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研究食用菌液体发酵液体外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长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食用菌液体发酵液中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食用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发酵液抑菌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香菇发酵液、鸡腿菇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967±0.160) mm、(2.433±0.214) mm。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鸡腿菇发酵液和香菇发酵液,其相对抑菌率分别为(39.25±1.87)%、(28.72±2.59)%。鸡腿菇和香菇均对白色念珠菌在培养12 h时形成的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最强,相对抑菌率分别达到(46.37±3.14)%和(42.86±3.38)%。香菇及鸡腿菇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生长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鹏斌  于新 《食品科学》2012,33(19):25-28
应用绿色木霉菌(T.viride)发酵液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T.viride发酵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达到(29.77±0.03)mm,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为2.0μg/mL和4.0μg/mL,均小于苯甲酸钠溶液的MIC(8.0μg/mL)和MBC(10.0μg/mL);经过发酵液处理12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总量比对照组下降42%;发酵液处理2h后菌体细胞对磷的消耗逐渐停止。发酵液经100℃、1h处理,抑菌率仍可达82.64%。在介质pH7~8时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保持在90%以上。T.viride发酵液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过程和菌体细胞对磷的消耗,且热处理对其抑菌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罗伊氏乳杆菌LYS-1发酵液的抑菌特性和初步探索了其抑菌成分的性质。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显示,LYS-1当活菌数≥1.00×109 cfu/mL时才会产生抑菌物质,发酵36 h后抑菌活性不随酸度的增大而增强。LYS-1发酵液具有良好的耐热能力,50~120℃处理30 min均对抑菌活性影响不大,但受pH的影响显著,pH≥5.50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丧失,pH5.50时才具有抑菌活性,且降低pH有利于增强抑菌效果,pH≤3.50时抑菌活性趋于稳定。抑菌成分性质的探索结果表明,发酵液经过氧化物酶处理后抑菌活性丧失了14.37%,蛋白酶K、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则对抑菌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发酵液经真空浓缩处理后,浓缩液和接收液均具有抑菌活性。发酵液与浓缩液分别经强酸水解后抑菌圈直径分别为0 mm和6.37 mm。LYS-1发酵液中不存在3-羟基丙醛。LYS-1发酵液的抑菌效果主要受p H影响,其抑菌物质应为多种组分,可能由小分子肽、过氧化氢和有机酸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考察了碳源对罗伊氏乳杆菌LYS-1发酵特性和发酵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以此探讨碳源与LYS-1代谢产生抑菌物质的关系。LYS-1接种于不同碳源配方的培养基中,测定发酵过程中酸度、活菌数的变化以及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LYS-1以蔗糖、麦芽糖和葡萄糖为碳源时抑菌圈直径依次为9.84 mm、8.55 mm和7.65 mm,以果糖、乳糖和甘油为碳源时则无抑菌圈。活菌数≥1.00×10^9CFU/mL时抑菌圈才会出现,且活菌数的增加有利于抑菌圈直径的增大。葡萄糖和蔗糖复配具有较优的抑菌效果,且蔗糖添加量在5%~10%范围内增加可以提高抑菌效果。以葡萄糖和果糖等当量替换蔗糖具有同等的抑菌效果,碳源为1.00%葡萄糖+10.00%蔗糖或6.26%葡萄糖+5.26%果糖时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效果最强。碳源影响LYS-1代谢产生抑菌物质,葡萄糖和果糖是影响发酵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发酵液抗真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黑曲霉xj菌株发酵液的抗真菌活性及稳定性。以常见的病原真菌作为测试菌株,滤纸片法测定xj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通过温度、光照以及pH的变化测定发酵液中抗菌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x:j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45.11±0.21)mm。发酵液中的抗菌成分对光照稳定,但对温度及pH不稳定。xj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范围较广,提取发酵液的抑菌成分时应尽量在低于80℃以下,pH中性的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黑曲霉xj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的稳定性;方法:以常见的病原细菌作为测试菌株,滤纸片法测定xj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通过温度、光照以及pH值的变化测定发酵液中抗菌成分的稳定性;结果:xj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根癌农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42.14 mm和38.76mm,发酵液中的抗菌成分对光照稳定,但对温度及pH值不稳定;结论:xj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范围较广,提取发酵液的抑菌成分时应尽量在低于80℃以下,pH中性环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7.
