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实验室保藏的酿酒酵母为目标菌株,从生长条件、发酵能力的关键工艺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提高菌株酿酒酵母的发酵力为目的,探究高发酵力酿酒酵母实验室最佳培养条件。为了确定酿酒酵母的最适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3)正交试验研究影响酿酒酵母生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及转子转速。结果表明优化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转子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20 h,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发酵液发酵力为1.6269 U。  相似文献   

2.
预处理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酒精的条件进行了摇瓶试验。试验发现,采用管囊酵母SQY-001与 酿酒酵母SQY-002混合菌种发酵生产酒精的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6℃,发酵周期为72h,转速为80~100r/min,纤维素酶用量为 40IU/g底物,管囊酵母与酿酒酵母的接种比例为2:1,并在此条件下得到酒精产率为0.148g/g。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从三门峡产区采集的葡萄果粒中分离到酵母株,经过耐性试验和酒精模拟发酵试验,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SY1和SY2,相比普通酿酒酵母发酵产酒率分别提高3.3%和2.9%;并依托原有的葡萄酒生产工艺,选取SY1作为试验菌株,分别通过改变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及葡萄汁糖度的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最终得出以酒精度为评定指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主发酵温度26℃,酵母接种量6%,葡萄汁起始糖度24 Brix;以感官评价为评定指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主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10%,葡萄汁起始糖度20 Brix。  相似文献   

4.
从刺葡萄带皮渣自然发酵的后期筛选出1株优良酿酒酵母Y102.采用浊度法,在560nm波长下测定菌液OD值,确定细胞浓度.研究pH、温度、转速对Y102生长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L9(33)对生长条件进行优化,试验得出Y102最佳生长条件为:pH 5.0,温度30℃,转速200 r/min.  相似文献   

5.
研究酿酒酵母NJ-16生产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发酵条件,确定酵母最适产酶条件为:摇床转速180 r/min,pH5.0,培养温度32℃,培养基中硫酸镁含量为2 g/L。此条件下,酿酒酵母NJ-16的谷胱甘肽合成酶系的活性为12.5 U/g湿菌体。  相似文献   

6.
中途抑制发酵法制备葡萄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  牟德华 《酿酒科技》2007,(6):107-110
利用中途抑制发酵法可制得低酒精度的干型葡萄酒,也可制得糖度较高的甜葡萄酒.以浓缩葡萄汁为原料,采用直接加入SO2、离心分离酵母,并加入SO2、加热处理、添加酒精或白兰地(蒸馏葡萄酒)等方法,在酒精发酵中途抑制发酵.结果表明,酒精度达到低醇葡萄酒的要求时,加入≥200 mg/L的SO2能停止葡萄酒发酵;离心条件为4000 r/min,10 min分离酵母,再加入≥150 mg/L的SO2也能中止发酵;加热温度≥65℃,10 min后同样可以抑制葡萄酒发酵,再加入150 mg/L SO2可得到低醇葡萄酒.  相似文献   

7.
酿酒活性干酵母是葡萄酒的关键辅料,实验以筛选自乌海地区的优良酿酒酵母wh-2-8为试验材料,建立了基于“摇瓶-烘箱”的酿酒活性干酵母简便制备技术体系:摇瓶阶段通过补加碳源和控制发酵过程pH的方式维持酿酒酵母的生长,干燥阶段选择了最常见的酵母菌体的干燥设备——鼓风干燥箱,选择海藻糖作为干燥保护剂。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最佳条件为:YEPD为发酵培养基、摇床转速250 r/min、培养温度30 ± 1 ℃、间歇补料维持葡萄糖在20 g/L、pH 5~6,发酵时长55 h;菌体干燥条件为:保护剂海藻糖添加量8%、鼓风干燥温度36 ℃、干燥时间12 h。利用上述优化的技术平台,可获得酵母最大干重达17.80 g/L,活菌率达71%的酿酒活性干酵母。所制备干酵母的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干红葡萄酒残糖小于4 g/L,酒度达12%(V/V)以上,挥发酸远低于国家标准(1.2 g/L),具有良好的葡萄酒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8.
陈成  韩建春 《酿酒》2011,38(4):44-47
研究以弗吉尼亚链霉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和紫外复合氯化锂诱变,获得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经过试验确定种子液优化工艺参数:温度30℃,培养时间48h,摇床转速150r/min;发酵液优化参数为:接种量5%,发酵时间66小时、初始pH6.5。将该菌株与酿酒酵母复合应用于葡萄酒发酵,降低杂菌感染几率,经过挑战加速实验结果表明,葡萄酒的保质期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酿酒酵母产细胞壁多糖能力,进一步了解酿酒酵母茵体生长、多糖的生成、底物消耗的特性,作者采用5 L发酵罐对酿酒酵母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考察搅拌转速、pH值、温度对生物量、葡聚糖、甘露聚糖生成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搅拌转速400 r/min,pH 4,温度32℃.并利用BP神经网络对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试验模型,最终确定BP模型及拟合曲线.通过对预测值进行验证,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菌体生物量、糖消耗量及细胞壁多糖生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李涛  仲惟 《食品工业》2012,(8):14-17
本研究一方面从本产区采集的葡萄果粒中分离到酵母株后,经过杜氏管发酵、性能测定和后续模拟发酵,筛选出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SY1和SY2,相比普通酿酒酵母发酵产酒率分别提高3.3%和2.9%;另一方面依托原有的葡萄酒生产工艺,选取SY1作为试验菌株,通过改变葡萄汁起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及主发酵温度的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的L9(33)正交试验,最终得出26℃条件下,葡萄汁起始糖度和酵母接种量分别为22°Brix和10%时,所得产品酒精度最高;而当在26℃条件下,葡萄汁起始糖度和酵母接种量分别为20°Brix和10%时,所得产品口感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常规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摇床发酵活性污泥及附近土壤中筛选高效产絮凝剂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以豆制品废水为培养基,优化菌株发酵产絮凝剂培养条件,并对絮凝活性成分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从豆制品废水活性污泥及附近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的产絮菌,编号为J-7,经形态学及16S rDNA基因测序,菌株J-7被鉴定为Talaromyces pinophilus。最佳培养条件为废水添加量为60%、接种量4%、培养温度为25 ℃、废水初始pH值为5、摇床转速为150 r/min、发酵时间48 h。在该优化条件下,絮凝率可达93.42%。絮凝活性成分进行定性测定、紫外光谱扫描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判断其主要成分为多糖,主要基团包括羰基、羟基、氨基、碳骨架基团等。  相似文献   

