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是啤酒生产大国,年产量以千万吨计。由于玻璃啤酒瓶价格低廉,而且化学稳定性好,所以啤酒产品95%以上用玻璃瓶灌装。全国一年瓶装啤酒的产量大约在180亿瓶左右。但是瓶装啤酒也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给消费者造成损伤,也给啤酒厂和玻璃瓶...  相似文献   

2.
针对相同酒基分别采用高气体阻隔性PET瓶和玻璃瓶两种包装的成品啤酒样品进行了理化指标以及口感品评的跟踪检测,对相同酒样的不同包装形式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与评价,为我国新型啤酒包装形式的推广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4.
对瓶装矿泉水常见的两类感官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CO2超临界萃取的四氢异构酒花浸膏代替传统酒花制品的酿造工艺,突破了传统啤酒不能装无色瓶的禁例。文中详细介绍了无色瓶瓶装啤酒生产工艺及参数,四氢异构酒花浸膏的用法和用量;并介绍了成品无色瓶瓶装啤理化指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孙秀英  张伟杰 《酿酒》1996,(2):10-12
瓶装啤酒风味的劣化孙秀英,张伟杰,杜淑琴,仲白莹(哈尔滨啤酒厂)啤酒是一个成份非常复杂的胶体溶液。啤酒保存期中啤酒稳定性决定。啤酒稳定性有风味稳定性、非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风味稳定性由制麦、糖化、发酵和包装各个环节好坏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灌装后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PET瓶装啤酒的生产试验过程。通过试验和检测,表明PET瓶能较好保持啤酒中的CO2含量、能有效防止氧的摄入、啤酒的口味没有异常变化,完全可以用于啤酒外包装。  相似文献   

8.
魏波  王升 《啤酒科技》2006,(3):26-26,28
啤酒质量的好坏对消费者来说,首先看到的是啤酒的外包装。外包装既是产品的卖点,又是产品的看点,新颖独特贴标平整干净的外包装往往容易打动消费者的心。随着市场激烈竞争日趋白热化,消费者在对产品的内在质量认可的同时,还对瓶啤的外贴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啤酒企业不仅要生产合乎标准和具有品位的产品,而且要有贴标美观的外包装,这样,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如何加强对包装贴标质量的控制,是每一个啤酒生产企业应该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瓶装熟啤酒杀菌值的掌握直接影响啤酒的风味和生物稳定性,若杀菌过头啤酒易产生杀菌味,氧化聚合加剧;若杀菌不彻底,啤酒将很快出现生物混浊。本文从工艺制订,过程控制及常见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福建省地产47份瓶装啤酒中双乙酰含量,贮存1-3个月后合格率为87.2%-89.4%,存放3个月后,较1个月后双乙酰含量有较大的回升,回升的样品抽查样品总数的38.3%,可以认为乙酰在贮存过程中的回升是导致出厂啤酒双乙酰超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按瓶装熟啤酒生产工艺制麦、糖化、发酵、过滤、灌装、杀菌等过程,对啤酒上述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啤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研究确立了7个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2.
刘明  宁毅  许光洙 《中国酿造》2005,(11):42-44
啤酒包装作为瓶装啤酒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如何减少其对啤酒风味稳定性的破坏,最大程度保持啤酒原来的质量稳定性,对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企业竞争力都非常重要。对包装原材料使用、洗瓶、灌装、杀菌、贴标等提出了如何控制影响啤酒质量因素并总结了如何解决实际工作中常发生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聚酯啤酒瓶研发现状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国外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啤酒瓶的开发和应用,讨论了两者的利弊。指出由于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啤酒瓶性能优越,可回收并且生产成本有望大幅度降低,是今后塑料啤酒瓶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4种奶啤主要风味成分及有机酸,并结合各物质的香气活性值(OAV)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香气轮分析。结果表明,奶啤中共鉴定出58种风味成分,其中醇类11种、酯类23种、酸类6种、醛和酮7种、其他类物质共11种。其中天润奶啤中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达到34.92%,酯类和酸类含量最低,分别为11.32%和28.41%,金河、西域春、海伦司奶啤中三种酯类和酸类含量最高,酯类含量分别为25.39%、23.61%、30.62%,酸类含量分别为43.62%、43.91%、40.59%。主要挥发性物质为乙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正癸酸。奶啤中含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富马酸和乳酸5种有机酸,柠檬酸含量最高,且柠檬酸和乳酸为主要呈香物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在在瓶盖上射码生产日期的一些不足的地方,通过试验,介绍了在啤酒瓶身上射码生产日期的好处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瓶法与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啤酒酒精度.经比较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相差不大,但是气相色谱法相对于密度瓶法具有分析周期短、分析样品量大、操作快捷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数值模拟瓶装啤酒隧道式巴氏杀菌的过热阶段(巴氏杀菌加热部分的最后一个阶段),确定瓶中的冷核(slowest heating zone,SHZ),并运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喷淋水温度、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以及瓶子的运行速度三因素对瓶中啤酒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核起先是位于瓶底,后向上移动,但不超过灌装高度的1/2;在加热至7min时,喷淋水温度、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影响显著,瓶子的运行速度则不显著,试验的可能的最优条件:喷淋水温度为65℃,喷口处喷淋水湍流强度为3%,瓶子运行的速度为3mm/s。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 inoculated at the refermentation phase on the analytical profile of craft beer. After preliminary screening of 33 S. cerevisiae strains, four were selected and used in bottle refermentation trials. To attribute the flavour profile of the refermented beers to the inoculated strains,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mini‐satellite protocol of amplification with inter‐δ primers. Fingerprinting analysis of 500 isolate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inoculated strains used in the bottle refermentation dominated the process. The main analytical characters across the bottle refermentation trials were similar, while there were distinctive and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particula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tarter strain used as control, the bottle refermentation trials using the DBVPG 2170, DBVPG 2187 and L951 S. cerevisiae strain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fruity and flowery aromas (i.e. isoamyl acetate, ethyl octanoate, ethyl dodecanoate phenyl ethyl acetate, β‐phenyl ethanol).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roper refermentation process results in the dominance of the selected starter strain, which produces fermentation compounds that show a specific analytical profile and give the craft beer its distinctive bioflavour. Copyright © 2014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作为啤酒瓶的缓冲介质,根据啤酒瓶漂浮在水面因灌水竖起的特点来设计理瓶机。通过冲水管喷射的水流使啤酒瓶往斜坡式输送带运动,达到将杂乱的啤酒瓶整理整齐的目的,所设计的理瓶机理瓶效率达12000个/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