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蓝莓酒,对比二氧化碳浸渍法和传统酿造法酿造的蓝莓酒在各理化指标方面的不同,探究该方法对蓝莓酒品质的影响。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CO2不同浸渍时间对于蓝莓酒中10种有机酸酸、9种酚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酒中含量最高的有机酸是柠檬酸,最主要的酚酸是绿原酸;二氧化碳浸渍法相比于传统酿造法能够降低蓝莓酒的酸度(P<0.05),但浸渍时间越长,有机酸含量越高;二氧化碳浸渍法蓝莓酒总酚含量低于传统法(P<0.05),但能提高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浸出。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速冻野生和种植蓝莓为原料,以酵母菌株QD-1、QD-2酿造蓝莓酒。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蓝莓果汁及蓝莓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野生蓝莓和种植蓝莓果汁中分别检测出12种、7种香气成分;由菌株QD-1酿造野生蓝莓酒和种植蓝莓酒中分别检测出39种、40种香气成分;由菌株QD-2酿成野生蓝莓酒和种植蓝莓酒中分别检测出39种、27种香气成分。通过对比分析得知,不同品种蓝莓和菌种对酿制的蓝莓酒香气成分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刘晶  王华  李华  米思 《中国酿造》2012,31(7):159-163
为研究CO2浸渍工艺对干红毛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仪器辅助液液萃取方式提取传统工艺和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2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化合物,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酚类物质等,其中传统葡萄酒中鉴定出32种,而CO2浸渍葡萄酒中鉴定出41种.和传统葡萄酒相比,CO2浸渍酒中仅有酸类物质的含量发生轻微下降,其他物质(如醇类、酯类和酚类等)的含量以及香气物质的总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来看,CO2浸渍工艺酿造的干红毛葡萄酒的香气质量比传统工艺酿造的葡萄酒要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传统工艺、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酿造的野酿2号毛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毛葡萄酒中共检测到82种香气物质,其中33种香气成分为3种毛葡萄酒所共有。醇类和酯类是主要成分,包括辛酸乙酯、异戊醇、癸酸乙酯、乙酸乙酯、苯乙醇等,不同工艺酿造的毛葡萄酒之间呈香物质具有较大差异。与传统法相比,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可以增加具有花香、果香的酯类及苯乙醇等物质的含量,但减少具有生青味的异戊醇、异丁醇、正己醇等物质的含量,因此野酿2号毛葡萄酒更适合于采用CO2浸渍工艺和冷浸渍工艺酿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人工冰冻野生蓝莓为原料,在不外加糖源条件下,探究酿造野生蓝莓冰酒皀冰冻压榨、低温发酵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采用冰冻压榨和优化后皀低温发酵工艺制作蓝莓冰酒,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蓝莓酒,对2种酒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感官、理化指标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适宜酿造蓝莓冰酒酵母为GX1201,最佳发酵温度为12℃,酵母添加量为1.4%,残糖量为165 g/L;蓝莓冰酒皀感官评分优于蓝莓酒,同时经GC-MS法香气分析,蓝莓酒和蓝莓冰酒主香型一致,蓝莓冰酒含有15种香气物质明显高于蓝莓酒,拥有更加丰富皀香气层次。结论使用长白山野生蓝莓,经冷冻浓缩、冷压榨后,在不外加糖源皀情况下,酿造皀野生蓝莓冰酒,各项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均符合标准,酿造出皀蓝莓冰酒口感醇厚,果香酒香浓郁、纯正、圆润、独特。  相似文献   

6.
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香气成分GC-MS 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为原料,对3 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76 种香气成分。其中酿酒活性干酵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203 发酵的蓝莓酒中分别检测到56、50、47 种香气成分,其中30 种是3 者共有的。酿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203 发酵的蓝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3- 甲基-1- 丁醇,相对含量分别为18.98%、37.64%;葡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的蓝莓酒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其相对含量为18.68%。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品种蓝莓发酵酒进行香气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05种香气成分。酯类和醇类物质分别是蓝莓酒中种类最多和含量最多的两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6种蓝莓发酵酒在香气成分组成及其含量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差异。蓝莓品种对蓝莓发酵酒香气物质组成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2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蓝莓酒为原料,经蒸馏得到蓝莓白兰地,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种蓝莓白兰地中共检出61种香气成分,酿酒活性干酵母和酿酒酵母1399发酵的蓝莓白兰地中分别检测到31种、37种香气成分,7种是两者共有的,其中癸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相对含量最高,为蓝莓白兰地的主要香气成分。此外,结合感官评价,酿酒酵母1399发酵的蓝莓白兰地要优于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发酵的白兰地,其色泽清澈、透明晶亮、果香纯正,具有蓝莓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9.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成分,它来自于葡萄浆果、酿造和陈酿各阶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浸渍酶有助于葡萄中香气前体物的浸出,增加葡萄酒的芳香潜能。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物质,比较了FCE、Vinozym G和Ex-colour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浸渍酶处理的蛇龙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添加Vinozym G浸渍酶处理的酒中酯类、酸类、醇类、萜烯类、酮类、苯环衍生物类等各类香气物质总量均达到最高,对萜烯类香气物质的浸促作用尤为显著;表明Vinozym G浸渍酶更有利于增强蛇龙珠葡萄酒的芳香潜力。  相似文献   