西藏雪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西藏雪莲发酵乳液中分离得到的细菌,经过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为短乳杆菌. 以MRS为培养基,探讨短乳杆菌发酵液及其上清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腊样芽孢杆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五株指示菌的抑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17. 8~23. 3和13. 0~15. 6 mm;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处理后,其抑菌效果有所降低;经不同pH处理后,短乳杆菌分泌的抑菌物质的抑菌活性随pH值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个厂家的茶树精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其对3种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及白色念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通过GC-MS从3个厂家的茶树精油中共分离鉴定出2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松油烯、1,2,3,5-四甲基苯、D-柠檬烯、桉叶油醇、γ-萜品烯、α-萜品烯、(-)-4-萜品醇、α-松油醇,分别占总油量的95.36%、93.82%、92.02%。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所有茶树精油对供试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0 mm,其中厂家A的抑菌效果最强,其抑菌圈均大于20 mm,属于极敏。结论:3个厂家的茶树精油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原因可能与之相对复杂的化学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9.
姜黄油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姜黄油对几种常见细菌、霉菌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姜黄油对几种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强,MIC=1.25%,抑菌圈直径为17.5mm,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MIC=5%,抑菌圈直径为10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波方法提取林蛙表皮多肽,对其氨基酸组成和抑菌活性进行分析。方法以p H 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方法提取林蛙表皮多肽,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同时采用活菌计数和滤纸片方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超声波方法提取林蛙多肽,提取率为19.81%,多肽分子量在3000~5000 Da,该活性多肽作用2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抑菌率均可达85%以上,作用5 min抑菌率可达100%;其对4株菌抑菌圈直径均可达10 mm以上。结论采用超声波方法可以从中国林蛙皮中提取抗菌肽物质,该抗菌肽为碱性多肽,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三华李果坯接种乳酸菌发酵异常的原因,改善发酵工艺,以表面长有白色菌膜的异常发酵液为分离源,对其中的腐败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序列鉴定,得到3株优势腐败真菌,分别为Candida stellimalicola、Pichia kudriavzevii和Pichia occidentalis;用牛津杯法评定了山梨酸、纳他霉素及二甲基二碳酸盐的抑菌效价,发现3种抑菌剂作用于上述3株腐败真菌,均出现了明显抑菌圈,二甲基二碳酸盐对发酵所用的干酪乳杆菌略有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0.45 ± 0.11)mm,说明3种抑菌剂可以用于抑制腐败真菌的生长繁殖但不会影响发酵的正常进行;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了抑菌剂的联合抑菌效力,山梨酸与纳他霉素联合作用于Pichia kudriavzevii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为0.50;山梨酸与二甲基二碳酸盐联合作用于Candida stellimalicola和Pichia occidentalis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分别为0.50和0.38,均表现出协同抑菌作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防腐工艺,显示在发酵液中按果重添加质量浓度0.040%山梨酸、0.010%纳他霉素和0.015%二甲基二碳酸盐,室温密封发酵30 d后,测得发酵液中霉菌酵母活菌数为3.212 lg CFU/mL,远低于旧工艺发酵液中霉菌酵母活菌数,发酵液表面不再出现白膜。新工艺简单有效、效果稳定,解决了发酵异常导致的果坯软化、产生异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A13抑菌物质适宜提取方法,分别采用硫酸铵盐析法、酸沉淀法、甲醇抽提法、乙酸乙酯萃取法进行抑菌粗提液的制备,并通过SuperdexTM75凝胶层析柱分离纯化。结果表明,以80%饱和硫酸铵法制备粗提液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3.67 mm,蛋白质量浓度最高,为582.50 μg/mL,其回收率为17.8%;以甲醇抽提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5.17 mm,其回收率最高,为32.1%,蛋白质量浓度为505.00 μg/mL;以酸沉淀法制备粗提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2.67 mm,其回收率与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3.7%与273.75 μg/mL;以乙酸乙酯法制备粗提液时,乙酸乙酯与发酵液为3∶1(V/V)的抑菌效果最佳,抑菌圈直径为25.5 mm,并且其回收率和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23.6%和255.20 μg/mL。因此,硫酸铵盐析法为粗提解淀粉芽孢杆菌A13抑菌物质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生防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1菌株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抗菌性质及其抗菌作用机理,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镜法、MTT法、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孢子萌发、细胞形态、生物被膜形成、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M-1-1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39.5 mm,受抑制的白色念珠菌在不含发酵液的培养基上仍可继续生长;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扫描电镜下发现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表面凹陷,形态不规则,细胞壁残缺;无菌发酵液抑制了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本文初步揭示了GM-1-1无菌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作用机理,为该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琳  孟祥晨 《食品科学》2011,32(3):176-180
