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甜酒曲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GSBa-1,为了提高该菌株液态发酵产凝乳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产酶培养基组成。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碳源、氮源、金属盐、磷源对菌株GSBa-1产凝乳酶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产酶培养基中麦芽糖、蛋白胨和酵母浸粉含量3个主要因素的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产凝乳酶的优化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1.93 g/L、蛋白胨10.89 g/L、酵母浸粉2.15 g/L。在此优化培养基培养条件下,该菌株产凝乳酶活力可达(562.57±7.67)Su/m L,接近理论预测值537.10 Su/m L,且平均误差为4.53%。优化后解淀粉芽孢杆菌GSBa-1产凝乳酶活力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88倍。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凝乳酶的活力,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的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基初始pH及发酵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摇床转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凝乳酶活力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培养基初始pH的影响较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30mL发酵培养基,接种量3%,培养温度39℃,培养基最初pH为6.0,发酵时间为14h,摇床转速为120r/min,凝乳酶活力可达923.1Su/mL。  相似文献   

3.
以Bacillus lichcniformis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对其产凝乳酶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得到培养基成分最优组合为麸皮汁浓度16%,葡糖糖浓度为7%,酪蛋白添加量为5%,氮源添加量为5%,优化后凝乳酶活力可达134.72SU/mL,比原来提高39.93%.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高产凝乳酶菌株,以产凝乳酶解淀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进行诱变。诱变后筛选得了一个突变株L-6,凝乳活力为1419.7 SU/m 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0.2%;水解活力降低了22.39%,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的比值为125.64,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1.32%。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盐、磷源对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凝乳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葡萄糖、酵母粉和CaCO3三因素的最优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凝乳酶活力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凝乳酶的最佳工艺条件:马铃薯浸粉0.5%,葡萄糖1.13%,酵母浸粉1.76%,CaCO3为0.32%(均为质量分数),在此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凝乳酶活力可达436.8 SU/mL,与理论预测值438.4 SU/mL基本一致,优化后解淀粉芽孢杆菌产凝乳酶的活力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5.21倍。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小毛霉的发酵培养基,提高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因素与凝乳酶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的氯化钙、乳清粉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8%、0.64%和1.13%,此时,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的理论值为1150.81SU/mL,验证平均值为1109.7SU/m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小毛霉的发酵培养基,提高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3种因素与凝乳酶活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加入的氯化钙、乳清粉和葡萄糖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58%、0.64%和1.13%,此时,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凝乳活力的理论值为1150.81SU/mL,验证平均值为1109.7SU/m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对米黑毛霉产凝乳酶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凝乳酶的产量,为米黑毛霉凝乳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最佳产酶诱导物为乳清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培养基外加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浓度2.5%,硝酸铵浓度1.0%,乳清粉浓度2.0%。培养基优化后米黑毛霉的凝乳活力达到(3649.52±3.62)S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4.5%。  相似文献   

9.
一株产凝乳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兵  甘伯中  梁琪  米兰  张炎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7):172-176,180
采用酪蛋白培养基,从甘南牦牛放牧区分离筛选产凝乳酶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对该菌株所产凝乳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从牧区采集的56个样品中共筛选得到6株产凝乳酶细菌,复筛得到一株凝乳活力高、蛋白水解力低的菌株GN4.1,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麸皮培养基中发酵48h,凝乳活力可达1011.56SU/mL,蛋白水解力为14.61U/mL。凝乳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65℃加热10min后凝乳活力丧失;最适作用pH为5.5,在pH3.5~8.5内稳定性较好。预期该菌株所产凝乳酶有用于乳品加工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对米黑毛霉产凝乳酶固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凝乳酶的产量,为米黑毛霉凝乳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硝酸铵,最佳产酶诱导物为乳清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培养基外加成分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浓度2.5%,硝酸铵浓度1.0%,乳清粉浓度2.0%。培养基优化后米黑毛霉的凝乳活力达到(3649.52±3.62)SU/mL,比优化前提高了54.5%。   相似文献   

