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察了27 ℃、30 ℃、33 ℃、37 ℃条件下酮基还原酶基因工程菌生长与产酶的影响。结果发现,37 ℃以下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产酶活性得到提升和提前,37 ℃条件下10 h最大酶活达到了157.5 U/mL。但是所有温度条件下的发酵后期,酶活都出现了下降,发酵后期转速的下降可能是一个原因。因此对37 ℃下不同恒定转速200 r/min、300 r/min、400 r/min、480 r/min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转速的恒定对于菌体酶活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恒定转速480 r/min条件下酶活逐渐升高,20 h的酶活为217.1 U/mL。此研究确定了酮基还原酶基因工程菌发酵产酶的最佳温度和转速,并对酮基还原酶进一步的补料分批发酵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酿酒酵母(Saccharom yces cerevisiae)CICC 1002基因组中克隆获得醛酮还原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 (DE3)中实现过量表达.重组醛酮还原酶经Ni-NTA亲和层析分离纯化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该重组酶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条带,分子量为38 kDa.该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60℃,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1 mmol/L金属离子C02+或Ni2+显著提高酶活力.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该重组酶对邻位二酮具有较高活力,其中对酮基泛解酸内酯的比酶活可达20.53 U/mg.  相似文献   

3.
通过快速高密度发酵培养,以重组亚胺还原酶大肠杆菌工程菌的菌体生物量及酶活力作为评价标准,利用低成本的发酵培养基,在短时间内获得菌体的最大生物量和最佳酶活力。采用2 L发酵体系,对该工程菌的接种量和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的快速高密度发酵最佳接种量为10%,当生物量OD600值达到12时,发酵体系降温至20℃,加入0.4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为最佳诱导条件,并以此条件进行20 L快速高密度发酵,诱导12 h酶活力最高,为4.56 U/g。该研究为进一步放大发酵体系以实现亚胺还原酶工业化快速高产量制备的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纤维素分解菌为实验菌,以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研究此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及其酶的性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H为4.0,木薯粉添加量为25g/L培养液,接种量为1.5%(V/V),在33℃下恒温振荡发酵56h,此时CMC酶活高达16.982U/mL.菌体在肉汤培养基上培养24h菌体浓度最大.此菌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5.
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4-氯乙酰乙酸乙酯(COBE)为底物,还原型辅酶Ⅱ (NADPH)为辅酶,应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通过连续测定NADPH消耗量来计算酶活力,得到了最佳反应体系:NADPH浓度为0.2 mmol/L,COBE浓度为1.0 mmol/L,磷酸缓冲溶液浓度为100 mmol/L、pH值为6,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平行检测5次酶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8%.此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精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8):183-186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纤维素分解菌为实验菌,以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研究此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及其酶的性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H为4.0,木薯粉添加量为25g/L培养液,接种量为1.5%(V/V),在33℃下恒温振荡发酵56h,此时CMC酶活高达16.982U/mL。菌体在肉汤培养基上培养24h菌体浓度最大。此菌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7.
以米曲霉为出发菌株诱变获得的氨肽酶高产菌M80-10-7,经固态发酵条件初步试验,其培养基最佳配方为:麸皮100g,蔗糖1.5%,玉米浆1.5%,硫酸铵0.5%(以麸皮计),加水比为1:1.4。曲盘发酵结果表明:在起始pH6.8,35℃发酵78h,最高产酶活力达5241.9μ/mL。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发酵辣椒为分离源,从中分离出10株可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经过复筛得到一株产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力最强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brevis)L5,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5对亚硝酸盐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56.25%;在维持pH 6.0以上,消除酸对亚硝酸盐降解作用的条件下,发酵36 h, 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66.42%,主要为产酶降解。L5降解亚硝酸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4℃,时间30 h,底物质量浓度120 m g/L,食盐含量6%,此时,L5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可达82.84%。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植酸酶基因工程菌(E-22)发酵产植酸酶条件作了初步研究,对接种量、接种龄、甲醇添加量、诱导发酵pH、表面活性剂、抗生素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工业生产条件下噬菌体对2-酮基-D-葡萄糖酸发酵的危害,并研究了噬菌体侵染后菌体形态、种子培养过程和发酵过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噬菌体侵染导致了发酵转化率的下降、发酵周期的延长和发酵液过滤速率的降低。发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噬菌体侵染所造成的危害差异显著(p〈0.01),侵染时期愈早所造成的危害愈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来源的纤溶酶发酵、酶活测定方法以及酶学性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孙继祥 《酿酒科技》2011,(10):42-47
以糖化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添加物、补料时间和补料量对黑曲霉发酵产糖化酶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发酵条件对黑曲霉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4%的(NH4)2SO4作为促进剂可使酶活提高17%,最佳补料时间为48 h,补料量6 mL,补料可使发酵周期由原来的96 h延长到120 h;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为4.5。  相似文献   

