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株酿造枣酒优良发酵酵母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内黄枣园生产的优质大枣、烂枣以及枣园土壤为分离源,通过富集培养和划线分离,获得67株酵母菌,通过比较酵母菌的产气能力、小瓶发酵枣酒的感官评价及理化检测结果、耐酒精能力、耐SO2能力以及酵母菌凝集能力等指标筛选,最终筛选获得1株适宜酿造枣酒的酵母菌ZJ16.研究ZJ16的菌落形态特征,并用枣浸提液为发酵原料对其发酵...  相似文献   

2.
对16株野生酵母进行杏酒发酵试验,通过理化指标的测定和感官评价,筛选适合酿造杏酒的酵母.结果表明,酵母16、酵母06、酵母02是具有良好酿酒特性的菌种.其中酵母16发酵的杏酒感官质量最佳,其发酵的杏酒金黄清亮,具有优雅的果香与醇香,酒体饱满,酸甜适口;并且在杏汁中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分别能在16%vol乙醇、600mg/L SO2、6%柠檬酸、70%含糖量的杏汁中发酵,在10℃时仍可发酵,在50℃时可以生长,为发酵杏酒的最佳菌株.  相似文献   

3.
选择常用商业果酒酵母菌株KD、DV10、Q23、EC1118、安琪和H7Y7作为供试酵母菌株,以川蔗17为原料发酵生产甘蔗酒,通过分析发酵液中糖含量变化情况及酒精度、澄清度,比较不同菌株发酵特性,结果发现EC1118菌株发酵彻底,产酒能力最强,发酵后甘蔗酒的高级醇含量最低;H7Y7菌株发酵的甘蔗酒中酯类物质最高,为其他菌株的3~6倍;安琪酵母发酵液最易澄清,但其发酵后的甘蔗酒中甲醇含量为其他菌株的5倍以上。感官评分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的甘蔗酒感官评分依次为H7Y7EC1118DV10安琪酵母Q23KD。研究结果表明,供试酵母菌株中EC1118和H7Y7更适宜用于甘蔗酒酿造。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热水浸提、果胶酶酶解浸提和微波浸提法对红枣浸提的差异.及对枣汁发酵酒的影响。结果表明,90℃热水浸提,浸提液发酵酒颜色呈枣红色,杂油醇含量最高,有浓郁枣香,但苦昧重;果胶酶酶解浸提。浸提液还原糖含量最高,利于发酵,但发酵酒的甲醇含量过高;微波强化浸提,浸提时间和发酵时间最短,所得枣酒的乙酸乙酯含量最高,且有特殊香味。(孙悟)  相似文献   

5.
以枣汁为原料,酿酒酵母为实验菌株,研究磷酸氢二铵对枣酒发酵性能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铵可以提高酵母比生长速率与发酵活力,缩短发酵时间,丰富枣酒的果香和花香类物质,由气相色谱-质谱结果分析可知:磷酸氢二铵添加量为320 mg/L时,枣酒中酯类物质质量浓度最高,香气活性值最大,发酵枣酒感官评分为90 分,不仅具有浓郁的枣香味,而且具有怡人的花香与果香。  相似文献   

6.
菌种的性能是决定果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利用甘蔗汁为培养基,对4种酵母菌株分别进行摇瓶发酵,通过酒精和残糖测定,筛选到一株适合甘蔗蔗汁发酵生产甘蔗果酒的酵母菌株32481。发酵特性实验表明,根据生长曲线确定酵母种子液接种龄为19h;菌株32481最高耐受乙醇含量为18%vol、耐受糖浓度为36°Bx,最佳发酵初始糖度为26°Bx;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28℃、pH 4.5。在此发酵条件下所得甘蔗果酒的酒精度为13.4%vol,糖利用率为60.38%,出酒率为40.66%,发酵效率为79.58%。  相似文献   

7.
柑橘酒酿造酵母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茂彬  何平  曾莹 《酿酒科技》2007,(1):20-22,27
从柑橘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酵母为出发菌,通过初筛及发酵瓶复筛,筛选得酵母菌株GJ-17,该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生长范围为3.2~4.2,耐酒精能力较高,可达到16%Vol.在柑橘汁发酵中发酵能力强,产生酒度较高,残糖较低,产香较好,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发酵菌株使用.  相似文献   