10.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成分,它来自于葡萄浆果、酿造和陈酿各阶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浸渍酶有助于葡萄中香气前体物的浸出,增加葡萄酒的芳香潜能.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革取(HS-SPME)技术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物质,比较了FCE、Vinozym G和Ex-colour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浸渍酶处理的蛇龙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添加Vinozym G浸渍酶处理的酒中酯类、酸类、醇类、萜烯类、酮类、苯环衍生物类等各类香气物质总量均达到最高,对萜烯类香气物质的浸促作用尤为显著;表明VinozymG浸渍酶更有利于增强蛇龙珠葡萄酒的芳香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机分析,以不同酵母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原酒为原料,采用计算机谱图库检索定性的方法,对三种不同酵母发酵的葡萄酒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检测出65 种化合物。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酯类、醇类、醛类、烯类和酮类,不同酵母发酵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差别微小,而含量差别明显。其中CSM、D254 和F15 酵母发酵的葡萄酒分别检测到56、57、57 种香气成分。三者主要香气含量的差异说明了香气成分的含量与比例在决定葡萄酒香气感官质量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并分析了野生蓝莓果汁及其果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酸(1种)、酯(21种)、醇(7种)、醛酮(11种)、酚(4种)、烷烃(15种)、其他物质(10种)。其中蓝莓果酒中检出45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86.09%;蓝莓果汁中检出挥发性成分为28种,相对含量为83.24%,其中4种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野生蓝莓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包括9-十六碳烯酸乙酯(13.09%),正己酸乙酯(10.41%),肉豆蔻醛(13.01%)。蓝莓果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36.49%)、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1.39%)、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3.66%)是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物质是蓝莓果酒和蓝莓果汁形成独特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组分共同作用丰富其香气种类,赋予其宜人的香味。  相似文献   

13.
危晴  李晔  王晓杰  张猛  陈亮 《食品科技》2012,(3):297-300,304
以酿酒酵母1394酿造的薏米酒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薏米酒的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50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7种(60.32%)、酸类3种(3.06%)、醇类4种(6.66%)、酚类2种(10.39%)。主要的香气成分为辛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29.54%。同时在香气成分中检测到的二丁基羟基甲苯(9.28%),为强体外抗氧化剂,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沙棘原汁澄清处理对沙棘酒发酵速度和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利用果胶酶对沙棘原汁进行澄清处理。分别对沙棘澄清汁和未处理的沙棘原汁调整到糖度23%、pH3.7,然后接入0.18%的活性干酵母于28.5℃下发酵,陈酿后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各发酵酒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以澄清汁为原料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8种香气化合物;原汁发酵的沙棘酒中检测出52种香气成分,其中有28种非两者共有,产生了非常明显的香气差异。主要香气成分为3-甲基-1-丁醇和辛酸乙酯,用澄清汁发酵的沙棘酒其相对含量分别为31.24%和10.40%,较原汁发酵的沙棘酒分别提高了16.45%和5.32%。因此表明对沙棘汁澄清处理更有利于沙棘酒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Three different strains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15, Dibosh and 71B – were evaluated in the fermentation of Lonicera edulis wines. Volatile aromatic components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In all, 81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in L. edulis wines, including 43, 48 and 38 individually found in wines fermented with D15, Dibosh and 71B. There were 17 common volatile aromatic components found in all the three L. edulis wines. The main volatile compounds in wines fermented with D15 and Dibosh yeasts were 2‐methyl‐1‐butanol (24.8%) and hexane (20.6%). Pentanol was the primary volatile aromatic compound in wines produced with S. cerevisiae 71B, accounting for 40.8% of total volatile aromatic compounds. Combining the sensory analysis, S. cerevisiae D15 was suggested to be the most suitable strain for producing L. edulis wine. © 2018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 Distilling  相似文献   

16.
选用5种商品酵母酿造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对5种酵母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测定样品的理化指标和香气物质。结果表明,5种酵母酿造霞多丽干白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在发酵期的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发酵周期不同;结合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GC-MS)检测技术,5种发酵的酒样中分别检出的香气物质33种、31种、36种、34种、29种,主要香气组分没有大的差别,只是在微量香气物质上有所区别。酵母CEC01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最高,其酿造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酒精度为12.9%vol,残糖含量为1.5 g/L,发酵周期短;检出的香气物质最多(36种),并且酯类含量最高,占其香气物质总量的35.66%。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蓝莓果汁的风味,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乳酸菌分阶段发酵工艺制备发酵蓝莓果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发酵蓝莓果汁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发酵前后蓝莓果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酿酒酵母接种量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比例为3∶1,接种量为1.5‰,发酵时间18 h,发酵温度34 ℃。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蓝莓果汁总酯含量为101.3 mg/L。GC-MS结果表明,发酵后蓝莓果汁共检出1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8种,醇类6种、醛类3种,酚类1种及烯烃类1种。与未发酵蓝莓果汁比较,发酵后的蓝莓果汁挥发性风味物质增加10种,其中酯类、醇类物质分别增加7种、3种,含量是未发酵蓝莓果汁的44.6倍、12.8倍。因此,发酵后蓝莓果汁风味物质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