为提高一株分离自内蒙古传统发酵稀奶油“焦克”中的植物乳杆菌KLDS1.0391 代谢产细菌素量,以中性蛋白酶水解脱脂乳为培养基,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以抑菌圈直径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pH 值、温度以及接种量。结果表明:对该菌代谢产细菌素的活性影响大小依次为:发酵pH值>接种量>发酵温度;最优发酵条件为:pH5.1、发酵温度33℃、接种量1%。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为15.00mm,细菌素的效价为601.32IU/mL,较优化前提高了43.08%。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菌株对烟草主要病害的抑制效果,利用半叶法、对峙平板法和抑菌圈法研究了Bm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黑胫病菌和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利用抗生素诱导筛选抗药性标记菌株,研究其在烟草根际土壤和叶面上的定殖规律;同时制备了生防菌发酵液制剂,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m发酵液和发酵上清液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率分别为88.4%和74.3%;Bm无菌发酵上清液对黑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7.5%,对青枯病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0.03 mm。抗药性菌株Bm-rif生长性状与野生型无差异。室内定殖试验结果显示,Bm-rif稳定定殖菌量在非灭菌土壤中为0.04×105 cfu/g,在灭菌土壤中为0.47×105 cfu/g,均显著高于叶面定殖菌量;接种TMV-GFP前24 h叶面喷施发酵液对TMV初侵染的抑制率为44.04%。菌株发酵液稀释后喷淋烟株茎基部,对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68.09%和51.02%。因此,Bm具有抑菌活性且能在烟草根际土壤中有效定殖,具有开发为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广谱乳酸菌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选产广谱乳酸菌素的乳酸菌菌株,并将其产生的乳酸菌素进行提取和纯化研究。实验从多种材料中筛选出22株乳酸菌,采用牛津杯法选出抑菌活性最高的乳酸菌B9,该菌株经菌种鉴定为植物乳杆菌。乳酸菌B9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为22.19mm,经硫酸铵盐析、透析脱盐、DEAE-52离子柱层析和Sephadex G-25凝胶柱层析后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54、23.46、25.32、25.76m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得到一个峰,说明该菌株发酵所产细菌素经一系列提取纯化操作后,纯度得到很大提高。此菌株产生的乳酸菌素不仅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广谱乳酸菌素。  相似文献   

17.
芽孢杆菌ZYCHH-01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抑菌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芽孢杆菌ZYCHH-01发酵生产抑菌物质,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指示菌株,通过牛津杯法测定其抑菌圈的大小判断其抑菌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研究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对芽孢杆菌ZYCHH-01浓度和抑菌物质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发酵温度36 ℃,培养基pH值7.8,发酵时间27.5 h。在此优化条件下,抑菌圈最大直径为21.12 mm。最小抑菌浓度为上清液稀释1∶64。生化试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ZYCHH-01产抑菌物质对蛋白酶敏感,较耐储存,对有机溶剂和部分表面活性剂稳定,抑菌活性pH范围较大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食源性病菌抑菌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生防菌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生长速率法复筛,从供试菌株中筛出4种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目标生防菌,即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1、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he41、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he14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3。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生防菌无菌发酵滤液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对这4种目标生防菌活性的遗传稳定、耐高温、抗紫外线及耐酸碱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菌发酵滤液的浓度在0.5%~64%时,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为13.19%~100%之间。菌株D1、he41、he14、H3经转接培养30次,抑菌活性>86%,其发酵液经121 ℃高温处理后,菌株he14无菌发酵滤液的抑菌率达82%,而菌株D1、he41、H3发酵液经40 ℃处理后对稻瘟病菌则无抑制作用。菌株D1、he41、he14、H3在紫外灯(30 W)下照射6 h后,发酵液抑菌率仍达83%以上,经pH3~11的条件处理后,抑菌率>82%。综上,菌株he14是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生防作用的潜力菌株,为下一步开发防治稻瘟病的微生物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健康黔北黑猪肠道黏膜内容物为原料,采用厌氧罐培养法分离出肠道细菌,结合抑菌试验筛选出其中具有强抑菌活性菌种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耐受性及抑菌物质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和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等指示菌具有强抑制作用,其发酵上清液对3种指示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分别约为44.7 mm、23.1 mm和31.8 mm;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物质耐高温,120 ℃处理30 min抑菌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胰蛋白酶处理后,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减小(P<0.05),而过氧化氢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抑菌圈直径无显著变化(P>0.05),表明主要抑菌物质为有机酸和活性肽;菌株经pH 2、0.3%猪胆盐或人工胃肠液处理6 h后存活率分别为0.06%、0.61%、40.80%和25.65%,显示出良好的益生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菌活性,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辣木叶中的蛋白质,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分别采用6种单酶和3种复合酶对辣木叶蛋白进行酶解,考察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蛋白酶。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有效抑菌组分对不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辣木叶蛋白提取率为32.67%±0.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27%。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辣木叶蛋白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抑菌活性,抑菌圈大小为(7.67±0.24) mm;胃蛋白酶结合胰蛋白酶分步酶解蛋白所得酶解产物抑菌能力均高于其他几种蛋白酶,酶解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大小为(10.83±0.62) mm,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分别为5、10、2.5 mg/mL。说明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均有抗菌活性,双酶酶解法制备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及广抑菌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