌株HTAmyZ5所产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从40℃提高至70℃,最适反应pH仍为3,在20~90℃及pH 1~7条件下酶活均能保持在60%以上,pH 9时仍有40%的酶活;最高酶活性提高了3.1倍,达到322.1 U/m L;但稳定性受到高温环境影响略有下降。该研究对酱香型大曲微生物高温发酵、原料高效持久利用及关键香气成分的形成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浓香型大曲中蛋白酶产生细菌进行分离,并对其最适产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酪素培养基,从大曲中分离出5株产蛋白酶菌株,筛选出酶活力最高的菌株,其酶活为53.40 U/mL。以小麦为固体培养基,从pH值、培养基水分含量、碳源添加量、氮源添加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此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结果表明,在水分含量65%、初始pH6.0、蔗糖添加量6%、硫酸铵添加量1%、接种量12%、温度40℃,培养时间5 d的条件下,其酶活可达262.18 U/mL,为菌种复筛时的4.91倍。  相似文献   

5.
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好食脉孢霉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FPA和CMC酶活力为指标,确定了适宜的培养基主要成分由豆渣和麸皮组成,培养基起始pH值为5.0.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72h,此时摇瓶发酵液中的FPA酶活力达到790.2U/mL,CMC酶活力达到459.4U/mL.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评价了不同温度、pH、时间、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摇床转速等6个因素对菌株产淀粉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胨浓度、玉米粉浓度、pH和温度等因素对菌株产酶影响较大,其最佳组合为pH6.5、玉米粉浓度0.5%、蛋白胨浓度为0.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30h,在此条件下菌株产酶浓度为3.36U/ml,产淀粉酶菌株的培养条件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麸醋醋醅中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进行筛选,并对其产酸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平皿生化反应对目的菌株进行分离,以产酸能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形态特征以及16SrDNA同源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在不同pH、温度、摇床转速条件下的产酸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鼠李糖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其最适产酸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0,温度为37℃,摇床转速为140r/min,总酸含量为1.986g/dL。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产淀粉酶菌株,丰富淀粉酶生产菌株资源,该研究以中温大曲为样品,利用淀粉水解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得到高产淀粉酶菌株,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16S r RNA同源序列分析对其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其产淀粉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共分离筛选得到6株产淀粉酶菌株,其中一株产淀粉酶活最高的菌株(编号为DQ47)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可溶性淀粉60 g/L,酵母粉37 g/L,发酵温度39℃,装液量85 m L/250 m L,转速175 r/min,初始p H值6,接种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淀粉酶活力为8 158.23 U/m L,是优化前的14.75倍。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具有高产α-淀粉酶能力的菌株,从不同土壤环境中分离产酶菌株,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产酶条件研究。通过透明圈法初筛、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复筛分离得到产α-淀粉酶能力较强的菌株,利用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该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结果表明:从土壤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产α-淀粉酶菌株MF04,初步鉴定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其初始产酶活力为32.5 U/mL;产酶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其最适培养温度为37℃,初始pH值为6.0,培养时间为72 h,经优化后液体发酵得到的粗酶液酶活力为60.2 U/mL,是优化前的85.2%。因此分离得到菌株MF04在工业生产中具备潜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中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耐热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进行耐受性分析,发现其耐盐、耐p H能力较强;能耐14%的盐浓度,能耐p H范围为p H3.0~10.5;耐乙醇能力较弱,不能耐6%的乙醇浓度;耐温度能力较好,最高能耐55℃的高温。通过3种酶鉴定培养基对地衣芽孢杆菌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进行定性鉴定,发现在3种酶鉴定培养基上均能形成透明圈。通过对地衣芽孢杆菌的产酶特性研究发现,在液态培养条件下,地衣芽孢杆菌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最适时间均为36 h,最适产酶温度分别为45、40℃,最适产酶转速均为240 r/min;地衣芽孢杆菌产FPA酶和CMC酶的最适产酶时间分别为36、48 h,最适产酶温度均为30℃,最适产酶转速分别为120、90 r/min。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老陈醋酒化阶段和醋化阶段筛选高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Bacillus)。采用水解圈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初筛和复筛,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环境耐受性分析。得到一株产淀粉酶能力较高的菌株JT10-9,淀粉酶活力可达到228.73 U/mL。该菌株能耐受9%的乙醇体积分数,在pH 3.5的条件下可生长,在20~50 ℃环境中生长良好。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鉴定,鉴定菌株JT10-9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2.
葡聚糖产生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威  杨辉  梁海秋  周河治 《食品科学》2003,24(11):56-59
本文工作从甘蔗糖厂分离得到了葡聚糖产生菌GXMY-1,经鉴定为肠膜明串珠菌,并研究了其产生葡聚糖摇瓶发酵的适宜条件。结果为:装量50ml/250ml、接种量10%、pH7.0、温度25℃、转速170r/min、发酵周期26h。在该条件下最高转化率为76%。  相似文献   

13.
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采用油脂同化平板从食堂废弃物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HFE722。通过测定与分析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HFE722在初始条件(发酵温度30 ℃,接种量为1%,自然pH,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下培养36 h,测得发酵液上清液脂肪酶酶活为2.17 U/mL。优化后所得菌株HFE722产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为36 h,接种量为1%(V/V),初始pH 7.0,装液量为5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上清液酶活可达到5.8 U/mL,酶活较优化前提高了167.28%。  相似文献   

14.
以甲醇诱导型蛋清溶菌酶基因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NCY-2为研究菌株,选用麦芽汁为培养基,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锥形瓶种类、原麦芽汁稀释度及外加氮源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试验,得到菌株NCY-2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1 ℃、pH 5.5,转速220 r/min,接种量4%;蛋清溶菌酶最佳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18 ℃、诱导pH 4.4、转速190 r/min、甲醇初始添加量为0.3%(之后每隔24 h分别添加体积分数1.0%、1.5%、2.0%,诱导72 h结束)。在此优化条件下,摇床水平发酵液中蛋清溶菌酶酶活力可达到962.4 U/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大豆异黄酮苷微生物转化的发酵条件。方法:利用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海洋拟诺卡氏菌株HY-G进行生物转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在高氏一号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g/100mL蔗糖、0.03g/100mL硫酸铵和200mg/L诱导物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基装液量150mL/250mL,起始pH8.0,培养温度40℃,摇瓶转速120r/min,培养72h。优化后的酶活力分别达3621U/mL(对染料木素)和4862U/mL(对大豆苷元)。结论:经过优化,得出了较好的产酶发酵工艺,有利于进一步采用大规模发酵法转化大豆异黄酮苷元。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市售风味良好的白腐乳中分离风味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进行生长特性、耐受性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细菌ZH910,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H910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菌株ZH910适宜在温度15~40 ℃,起始pH值5~7的范围内生长繁殖,具有能够耐受18%食盐含量和6%vol乙醇的能力。接种腐生葡萄球菌ZH910至白腐乳发酵体系中,可赋予白腐乳优良的风味,明显加快产香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