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办国办《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对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做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地方的积极实践与科学探索.以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实践为研究案例,围绕历史风貌保护机制的特征、城市生活遗产保护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以遗产保护经典理论和国际文件精神为理性基础,从城市生活遗产的概念认知、历史城区物质肌理维护、建成环境遗产可持续性、基于社区的城市生活遗产保护管理等方面,全面探讨了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建设健全的基础理论与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的中国大运河申遗及为此开展的保护规划是一次文化盛事,笔者从《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第一阶段编制要求》起参与这一过程。如今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已落下帷幕,申遗工作也进入冲刺阶段。本研究总结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中的核心技术特点,对已有成果的回顾性思考和分析,有利于为今后相关类型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阮仪三  李红艳 《华中建筑》2008,26(4):144-148
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时不我待     
<正>2006年至今,《无锡建议》《北京倡议》和《杭州共识》先后出台,全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日益关注。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城市,湖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纷纷开展工业遗产调查工作,摸索出比较完善的程序和方法;无锡、大庆等城市出台了工业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公布了工业遗产名录。工业遗产保护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以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为宗旨,对建筑遗产的保护评价和修复有了新的认知和界定。通过对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研究,探讨如何将建筑遗产保护行动融入到大众生活生产中去,使人们认知触摸、尊重利用建筑遗产,置身于"原真、整体、活态"的建筑遗产环境中,与遗产建筑同呼吸、共命运,使遗产得以延续历史文化,重生见证当代文明。从保护模式与大众参与度等方面,提出建筑遗产活态保护合理利用的模式、方法与途径,为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提供具有社会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美国遗产区域保护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遗产区域保护进行了概述,指出遗产区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兴领域,是美国用于保护大型文化景观所采取的一种区域化的遗产保护策略,该保护方法在国家与地方层面的推广与延伸,不断促进了美国遗产区域制度体系与管理实施的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遗产村落规划的主流理念是"保护第一,利用第二",但实践中往往与村民的发展诉求产生矛盾。如何营造让村民持续居住的活态遗产村落是当前的实践难点。本文以文献研究的方式,从文化景观视角梳理了遗产村落"作为日常场所"和"作为文化遗产"的差别,指出遗产村落是动态变化的活态遗产;基于国际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日本街区保护型社区营造案例的实际考察,提出遗产村落保护再生途径。笔者认为过于泛化的静态保护方式在长效上有损于遗产村落的真实性与人地关系,指出:(1)遗产村落的保护目标应转变为维护人地关系;(2)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主体应转变为本土社区;(3)遗产村落的形态意象应转变为演化的乡土风格;(4)遗产村落保护再生的实践手段应转变为动态反馈的多次局部设计优化。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的活态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8.
旧建筑保护与再生论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筑遗产的“文化生态”变化想到“文化安全”狗年伊始,我拿到一份飘着墨香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不觉为之一振。发布于 2005年12月22日的国务院《通知》,指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通知》对当前建筑遗产的”文化生态“变化危及“国家文化安全“发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9.
城市遗产保护的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大量修建“假古董”、“复古”等现象,尽管人们在理论上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常常违背国际城市遗产保护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对城市遗产保护的认识历程,比较《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宪章文件,阐述城市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并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城市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最重要的物质载体,因其承载着见证人类文明演进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其保护与利用早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对于遗产首次进行了全面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已成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价值认定的标准和依据.然而在现实层面,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往往呈现出另一种价值判定方式.以武汉龟北片区工业遗产为例,通过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梳理、剖析,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在自上而下保护性规划业已制定的背景下, “不拘一格”自下而上的自主实践状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工业遗产保护,是一朵晚开的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2006年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在无锡召开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上通过了《无锡建议》,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正式提到议事日程.这一建议的提出,是不是正恰逢其时?记者: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何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在全国掀起了高潮。本文简要论述了辽源市工业遗产现状和保护存在的问题,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原则、保护策略等进行分析,最终论述了城市复兴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遗产廊道是美国针对其大尺度文化景观保护的一种区域化遗产保护战略方法.本文从自然资源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保护、慢行游憩系统完善、解说系统构建、市场与营销策略以及管理体系等六个方面对美国伊利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的保护与管理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大运河的整体化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中法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思路与方法、发展历程和再利用效益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反思我国目前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上的欠缺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黎明 《山西建筑》2010,36(26):33-34
基于消费主义文化主导的视野下,人们对于历史及历史建筑保护的误解,对遗产、建筑遗产和遗产保护等概念作出科学分析,通过与美国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的横向比较,对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保护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建筑遗产的保护更新。  相似文献   

17.
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签定以来,新的遗产类型不断被发掘和涌现出来,例如,文化景观、线性遗产、遗产运河、世界记忆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世界湿地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城镇与城镇中心、工业遗产以及20世纪遗产等,这既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也是与公约所倡导的基于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共同"理念与精神密切相关,这一基本共识促进和推动了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关于遗产的"共同"理念"拥有"的"共同"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缔约国在充分尊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18日,无锡举办了"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会上通过并发表了《无锡建议》。2010年11月5日,清华大学举办了"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通过中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书——《北京倡议》。中国正式将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提上日程已经经过了近五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中国的工业遗产保护获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大量的工业遗产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仍然面临着危险。位于天津市海河之滨的天津碱厂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及保护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带来了新机遇,也对遗产记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梳理了国内外数字化遗产记录研究的趋势,以《世界遗产公约》提出的3类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在回顾当代数字化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识别了文化景观遗产数字化记录的全面、精准、动态、集成和开放五大特征,提出了以多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动态景观信息存储与分析,以及多元遗产知识表现与传播为核心的技术框架,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化记录为文化景观遗产研究和实践带来的新视角,对提升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性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渌璐  孙莹  李洁  张艳玲  王兰 《城市规划》2022,46(5):115-122
国际上围绕“活态遗产”的相关理论在不断成熟完善,而国内对于“活态”一词在保护研究中虽运用很多,但概念界定模糊且未产生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先是总结分析了国内活态遗产相关研究成果,然后梳理了国外活态遗产及其保护方法的形成历史,阐述了其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步骤,接着将之与以物质为中心和以价值为导向的两种方法相比较,以此分析活态遗产方法的独特性和先进性。最后,剖析活态遗产方法发展背后所蕴含的保护范式的转变含义,并依此提出建议,希望借此对遗产保护方法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有个更全面的认知,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动态、全局的眼光来看待保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