11.
以鲜奶为原料,以进口的EZAL、MAOLL作发酵剂(由乳油连球菌和乳酸链球菌组成),以微生物酶、羔羊皱胃酶、小牛皱胃酶和猪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作为凝乳酶生产硬质干酪,研究不同凝乳酶对干酪成熟期间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凝乳酶生产干酪成熟期间氨基酸(FAA)含量的变化趋势:羔羊皱胃酶>小牛皱胃酶>微生物凝乳酶>无花果蛋白酶>猪胃蛋白酶>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12.
以产凝乳酶地衣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提高菌株的凝乳活力。经反复诱变筛选获得一株凝乳活力较高且水解活力较低的突变株DES-6,其凝乳活力为184.65SU/mL,比原菌株增加了15.41%,水解活力为23.35U/mL,比原菌株降低了64.80%。传代实验表明,突变株DES-6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13.
以重组毕赤酵母GS115/pPICZaA-Prochy为凝乳酶生产菌种,研究其在5L发酵罐水平的最佳产酶条件,为中试生产提供依据.采用批量发酵,甲醇浓度0.1%,诱导阶段每12h添加10g/L蛋白胨,发酵液pH值为3.0,油酸浓度0.2%,诱导初期批量加入10g/L山梨醇共基培养,诱导84h可获得152SU/mL的酶活力.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苯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在发酵液(去菌体后)样品盐离子浓度2mol/L,流速2.5mL/min,酶回收率达到82%,浓缩倍数20倍.  相似文献   

14.
酒曲中凝乳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14种酒曲中分离纯化出了18株菌株,其中8个具有凝乳酶活力。采用酪平板法和Arima时间法筛选出了1株产生凝乳酶能力强的菌株M12。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M12的最佳培养配方、培养条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每1 000 mL培养液含麸皮汁2%,KH2PO40.05%,葡萄糖0.2%,培养液pH值5.8 ̄6.2。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为31℃,转速140 r/min,培养时间为60 h。优化后的菌株凝乳酶活力最高可达133.3索氏单位(SU)。  相似文献   

15.
从自制的酒酿利用酪蛋白培养基分离纯化到了一株产凝乳酶的微小毛霉菌株(ZZMZ-19),从ZZM-19菌株的cDNA文库筛选到了两个凝乳酶基因chl和ch2并实现了凝乳酶基因ch1和ch2在枯草芽孢杆菌菌株(ZZMZ-01)中的的克隆与表达。chl和曲2阳性克隆菌株在酪蛋白培养基r1]发酵30h左右的时间凝乳酶酶活达到最人,分别为48.27SU/mL和41.02SU/mL,相比出发菌株发酵时间缩短了15h。用交联葡聚糖凝胶柱G100分离纯化其发酵卜清液后,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得CHII和cHIII分子草分别为32ku和30ku。  相似文献   

16.
以南海海泥中筛选出来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WJS22(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WJS22)为菌种,优化固体发酵产谷氨酰胺酶的工艺。选择发酵条件(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培养基(淀粉原料、料水比、产酶诱导剂)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对料水比、产酶诱导剂、接种量进行进一步优化,将谷氨酰胺酶活力从(83.10±4.64)U/mg干基提高到了(2 690.02±28.80)U/mg干基。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2.0%(V/m),温度37℃,时间48h;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豆粕20g,小麦粉5g,蔗糖脂肪酸酯(SE-1170)0.02g,料水比1.0∶0.6(m∶m)。对固体曲料中的谷氨酰胺酶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在料液比为1∶8(m∶V)、37℃下摇床提取1h最优。将粗酶液与同等酶活力的商业酶对谷氨酰胺进行酶解,通过测定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含量变化,验证了粗酶液将谷氨酰胺转化成谷氨酸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艾启俊  徐文生  王非 《中国油脂》2004,29(11):31-33
对加酶发酵制作干酪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添加乳糖的方法来代替添加酶进行发酵.试验综合考察了影响混合豆乳(豆乳和牛乳)干酪凝乳的几个因素,即豆乳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乳糖添加量和乳酸钙添加量,并确定混合豆乳干酪的最佳凝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80%豆乳 3%发酵剂 3%乳糖 0.1%乳酸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