12.
以啤酒酵母为试验菌株,以麻阳椪柑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柑橘果酒的酿造工艺。结果表明,椪柑果酒酿造工艺条件为椪柑果汁初始糖度22%、啤酒酵母接种量7%、发酵温度22 ℃、椪柑果汁初始pH 4.0和发酵时间7 d;再经陈酿1个月并离心澄清(4 000 r/min,25 min)后,所得椪柑果酒酒精度为10.4%vol,残糖量为1.89%,椪柑果酒口味纯正、香气浓郁、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3.
以橄榄油为唯一碳源,采用油脂同化平板从食堂废弃物中筛选出一株产脂肪酶菌株HFE722。通过测定与分析该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HFE722在初始条件(发酵温度30 ℃,接种量为1%,自然pH,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200 r/min)下培养36 h,测得发酵液上清液脂肪酶酶活为2.17 U/mL。优化后所得菌株HFE722产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为36 h,接种量为1%(V/V),初始pH 7.0,装液量为50 mL/250 mL,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上清液酶活可达到5.8 U/mL,酶活较优化前提高了167.28%。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桑青  刘进森  孙占斌 《食品科学》2011,32(1):115-119
对嗜热侧孢霉(Thermophilic sporotrichum)液体发酵产聚半乳糖醛酸酶条件进行研究。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5%、(NH4)2SO4 0.5%、苹果皮粉3%、KH2PO4 0.1%、MgSO4·7H2O 0.025%,pH6.0;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5mL/250mL 三角瓶,培养温度50℃,转速170r/min,培养时间96h。最佳条件下培养,酶比活力为2768.97U/mL。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圆弧青霉菌(CICC-4022)发酵合成右旋糖酐酶的产量,对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装液量、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对圆弧青霉产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培养条件的交互作用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60 mL/250 mL、发酵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为6.0、最适转速为160 r/min,此时右旋糖酐酶酶活力达到(53.68±0.12)U/mL,比优化前提高30.10%±0.08%。  相似文献   

16.
徐洲  尹礼国  张超  魏琴 《食品科学》2014,35(17):165-169
以岩桂内生真菌交链孢霉(Alternaria)LJX27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发酵工艺因素对黄樟素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黄樟素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交链孢霉LJX27在初始pH 8、发酵温度 24 ℃、转速200 r/min、培养5 d的条件下,黄樟素产量最高,达2.13 g/L,比优化前黄樟素的产量提高了67.72%。各因素对黄樟素产量的影响大小为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转速。该回归模型可以用于优化黄樟素的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7.
香菇发酵葛根生产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香菇发酵葛根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进行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结果:总黄酮得率较高的培养基配方(g/100mL)为:玉米粉2、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总黄酮得率最佳发酵条件:香菇菌种子液接种量5%、葛根添加量8g/100mL、温度35℃、pH 7、转速150r/min、发酵时间144h。结论:在上述条件下,香菇发酵葛根后总黄酮含量达到2.727mg/g,与对照组(不接香菇)比较含量提高了120.81%。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对制备苹果酒菌剂的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以及冷冻保护剂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的培养基组成为在YPD基础培养基上,加入葡萄糖2.5%,KNO3 1.5%,MgSO4 0.1%。菌剂最适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20 ℃,接种量1.0%,培养时间为14 h,pH5.0。保护剂为脱脂奶粉12%,甘油2%,谷氨酸钠1%,吐温80为0.5%。在此最佳条件下,冷冻干燥后菌剂的活菌数能达到6.12×1011 CFU/g。  相似文献   

19.
松乳菇液体培养基的选择及高生物量的获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得到高的菌丝生物量在最优液体基础培养基上做碳源、氮源、生长因子优化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培养基配方.采用不同的转速、装液量、接种量、起始pH值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获得最优化的培养条件.试验表明,最适宜的基础培养基是改良马丁氏培养基,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2.5%、酵母膏0.4%、VC 0.03%、KH2PO4+MgSO4 0.45%.最优化的发酵条件是转速210r/min、装液量75mL/250mL、接种量10%、起始pH值为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