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科技服务和社会经济资料,建立了两种定性和一种定量的对气象科技服务能力和效能的评估方法,形成了一套从多角度进行评估的系统。着重介绍了研究思路、分析方法和应用价值,旨在为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也可为类似行业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公园作为城市居民休闲空间的主要载体,其供给和需求是否相协调,对于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首先分析公园分布特征,然后从供需平衡的角度,选取街道居住用地被公园服务覆盖率、街道人均公园面积、街道平均可达公园个数作为供给指标;街道人口密度、街道60岁以上人口数、街道0~14岁人口数作为需求指标构建供需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公园供需协调发展模型,对城市公园供需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各区公园分布不平衡,各类别公园分布存在差异,城市公园整体表现为供不应求,供需空间分异明显;(2)耦合度总体较高,且分布较为均衡,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供需之间所处的发展层次低;(3)协调发展类型中供给损益型最多,滞后型最少。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地配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间,能够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以南市新汇华庭项目为例,对于在建设用地管理中如何核提公共服务设施的控制指标,尤其是幼儿园等教育用地如何配置,在规划中如何落实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划设计条件核提工作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道路分类是开展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和进行已建成路侧景观评价与提升的重要前提.传统道路分类方式有道路等级和使用功能两种方法,但对于道路景观设计而言,其研究对象是路沿石以上、沿街建筑以外的区域,研究视角并非道路形式与宽度,用前两种分类方法均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本文以前两种方法为基础,并充分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性质、道路的具体职能,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道路景观影响因素,试图建构一种新的分类体系,能够充分满足道路景观设计对道路分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的与日俱增不仅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但可以缓解垃圾造成的环境负荷,还有利于废物利用。为此,以杭州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典型社区的问卷调查,深入探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分类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财务视角入手,提出了基于取得资源、创造价值、交换价值和回收价值的四维度商业模式研究框架,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的商业模式评价体系;以服装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熵权法以及K-均值聚类方法,将样本服装企业划分成了8类,对每一类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行特点及财务绩效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服装类企业商业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心城区公园体系概念与评价研究拓展了公园体系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可为公园城市视角下公园体系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对国内外公园体系发展特征及公园城市理念内涵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以系统分析逻辑建立了中心城区公园体系概念,并以人本、系统和供需视角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中心城区公园体系是一个包含多元要素、具有多层次结构,具有多样化功能的有机整体,呈现出系统性、连通性及人民性的内涵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基本数量、结构布局及功能品质等方面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公园城市理念指导进行了公园体系理论更新与拓展,旨在为相关理论构建或公园城市实践探索提供科学参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游憩生活的需求提供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40-41,78
以四川城市社区的分类为研究视角,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对目前不同类型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了增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蔡建飞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14,23(4):70-74
通过分析黄山市及中心城区的产业变迁、城市建设等数据,指出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政策支持、区位优势等推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中心城区城市空间不断扩大.产业调整还促进了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第三产业建设用地逐渐替代其他用地.黄山市旅游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区以旅游主导的城市商业发展,加速了城市土地等级差异的形成,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已在我国全面展开,如何形成一套客观的、与国土空间规划及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的村庄分类方法尚有待探索.以天津市蓟州区为例,提出了先定性、后定量的村庄分类思路.首先,提取关键性因素将一部分村庄先行分类;其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中的4类村庄特征和地方发展现状,构建包含5 个一级因子、18个二级因子的乡村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赋权求和、GIS数据分析等方法为村庄打分并分级,结合定性分析结果构建二层级的村庄分类体系;最后,针对各类村庄提出差异化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13.
改善不同收入群体职住状态是促进就业公平的重要手段。为了精准剖析不同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量化差异,文章以济南中心城区为例,利用熵值法整合了内外通勤比、职住距离指数和职住耗时指数,确立了统一且准确的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收入群体的职住状态,通过优势比量化了职住状态差异,结合通勤特征分析了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基于综合评价指标法所得结果更为准确;低收入群体的职住相对平衡,而非低收入群体相对分离,两个群体职住平衡比例的最小值分别为0.57和0.35;玉符河以西的地区职住状态差异较小,但其他片区的职住状态差异较大,如玉函路以东、市中区与历下区边界以南的地区;由于低收入群体在通勤支出上的投入占比更大,导致其通勤方式的选择受到更多的束缚。 相似文献
14.
根据北京市独特的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特征,将极端气候风险因子、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水资源系统三者叠加分析,借助文献调研、参考国外文献中适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采用专家咨询、聚类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并经指标初选、指标优化、指标体系试评估、评估结果复审、二次优化等步骤,最终确立一套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系统的"供水-需水-水质"三维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改变空气循环流动以及太阳辐射的传输平衡影响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厘清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地表温度的机制对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2020年夏季Landsat8热红外影像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通过3种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为33.97℃,而中高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58%;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4个基准尺度中,150 m空间尺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最佳分析尺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因子分别是空间拥挤度(SCD)、建筑物表面积(BSA)、平均高度(AV)、平均体积(AH),说明空间拥挤度较小、瘦高、三维空间上分布稀疏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停车泊位共享的思路,通过停车需求调查,分析了典型混合用地北京市华贸中心的停车需求特性,建立了基于单一用途建筑物停车需求叠加模型和停车需求共享模型,通过比较,停车共享模型计算的误差明显低于利用叠加方法的误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用地选择和空间拓展的前提,对自然条件复杂的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研究更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尚没形成统一的评价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以山地城市——岚皋县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适用于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相结合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法模型,在ARCgis软件支持下,探寻山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为其他山地城镇空间整合和扩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生态保育区的概念、分类以及城市各类型保育区用地的功能作用,着重研究了城市生态保育区的用地规划控制。通过对上海市崇明生态保育区的具体研究,明确了保育区各类型用地比例,为生态保育区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济南市南部山区进行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研究,建立遥感影像综合理解模型,通过图像增强、训练区提取、分类优化等步骤,提取土地利用类型,达到对土地资源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决策树C4.5算法,并利用该算法实现了对遥感数据规则的挖掘,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针对于C4.5规则的编辑器,通过该编辑器能够实现对规则的编辑与管理。规则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为在分类过程中人工的干预提供了可能。将人工干预与基于数学理论规则的自动提取相结合,尤其是在地形较复杂的地区,将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利用黄山市Land Sat TM影像,进行了基于C4.5算法自动提取规则的遥感影像分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C4.5算法提取的分类规则准确率高,利用提取的分类规则进行的遥感影像分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