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速的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使得许多身心尚未完全发展成熟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改善这种现状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普及率。休闲体育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活能力方面都有重要裨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身体和心理都受到各方面压力的影响。根据近年历次大学生健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身心疾病人数占总人数的30%。休闲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中介对大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习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传统体育评价现状的分析,发现传统体育评价中存在评价内容单一性、目的功利性、方法比较模式化以及教学主体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方法,从学校、教师、学生自身以及评价体系方面对评价的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专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利 《硅谷》2008,(22):146-146
中专是不少中专生的一生中接受身体教育的最后时期,学生在校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的兴趣、习惯、体育能力将直接影响他的一生.而"终身体育"则要求学生不仅在校期间身心全面发展,以健康的体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科学地、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迅速适应环境,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蔡小珍 《硅谷》2008,(16):140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对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加以深刻地思考,认真地剖析,阐述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和"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努力创设快乐体育,乐教乐学,构建新颖的"新、实、活、乐"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快乐自主创新地学习,获得健康与技能.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人才全面发展的竞争社会,高校中的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人才的必要途径,体育中的篮球运动具有多元化价值和多种特点,篮球教学是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还是业余生活中,篮球运动都为身心健康等多方面奠定了基础,本文在篮球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因为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和引导者的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课堂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找出学生厌倦体育课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改正并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吴毅 《中国科技博览》2012,(22):399-399
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健康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改善这种现状的途径增加大学生的休闲体育文化,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生活能力,由于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受到压力。据历次大学生健康结果显示,大学生健康状况不够良好,存身心疾病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休闲体育众是对大学生个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体育生的学习相对其他学生来讲整体较差,特别是在数学方面,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体育生的学习兴趣,高职体育生数学成绩差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可以有利于提高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成绩,并且帮助高职体育生更好地适应高职学习。本文从高职体育生的数学成绩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拟在通过提出高职体育生数学成绩低的原因,找出解决途径,提出提高高职体育生学习成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我国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共同构成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是我国体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搞好体育课教学,可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这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素质教育全面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内容、模式、评价体系已逐渐不适应学生的发展,凸现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国体育教学创新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我国体育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供记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丽侠 《硅谷》2009,(12):163-163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  相似文献   

11.
新义务教育课程结构设计,基于"整体"与"一贯"的理念,将初中(七、八、九年级)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这是对传统的初中体育的根本性变革。通过新课程改革实践,深刻体会到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对传统体育课进行全面改革,在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方面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足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强体质,培养优秀品质及高尚品德的重要阵地,因此,搞好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素质教育不可逾越的阶段,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方面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每年的九月,新生报道的日子,有大批的莘莘学子,满怀着青春憧憬和梦想来到校园,学习知识。但总有个别学生因为健康的问题,他们平时缺乏运动,在决跑步,剧烈运动时就发生突然猝死的悲剧,失去年轻的生命。未能毕业。非常惋惜、令我们老师痛心。究析某学生猝死原因(急性心肌梗死)。与营养不均衡、缺乏运动,血液中氧量低有关。而国家教委一再强调“健康第一”是贯彻体育教育的宗旨。所以关注健康,教育改革,“健康第一”是贯穿我们整个体育组教学任务的重点。因此重视体育运动与饮食的营养平衡,来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护生命。远离疾病。显得尤为的重要。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的体育教育,应当以体育健康素质教育作为基石,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作为标准,从而更进一步的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健康素质的发展落到实处,并不是一句空话。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从而达到真正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为:一个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有利于重塑高校体育教育新理念,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构建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教测分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是“体育达标”和“体质健康监测调查”的有机结合,完善奖励机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对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仪表美、风度美和心灵美以及提高学生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体育教学对美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对美的热爱、向往和追求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去,能够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吴胜东 《硅谷》2008,(20):160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专业特点,满足学生生理,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搞好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体育改革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急需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任务,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赵旸 《中国科技博览》2013,(13):161-161
随着课程的不断改进,各科各种不同形式的改变都对在校生提出的新的要求,体育生存教育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目的是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掌握最基本的生存知识和生存技能,在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生命教育学"理念作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将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和生命运动教育相结合,对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构建,以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生命价值,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人类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生的美好追求之一.它是天人合一的一种体现.体育争取人体能力的发展,教育和教养水平的发展,生活的健康和充实;既争取生命的长寿,又争取生命的壮美。一句话,争取人体真、善、美价值在具体情况下的具体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