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原型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综合对比分析、FLAC3D数值计算、逐步回归、人工神经网络等多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小湾特高拱坝坝肩抗力体蓄水初期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定性分析成果表明,截至1160 m高程库水位,坝肩抗力体在蓄水过程中变形量级非常小,随着水位的上升,坝肩抗力体整体上微微有向下游和向山体内变形的趋势,且变形逐渐收敛。基于有限元计算成果、实测值的混合模型分析成果表明,库水位是分析时段内引起抗力体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在1160 m蓄水位条件下,抗力体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模型预测1170 m水位工况条件下,抗力体变形也将处于可控状态。  相似文献   

2.
通过原型观测资料分析,简要介绍了右坝肩在水库蓄水、地震及库水位骤变过程中存在的渗流、变形不稳定问题.结合右坝肩工程地质条件、变形发展程度及过程,引用计算成果对右坝肩倾体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做了评价,但W150截渗墙附近、坝顶以上的倾倒体边坡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存在自坝顶坡脚处剪出滑动的可能;同时对右坝肩倾倒体的除险加...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特高拱坝蓄水初期工作状态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溪洛渡拱坝蓄水阶段原型监测成果进行归纳总结,论术了监测数据的同步性、连续性、规律性和收敛性特征,初步评价了大坝的运行状态,基于数值仿真反馈分析,研究了大坝受力变形特性的机理,重点阐述了拱坝库盆沉降、上部谷幅收缩效应,分析了坝踵压应力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溪洛渡拱坝初期蓄水期拱坝变形与水库水位变化过程一致,连续变化且符合客观规律,整体时效变形呈现收敛态势;由于溪洛渡特殊的地质条件,库盆压力对大坝变形影响较大,但不影响整体安全稳定;拱坝应力分布良好,坝肩推力在坝基内扩散明显,处于可控状态。综合分析认为,溪洛渡拱坝蓄水过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 2009 年 9 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 317 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 317 国道沿线同类型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堆积体结构以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结合水库蓄水过程坡体变形破坏迹象,研究了该崩塌堆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的变形机制,评价预测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现有 2 490 m 水位天然条件下处于蠕滑状态,在暴雨及地震或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2 540 m 的条件下,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堆积体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治理后,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在三峡库区增大库水降幅条件下奉节何家坡滑坡稳定性,预测评判其发展趋势,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和勘探,分析了何家坡滑坡的变形模式与形成机制,并考虑了库水位骤降作用。利用Geo Studio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滑坡在增大库水位变幅的极端工况下进行渗流场模拟与稳定性计算。研究表明,何家坡滑坡变形主要集中在坡体前缘与中部,表现为逐级牵引式变形破坏,库水位降幅1.2 m/d条件下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随着库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滑坡稳定性系数不断降低,属典型的动水压力型滑坡。  相似文献   

6.
初次蓄水对瀑布沟库首拉裂体影响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期监测成果表明,瀑布沟电站库首右岸拉裂变形体支护结构荷载变化正常,坡体位移较小,蓄水前处于稳定状态。初次蓄水对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依据蓄水期间拉裂体宏观变形现象和监测资料,运用比较法、作图法和特征值统计法等对拉裂体支护结构荷载变化和变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后认为:受蓄水影响较大的是强卸荷底界限以上的岩体,坡体主要的变形方式为浅表松动带蠕滑变形;坡体位移随高程增加而增加,地表累计合位移 10 ~ 20 mm ,最大平均位移速率为 0.10mm/d ;蓄水使水位高程以下的锚索荷载产生了明显的减小,最大减小量 70.0 kN 。从初次蓄水后连续的监测成果分析,瀑布沟库首右岸拉裂体目前仍处于整体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堂山拱坝运行期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天堂山拱坝运行期坝体和左岸坝肩的变形情况。变形监测成果表明,拱坝坝体水平位移变形与库水位相关性较强,坝体沉降变形较小,左岸坝肩F18断层带运行期向下游位移略有增加,后期需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基于溪洛渡拱坝初期蓄水期540 m、560 m、580 m、600 m四个不同特征水位坝体各类监测资料的分析,借助三维有限元商业软件对大坝施工形象面貌、蓄水进度计划进行仿真模拟及数值分析计算,对蓄水期拱坝工作性态进行反馈分析、预测及安全评价,进而为拱坝运行期蓄水提供决策参考。数值模拟及反馈分析计算表明:不同特征水位阶段下,坝体及坝基变位合理、变形协调,坝体应力处于设计可控范围之内,灌后横缝均处于压缩状态,其变位、应力分布均符合拱坝整体受力特性。初步判断:溪洛渡拱坝在库水位初次蓄至正常蓄水位600 m高程的各阶段安全可靠受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9.
