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大学"遗传学"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是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方向,符合现代生物学科技的迅猛发展趋势.网络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全国各个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校级间教学优势互补、资源互助,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利用,还能够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式,协作式、研究性学习,从而大幅度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械工程方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探讨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实现实践导向教学的"案例-理论-实践"模式的案例法和"理论-实验-实践"模式的实验法,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课程群是指专业课程体系某一学科内的诸多课程的集合,是若干门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密切联系的课程。然而,对于本科与硕士阶段课程群的统筹建设而言,其涉及到本科教学与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两个阶段教学过程中存在较为复杂的衔接处理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对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力图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独立教学与多师合授教学模式平衡性的研究,以改善本硕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利因素,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和要求,结合《水电站》课程特点和多年教学积累,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整合、考核方式优化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建设,将立德树人核心价值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提出了"思政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文熏陶"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动化专业"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的预备知识需求和教学目标,对专业培养计划内的课程群进行优化设置,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课程建设夯实了课程学习的专业理论基础,优化了专业知识结构,在实践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应用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课程群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思想变革。开展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机械控制类课程群研究与建设,研究课程群学科专业属性与建设模式,以创新精神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出版系列精品教材,探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贯穿融合,研究跨课程实验运行机制与建设课程群综合实验室。实践证明,研究与建设的效果非常显著,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已从信息技术应用转向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分析研究独立学院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优化教学资源的服务内涵等,构建了独立学院教学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师生网络教学需求,实现独立学院办学模式跨域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通开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是目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硕士研究生学科通开课是保障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环节。我们在"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技术"学科通开课的建设过程中,就整合教学资源和相关课程优势,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培育精品课程打下了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使研究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而且学会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为学位论文研究奠定一定基础的教学目的,对控制学科、控制类研究生课程中蕴涵着的科学方法论进行了提炼、归纳,并升华为一种"转化"思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两个层面上的工作对这种思想方法进行了应用、实施.教学效果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研究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高校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控制类课程群是该专业的主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控制系统仿真"等课程。该课程群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控制类课程群存在门数多、学时分散、课程之间衔接不够合理,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较重、实践教学环节不够合理,缺乏综合性、操作  相似文献   

11.
结合研究生"燃烧与污染物控制"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探索,阐述以追求卓越的理念将科研实践贯穿教学始终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论述了实践环节在燃烧与污染物控制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内涵,模块化与专题教学支撑课程体系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成因,教学改革为研究生知识与研究体系构建、综合能力提高及学科平台建设的实效等等。基于实践追求卓越的的教学理念和务实精神使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及更好地服务社会,对高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课程群建设是当前课程改革和建设的热点。基于课程群内涵界定原则探讨了"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研究。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核心,在横向上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DSP技术与应用"三门本科学历教育课程有机整合,建立新的教学体系,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使学生打牢宽广扎实的信号处理基础知识。在纵向上,改革建设"数字信号处理(本科)"、"数字信号处理(硕士)"和"现代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使学生知识体系向纵深拓展,培养高端研究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热能动力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研究性教学"理念为引导,整合技术基础课教学资源,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按照"拓宽基础、注重实践、注重创新"的思路全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化培养过程,实现科研与教学结合,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与创新研修课程教学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相结合,进一步增多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校研究生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研究生了解世界科技最新成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实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加大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的执行力度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开展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有重点,分步骤的进行.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通过精心设计校园"双语"环境、大力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以及合理恰当选择教材来突破双语教学面,断均三大问题,有助于切实加强双语教学在研究生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课程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核心,课程建设是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重要工作。运动控制课程群建设是高校自动化及电气工程专业教学研究新的重点。但由于课程群建设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在课程群建设和评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探讨运动控制方向的课程建设规律,提出了运动控制课程群建设和优化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对有效借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是仪器科学、自动控制、电子信息、物联网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文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分层次实践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以及建设优秀课程教学团队五方面论述,提供一种新的课程建设方案。通过实施,以传感器信息采集功能为引领,综合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内容,实现"一生一作品"即每名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能够自己制作一种的传感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械工程方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探讨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的设计和优化,提出了实现实践导向教学的“案例-理论-实践”模式的案例法和“理论-实验-实践”模式的实验法,通过教学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线性系统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结合行业特色,重点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验进行改革。根据控制学科的特点和船舶行业的工程应用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融合在一体化的教育过程中;把科研训练作为实验教学的中心环节,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复合培养。使课程与行业和社会需求接轨,塑造以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模式。教学实践表明,"线性系统理论"的教学改革使得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从专业群构建元素和建设意义方面分析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探索了协同创新的四个路径,即设置模式上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管理模式上宏观与微观协同,建设模式上校内与校外协同,建设内容上横向与纵向协同。并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得以实践研究,创建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和顶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横向和纵向并建的矩阵式实训体系和三级教学资源库等。通过协同创新,提高学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实现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础,也是教育改革和研究型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以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学实践,系统研究了工科研究生专业理论知识技能、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提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论支撑—科研实践—生产强化"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在材料加工专业研究生培养中效果显著,可供其他专业的工科研究生培养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