13.
产L-天冬氨酸-β-脱羧酶(L-aspartate-β-decarboxylase,Asd)菌株以L-天冬氨酸(L-aspartic acid,L-Asp)为底物转化生产L-丙氨酸,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设计试验对睾丸酮丛毛单胞菌HY-08D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富马酸1.0%、L-Asp ...  相似文献   

14.
以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AF-1为发酵菌株,对其发酵产磷脂酶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蛋白胨3%,磷酸氢二钠1.5%,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6%,氯化钙0.01%;15 L发酵罐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 h,装液系数为0.67,接种量为10%,初始pH值为7.5,发酵温度为35 ℃,通气量为0.3 m3/h,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发酵液磷脂酶活力为41.57 U/mL。  相似文献   

15.
青霉P-1007产胞外酸性蛋白酶,其酶活可达1500u/g。该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5;酶的pH稳定性和耐温性较好,在pH5.5,:50℃条件下保温8h,其相对酶活仍在83%以上;在pH值为5.5,60℃条件下水浴2h后,相对酶活为60%。不同金属盐对该酶酶活及不同氮源、碳源、温度、pH、含水量以及发酵时间对菌株产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nCl2,CuSO4均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其他金属盐类对该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添加黄豆粉(1%)和葡萄糖(1%)可使菌株产酶酶活分别提高71%和31%;培养温度为40℃以及培养基起始pH为7.0时产酶最高;含水量和发酵时间对产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富士苹果为原料,将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按纯培养和混合培养(MST1:10~5 cfu/mL S.cerevisiae/10~6 cfu/mL T. delbrueckii;MST2:10~4 cfu/mL S.cerevisiae/10~6 cfu/mL T. delbrueckii)接种到苹果汁中,研究不同发酵方式酿造苹果酒中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培养中,除了α-淀粉酶和果胶酶以外,酿酒酵母32168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酸性蛋白酶的最大酶活性值及酶曲线下面积都高于德尔布有孢圆酵母1004,最大酶活性值为2.03 nmol/(min·mL)和43.93 nmol/(min·mL),酶曲线下面积为10.65和223.73。而果胶酶曲线下面积在德尔布有孢圆酵母1004中较高,达到了14.17,而α-淀粉酶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中,除了酸性蛋白酶和α-淀粉酶以外,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最大的酶活性值及酶曲线下面积都高于纯培养,最大酶活性值最高为2.37nmol/(min·mL)和4.56mg/(h·mL),酶曲线下面积最大为15.11和19.71。德尔布有孢圆酵母与酿酒酵母纯培养与混合培养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都产生了大量的酶活性物质,这些酶有助于催化苹果汁中天然前体聚合物的水解和提高苹果酒的品质,而混合接种可以作为不同于酿酒酵母纯种发酵的另一种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粳高粱、自贡本地小高粱和泸州糯高粱为实验对象,研究3种高粱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控温发酵的方式模拟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的发酵特性。定期对糟醅进行取样分析,并对发酵结束后的糟醅进行出甑蒸馏。结果表明,泸州糯高粱在淀粉分解、利用及产酒精方面的效果更优,出酒率为33.9%,优于自贡本地小高粱的31.7%和东北粳高粱的27.3%。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泸州糯高粱糟醅的水分含量、酸度、微生物数等指标更适宜酿酒。故泸州糯高粱相比自贡本地小高粱和东北粳高粱,更适宜浓香型白酒的酿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酿酒酵母分批补料发酵合成谷胱甘肽(GSH)过程中pH与温度对GSH产量的影响。通过先研究工程菌所表达的酿酒酵母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在不同pH及温度下的酶学特性,再以此为基础在分批补料发酵过程进行pH值和温度控制的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pH控制在5.5~7.5的变化范围内菌体生物量达到(44.80±1.20)g/L,胞内GSH含量为(19.74±0.51)mg/g,GSH产量为(884.35±27.30)mg/L,分别提高了10.07%、3.35%、13.76%。当温度控制在35℃时,菌体生物量达到(46.30±1.55)g/L,胞内GSH含量为(19.84±0.44)mg/g,GSH产量为(918.59±29.22)mg/L,分别提高了3.87%、13.70%、18.17%。研究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对pH控制和温度的优化来提高GSH产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