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慕课教学模式凭借自身针对性强、教学质量高的优势为高职思政课程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教育契机。在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积极引进慕课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进一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索“大思政课”赋能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策略,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工匠精神赋能学生党支部党建品牌建设,推动高校党建工作持续深化并形成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
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笔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实现思政课在内容上与传统文化的"贯通与融合"。要真正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还必须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此方能大大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内涵,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是新时代思政课重要使命和担当。为推动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提质增效,分析“新职教”的内涵、特征和要求,探讨“新职教”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新职教”与高职院校思政课耦合发展新路径。高职院校应当通过贯彻“新职教”理念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教育自信”,通过整合“新职教”资源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通过构建“新职教”实训实践与思政课社会实践的融合机制来解决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空间和载体问题,通过建立以“新职教”为导向的高标准思政课教学考核体系来增强思政课教学考核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为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红色文化育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开展调研分析,发现现有的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育人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重视程度、整体效果和实践环节都有待改善。以“大师资”“大平台”和“大课堂”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提出高职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性提升策略,要从学校、教师层面加强重视,强化教学,把红色文化内容讲深讲透;要加强校内外、线上线下合作和资源优化,提高整体实效;各评价部门间要形成合理有效的红色文化育人评价体系。红色文化育人要在“大思政课”的建设中动态调整策略,以加强其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满足了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与其他高等院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任。高职教育有自身的规律,高职学生有自己的特点,高职的思政课必须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结合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考核实际,剖析传统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的弊端,分析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及原因,提出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模式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途径和保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教学资源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法典》颁布后,思政课应该如何及时地将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并使之有效地进入学生头脑?《民法典》内容进课堂对国家法治建设具有怎样的意义?从《民法典》进高职学校所开设的思政课这一视角,探讨《民法典》相关内容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对如何融入教学的整体思考,以及融入教学的切入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高职思想政治课改革要突出其职业性特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使高职思想政治课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为学生就业服务,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实践育人工作。构建思政课实践育人机制应该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实效性原则,应着重从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场地经费保障机制、考评机制、奖惩机制等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和思政课教学的融合成为可能。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发展面临着现实困境,表现为学生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的困境、思政课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困境、教师在思政课信息化教学中的困境三个方面。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为学生赋能、为课程赋能和为教师赋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课堂教学师生恶性互动现象突出。切实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更新教学理念是前提,设计好教学内容是重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  相似文献   

14.
威海职业学院思政部对本院以及周边的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搞好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的各个领域都在呼唤以人为本,高扬人的尊严,关注人的需求,回归人的本真。高职院校思政课也在呼唤人本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要素都要遵循以人为本,如此才能让教育回归丢失的本真,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大食物观”视域下,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现状和新形势,结合高职食品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黄河水院食品专业凝练了培“诚信”之根、铸“担当”之魂、启“创新”之智、润“自信”之心的思政教育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诚信与食品安全教育相融合、担当与职业规划教育相融合、创新与未来食品开发相融合、自信与中华饮食文化教育相融合、个人就业与祖国需要相融合的“五融合”课程思政育人新路径,以期提升高职食品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培育和引领作用,科学应对青年学生“躺平”对大思政课带来的挑战,采用因果分析法、教育观察法深入剖析了青年学生自我选择式“躺平”、焦虑短暂式“躺平”、自嘲虚假式“躺平”等不同的“躺平”现象及其内在原因;阐述了“躺平”青年学生价值观偏差冲击大思政课的教育导向、目标缺失抑制大思政课的教育质量、朋辈效应影响大思政课的发展进度等问题;从拓宽大思政课的育人大视野、提升大思政课的育人大格局、构筑大思政课的育人大体系三个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举措:充分利用历史和时代的实践性资源来提升“躺平”青年学生的使命感,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的育人体系来帮助“躺平”青年学生提升能力,家校社协调联动积极引导“躺平”青年学生奋发上进。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改革的实践说明,“思政课”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求提高。“思政课”改革要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现实思想道德问题为出发点,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活”学生内化机制为目的.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从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困境.并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思政”理念是共生、发展、系统的思政教育,大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立德树人”,二者互为保障、彼此补充,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在当前谋划与构建“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着理念理解不透彻、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缺位、载体功能发挥不足等现实问题。因此,各教育主体应在明确“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实践育人机制、优化实践育人载体,进而为实践育人探索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