8.
红枣酒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侠  彭丹  张春晖  陈虹 《中国酿造》2012,31(1):190-193
以陕西榆林地区黄河滩枣为原料,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EX1118低温浸渍发酵,进行了红枣酒发酵动力学研究。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生物量、酒精含量、总糖含量,并应用Logistic模型、Sgompertz模型、Boltzmann模型及DoseResp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分别建立菌体生长模型、底物消耗模型、产物生成模型,模型反应了酿酒酵母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分析模型发现,酵母在前96h内处于生长对数期,产酒精及糖消耗速度都较快;在96h之后酵母菌进入稳定期,糖消耗速度缓慢,132h后酒精生成量趋于稳定,在168h时酒精含量达到最大值11.7%vol。因此在生产上可以根据酿酒酵母生长趋势控制发酵工艺,提高酒精产量,缩短发酵时间等。  相似文献   

9.
为从自然界中筛选获得优良枇杷果酒专用发酵菌株,该文以枇杷果汁自然发酵液、果园土壤以及枇杷果皮为主要的酿酒酵母分离源,经过TTC平板分离筛选得到209株具有产酒精能力的酿酒酵母,使用杜氏小管对分离出来的酿酒酵母进行产气能力筛选后,进一步用小瓶发酵筛选出发酵能力强且风味好的酿酒酵母。经过品评后结合GC-MS风味物质测定,得到了最佳菌株GP-34。相比商业酿酒酵母D254,GP-34菌株醇类、酯类、酸类与酚类物质高31%、86%、25%与11%。并对其进行18S rDNA测序,鉴定菌株GP-34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可用于食品发酵。  相似文献   

10.
枣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徽州蜜枣的原料-枣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枣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枣酒发酵适宜料液比为1:6,接种节为7%,以酵母粉为氮源,添加量为0.03%,SO2量为80mg/L,发酵液pH值为3.5,25℃发酵7d,获得的枣酒Vc含量为9.532mg/100酒精度为11.2%vol。酒体呈透明的琥珀色,枣香浓郁,与酒香相调和,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发酵剂对红枣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种不同的发酵剂(帝伯仕LA DELICIEUSE活性干酵母(LA-D)、安琪酵母、清香型酒曲和薯曲)分别对红枣进行发酵,通过对感官评分、酒精度、色度以及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和抗氧化活性等指标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种性能较优的发酵剂。结果表明,LA-D酵母发酵酒的色泽透亮,为琥珀色,苦味较小,枣香味浓郁,感官评分达88.5分,酒精度为10.6%vol;在发酵第12天,VC含量为213.37 mg/100 mL、总黄酮含量为3.49 mg/m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933.3 mg/100 mL,均高于其他三种酵母发酵酒,总多酚含量为0.212 mg/mL,仅次于清香型酒曲发酵酒。枣酒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末期,LA-D酵母发酵酒的还原力、羟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2.425、77.38%、88.75%、92.8%。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得出LA-D酵母是最适合红枣果酒发酵的酵母。  相似文献   

12.
金磊  董文宾  张丹  张大为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231-233,249
以梨的果皮和梨园土壤作为分离源进行梨酒酵母的分离、筛选,期望得到发酵性能好的适合于梨酒发酵的菌株。首先对酵母菌富集培养和分离,再通过TTC平板一级筛选,杜氏发酵管二级筛选,三角瓶发酵三级筛选,得到菌株YDJ05。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梨汁中发酵能力较强,产酒精能力较好,即发酵7d产酒率达到8.8%,且残糖较低,产香较好,可作独立的发酵菌株使用。经过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命名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DJ05。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纯培养技术从山西老陈醋的酒醪中分离、筛选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环境耐受性进行分析。将该菌株应用于木枣果酒的发酵,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酿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产酯能力较强的酵母菌Y14,总酯含量为(38.52±0.19)g/L,经鉴定为毛榛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毛榛毕赤酵母Y14能够耐受乙醇体积分数8%、pH 2.5~4.5、高温39 ℃、糖度35 °Bx及SO2 200 mg/L,其酿制木枣果酒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L),顺序接种6%的毛榛毕赤酵母Y14和0.5%的酿酒酵母,在28 ℃环境中发酵7 d。成品枣酒的颜色呈琥珀色,酒精度为(10.5±0.12)%vol,总酯含量为(1.68±0.02)g/100 mL,枣香、酒香愉悦和谐,滋味可口。  相似文献   