降雨入渗是地下水库主要来水之一,为了研究降雨对地下水库水位的影响以及分析地下水库的蓄水能力,分别以设置单道防渗地下坝的单库和多道防渗地下坝库群形式为研究对象,基于GeoStudio有限元软件中的Seep/W模块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在不同降雨强度和雨型下的地下水库非稳定渗流场变化。降雨强度考虑年平均降雨量和年最大降雨量,持续时间为1年。降雨雨型考虑总降雨量为100mm的平均型、前锋型、中锋型和后锋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单库的地下坝前上游水位增加了71.1%,下游水位增加了11.7%。库群水位变化剧烈主要集中在1号和6号储水空间,水位增加量最高分别为8.8m和12.5m,而处于中间的储水空间水位变化较平缓;单库的整体水位变化较小,而库群主要对各个储水空间的水位影响较大,对取水有利;不同降雨雨型下对单库和库群上、下游表层孔压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及表层体积含水量所能达到的峰值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前锋型最大含水量持续时间最长。研究成果可为地下水库在降雨条件下的蓄水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岗山水电站自2014年12月开始蓄水,至2015年11月库区水位从975 m升至1 130 m。水电站右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发育有辉绿岩脉、卸荷裂隙带和断层等不良地质体,降低了岩体性状,使右岸边坡在蓄水期存在局部或整体失稳的风险。通过对右岸边坡实施微震监测,获得了蓄水过程中右岸边坡微破裂的演化规律。结合微震监测信息,应用三维岩石真实破裂过程分析方法(RFPA3D-Centrifuge)计算蓄水期右岸边坡在渐进性微震损伤效应下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的变化过程。经计算,边坡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而降低,库水位升高对边坡稳定性有不利影响。最终安全系数为1.76,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蓄水过程中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李树武  刘昌  聂德新 《人民长江》2011,42(11):10-12
乌弄龙水电站坝前堆积体成因主要为崩塌堆积,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及现场天然休止角测量成果对选取岩(土)体的力学参数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评价认为在天然状态下,坝前堆积体稳定性好;水库蓄水后,堆积体前部(约70 m高差)处于库水位以下,堆积体基本稳定;在蓄水和地震工况下其稳定性降低,存在失稳的可能性,可能产生的破坏形式为前缘调整性坍岸再造。针对澜沧江上游段类似的大型崩塌堆积体,分析总结了一套松散堆积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对类似工程地质问题(特别是澜沧江上游江段水电工程)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金龙  王吉利  梁昌望  夏勇 《水力发电》2007,33(10):41-44,69
在假定坡体孔隙水水位为水平线且不考虑渗透作用影响的基础上,基于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了水位上升及下降速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比计算表明,在库水位骤降或陡升条件下,相同库水位对应的边坡安全系数基本上均小于库水位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安全系数。故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排水还是蓄水,都应尽量保持水位缓慢变化,以使边坡处于相对较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论证分析右坝肩倾倒体边坡的变形机制,在地质条件分析和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FLAC软件模拟研究,并比较右坝肩倾倒体边坡在水库蓄水前后的力学状态,进一步论证分析右坝肩倾倒体边坡的变形机制,为进行边坡稳定分析及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墨江三江口水电站坝前右岸发育一规模较大的1号古滑坡体。依据野外勘察、试验成果,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滑坡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1号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水库畜水后,在正常蓄水及各种不利工况条件下,滑坡体总体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三江口水电站已于2010年7月下闸蓄水,2010年9月3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变形监测结果表明,1号滑坡总体位移量并不大,且主要集中在2010年,2011年以来已趋于稳定,鉴于滑坡体距枢纽区大坝较近,仍应重视监测、预警,加强巡视、观察,消除人为活动对滑坡的不利影响,加强库水位的运行控制,避免水位骤降或暴涨暴落。  相似文献   

15.
