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发展较快,但部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仍然闲置。为了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农村治污工作,通过对我国南北方农村生活污水适宜处理技术和差异的研究与分析,并根据北京市农村生活污水特点,提出了以"地埋式一体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生态处理法"组合工艺为典型的北方农村治污模式,以更好支撑北京市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
基于 AHP 的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适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影响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合性能的相关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含 1 个目标层、3 个准则层和 12 项指标的北京市典型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合评估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常见的 6 种技术为评估对象,利用转化函数得到各技术的指标标准化值,将指标权重与标准化值相乘后再相加,最终得到各个技术的综合评估结果。参考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技术综合性能评估结果,还应考虑当地村庄的地理环境、人口流动性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影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综合性能的相关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包含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2项指标的水源地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综合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对水源地上游8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工艺的处理技术综合性能优于采用单项工艺的技术;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土地处理系统、小型人工湿地的综合性能优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净化沼气池和稳定塘。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处理技术比较适合于水源地上游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用。针对特定地区,可参考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技术综合性能评价结果,并综合考虑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先进适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农村污水特点,针对性选择处理工艺,对北京市通州、房山、昌平、怀柔、密云等5个区县的4种类型村庄的污水结构、用水量、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浓度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6种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污染物去除率、建设运行费用、占地面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京郊农村污水主要由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冲厕污水、养殖污水组成;污水排放规律为夏季大、冬季小,污水污染物种类多,城乡结合部村水质最差,山区村水质最好。综合分析表明,MBR、MBR+土地渗滤、A/O+土地处理系统工艺适宜在平原地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及城乡结合部村庄使用;人工湿地工艺适宜在面积大、经济条件较差、对出水水质要求不高的平原区村庄使用;山区村庄可考虑采用厌氧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民俗旅游村等经济条件较好、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的村镇地区可考虑采用MBR工艺及一些高效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已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特点及厌氧好氧单元的组合工艺处理要求,阐述广西地区在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常用的A/O+生物填料工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特点、应用效率等,并分析了广西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模式以及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研究表明在广西农村地区污染治理情况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农村的一次性投资少、运行费用省、工艺设备灵活、技术操作管理简单、可自动化运行、污水处理效率高的一体化组合技术是解决农村污水污染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对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造成的潜在健康风险,分析了农村常用的处理工艺,包括人工快渗、A/O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联合人工湿地以及MBR法的杀菌效果及出水特点,并在目前适用的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及紫外线3种消毒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消毒工艺、参数选择及相关风险防控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农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考虑污水处理技术经济、环境、技术三方面要求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为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采用熵权法客观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耦合模糊隶属度、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熵权-灰色关联模型,以评估东部某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评价结果表明,新型复合生物滤池+高负荷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最优;采用组合工艺的处理技术综合性能优于采用单项工艺的处理技术;采用生物型的处理技术综合性能优于采用生态型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般选择大型器械净化,整体净化效率较慢。为了更高效率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本文提出农村生活污水生物治理技术,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物治理技术的核心步骤为生活污水水体环境修复、水体净化,以及污水水底底泥生物净化。通过引入锁水植物,有效降解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具体通过污水表面处理、污水底泥处理和排泥回流三步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实验研究表明:相比较传统大型器械净化,应用生物治理手段后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含量降低了37%,富营养物质含量降低了59%,可以有效净化农村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了MBR与CW等两种工艺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特点,结合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焦各庄村及霞云岭乡四马台村等2座农村污水处理站实例,从占地面积、工程投资、处理效果、运行管理成本和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鄂西山区某饮用水源水库周边农村福善场村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水质检测对鄂西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排放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山区农村生活污水主要通过集中微动力污水处理站、三户联排小型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和三格式化粪池3种方式处理后排入地表沟渠、堰塘或下渗至地下;经3种污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均未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水质要求,对邻近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具有一定影响;农村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存在运行成本高、运维程序复杂、疏于管理、有效运行时间短等问题,致使其难以达到相应的污水处理效果;根据当地农村地势及生活污水排放特点研究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保障鄂西山区农村水环境安全与质量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村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北京市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快、规模大。然而农村污水处理不同于城市污水,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选择常受到当地地形特征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以致选择何种污水处理设施已成为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北京市新农村污水的排放特点、目前采取的处理模式及治理技术,提出现存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昌平区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是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为研究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特征和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索,建立了适合昌平区农村污水处理的组合技术,并进行了示范工程研究。同时指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根据当地排放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治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分析,认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优选模式。小型污水处理设备一次性投入和日常运行管理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符合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的要求,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通过对MBR、人工湿地、无动力地埋式三种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的工艺做对比发现,三种工艺各自有其适用条件。农村污水处理工艺选用时要做到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当地的污水处理特点、财政能力、技术管理水平和发展规划等因素。同时应加强管理和定期维护。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村应用同时要注重过程中的技术创新,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开发设备简单、易于管理、低能耗的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藻土移动床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以复配硅藻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在连续流小试中,考察溶解氧浓度对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效果的影响。当溶解氧浓度为1.85~2.38 mg/L时,处理出水TN为13~16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其他出水指标如COD_(Cr)为12~22mg/L,NH_3—N为0.5~2.6mg/L;出水TP为0.2~0.9mg/L,都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明该反应器在中小规模污水处理方面是一个有前途的污水处理工艺单元。  相似文献   

15.
多介质土壤渗滤(multi-soil-layering,MSL)系统作为低成本、易维护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成为新发展趋势。本文梳理了MSL系统的常见类型与运行原理,阐述了MSL系统去除农村污水中典型污染物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角度对MSL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其处理农村污水的优劣势与限制因子。指出应进一步优化MSL系统工艺,深入探究该系统对典型污染物的去除机制,加大其对抗生素耐药基因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研究,为农村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村分散式或中小水量污水处理现状,采用分散式生物转膜污水处理(BIOTM)技术进行农村污水处理。结果表明,以自动充氧式生物转膜一体化设备为核心,以低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操作维护管理简单、处理效果高效稳定为目标的分散式生物转膜污水处理(BIOTM)技术,在农村村镇(小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中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再生水厂的回用工艺与运行现状进行系统调研,对不同地区不同回用对象的典型工艺进行归类总结和影响要素分析,从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工艺选择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社会等4方面要素进行了评估和剖析,明确了工艺选择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在对北京市680座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工艺现状与建设历史开展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污水处理工艺种类与数量现状、工艺建设历程、多工艺组合模式3个角度解析了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演变过程与现状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采用42种工艺,以MBR、生物接触氧化、AAO等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为主。在政策引导下,北京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从2015年开始由城镇污水处理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多种新型工艺及组合工艺在5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处理工艺及其组合工艺应用占比较小,污水处理经济可持续性仍待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及其他省市农村污水治理规划设计和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在政府投资支持下,农村污水处理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但普遍出现闲置、停运等情况。介绍了目前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针对其闲置和停运原因进行分析和反思,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错误的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提出农村污水"就地生态技术"的处理路线。  相似文献   

20.
赵湘龙 《给水排水》2012,(Z2):101-103
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分类和介绍,结合农村地区各不相同的污水水质及地形条件等因素,明确了各种工艺形式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以实际工程的出水标准对各种工艺进行比较,为今后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