14.
以鸭梨为原料,榨汁后经冷冻浓缩制成浓缩梨汁(即冰梨汁),接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15 ℃下进行低温酒精发酵酿制成冰梨酒。通过比较8株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及其所酿冰梨酒的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和感官品质,最终确定酿酒酵母R2为酿制冰梨酒的适宜菌种。该酵母生长繁殖快、降糖和产酒精能力强、发酵性能优良;酿出的冰梨酒酒香和谐,果香纯正,口感甜美醇厚、柔和爽口,具有冰梨酒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适宜于甘蔗果酒的酿酒酵母,综合采用了富集培养、平板分离、产酒与产香实验、起酵实验及耐乙醇特性实验等方法,从自然发酵甘蔗渣中筛选获得1株优良的酿酒酵母G05.菌株G05具有起酵快、耐乙醇性较强、产酒率高、香气明显等特点,最适发酵温度28℃和发酵最适pH值为5.0,在含糖200g/L的甘蔗汁培养基中的乙醇产量、总酯产量分别为10.8%vol和1.2g/L.  相似文献   

16.
Fifteen indigenous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ifferentiated by their genetic polymorphism, were compared in standard conditions for their respective ability to produce volatile compounds during the alcoholic fermentation of grape must. 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They exhibi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s, in particular for the higher alcohols, fatty acid esters, acetates or acetaldehyde. On the basis of their analytical profile, five strains were selected and compared on the pilot scale. Overall, the pilot results confirmed laboratory findings. As the strain effect appears to be determinant on the aromatic composition of wine spirits, a programme of selection based on both intraspecific molecular characterisation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o obtain specific yeast strains for high-quality spirits.  相似文献   

17.
无花果内源酵母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无花果酿酒酵母的优选菌株,从自然发酵的无花果汁中分离纯化,初步筛选出两株酵母菌SUYX-02和SUYX-03。对比研究其在不同温度、pH值、接种量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探究其二氧化硫和酒精的耐受性,最终选择了酵母菌SUYX-03作为发酵菌株并测试该菌株的发酵性能。结果表明,该酵母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 ℃,适宜pH值为5.5,具有14%vol的酒精耐受性和300 mg/L的二氧化硫耐受性。对该酵母菌进行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鉴定以及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最终鉴定出菌株SUYX-03属于酵母属(Saccharomyces)中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Y2的发酵上清液和细胞浆液对柠檬形克勒克酵母(Klockera apiculata)生长的影响,以单一菌种发酵作为对照,通过测定两种酵母不同比例混合发酵中乙醇生成量、CO2排放量及其酵母菌数量变化探索其在海红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酿酒酵母FY2的发酵上清液对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对2 g/L的胰蛋白酶处理和70 ℃热处理敏感;混合发酵36 h后柠檬形克勒克酵母的生长受到抑制,发酵至108 h后已检测不到柠檬形克勒克酵母。  相似文献   

19.
菠萝果酒酵母筛选及发酵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钰  黄和  王玲 《食品科技》2012,(3):6-10,15
从不同成熟度的菠萝皮中分离酵母菌,通过一级筛选,得到45株产香和产酒较好的菌株,再通过杜氏管法筛选得到发酵速度较快的12株产香和产酒较优良的优势菌,三级筛选是将这12株菌接种到菠萝汁发酵液中,筛选出一株适合菠萝汁发酵的产酒和产香性能较优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温度、pH值、初始糖度、SO2及酒精度耐受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3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酵母菌酒精产率下降,30℃产酒率最高;pH5.0酵母菌酒精达到最大;初糖浓度超过25°Be就对酵母菌产生抑制;SO2添加量为60mg/L时,酒精产率提高,产酒率随着添加量继续增加而减小;发酵液中酒精体积分数达到5%时,酵母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当达到8%,抑制效果加剧,超过11%以后,基本达到酵母菌的耐受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