某水电站大坝位于石灰岩地区,试蓄水期间发现右坝肩存在绕坝渗漏问题。由于在右坝肩布设的测压管均实现了自动化观测,所以在试蓄水期间取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通过对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时效关系的对比和分析,建立了一个绕坝渗漏的预测模型,较为准确地确定了绕坝渗漏的部位及渗漏量,为坝肩防渗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及水位升降,将改变涉水滑坡体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滑坡稳定产生影响,往往会造成老滑坡的复活和新生滑坡出现。白水河滑坡是长江干流上大型岩床土质涉水滑坡,该滑坡自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 m以来,滑坡变形加剧,变形呈现明显的台阶状,滑坡变形与库水位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多年的专业监测成果,结合地质勘察、宏观变形迹象分析,本文对水库型滑坡的变形特点及水动力作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水河滑坡的变形主要受库水位下降的影响,库水位上升对滑坡变形有抑制作用,降雨对滑坡变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消除七里坡水库大坝由于砌石密实度低、未设置防渗面板等,导致高水位蓄水运行条件下坝体下游面及坝肩存在渗漏问题。经实地踏勘和钻芯取样,对大坝渗漏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结合坝体应力和拱座整体稳定性复核成果,采取上游坝面增设混凝土面板与坝基坝肩增补帷幕灌浆为主的组合防渗方案进行防渗处理。大坝整治后,历经高水位和汛期大流量考验,各项指标运行正常,坝体和坝肩渗漏问题处理成功。  相似文献   

18.
综合考虑岩性介质、结构面分割、所处工程部位等边界因素,对坝肩边坡进行了变形分区并分析了各分区在施工期、蓄水期和运行期的表面变形、深部变形和谷幅变形时空特征.监测成果表明:左、右岸边坡变形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蓄水对边坡变形有一定影响;对拱坝运行有影响的区域变形已收敛,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介绍了具体的研究与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蓄水后大量涉水老滑坡产生复活变形,其中旧县坪滑坡是三峡库区典型滑坡之一,自水库蓄水以来一直持续变形,变形位移呈现出典型的阶跃型特征。根据地质调查及专业监测资料,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得到了滑坡变形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形机制。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的靠椅形软弱地层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地质条件,滑坡复活变形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库水位波动,受库水位下降时的饱水加载效应和动水压力效应影响,增加了滑坡下滑力,因此导致坡体稳定性急剧下降,从而产生显著变形。运用SEEP/W程序的计算结果表明,旧县坪滑坡在库水位快速消落期水位下降速率增大或叠加50年一遇的暴雨条件下,稳定性系数位于1.055~1.069范围内,在最危险工况下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滑坡整体处于等速蠕滑变形阶段,在持续暴雨情况下有发生局部变形破坏的可能,在汛期须对变形破坏严重处采取局部防护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为滑坡监测预警与防治以及实际库水位调度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25日下闸蓄水以来,随着库水位的逐渐升高,两岸坝肩渗漏量有所加大,左岸山体渗漏问题突出的现状,为确保左岸山体稳定,经对左岸山体各部位的渗漏观测情况及库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瞬变电磁法和同位素示踪法对渗漏通道的探测结果,提出了左岸山体防渗的综合处理措施:帷幕补强,封闭迎库入渗面,加强幕后排水。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了260 m库水位下渗漏减幅达44%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