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共混改性聚酯纤维由于加入了含有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5-磺酸钠(SIPE)成分的添加剂,具有较好的阳离子染料可染性能,且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率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改性添加剂含量的高低。但对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而言,添加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不论何种染料,纤维横截面的变化对于上染率的影响均不明显。碱处理后共混改性聚酯纤维对阳离子染料的吸收量有较大的增加,只不过达到一定程度后,上染率转而趋向下降。但对分散染料而言,其上染率基本上随减量率的增加呈现单一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3.
辐射接枝改性聚酯纤维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间甲酚浸泡溶胀后,采用二苯甲酮(BP)的丙酮溶液浸泡,紫外光辐射接枝改性聚酯纤维的吸湿性,研究了辐射接枝条件对纤维回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胀剂质量分数为40%,溶胀时间为2.0 h,溶胀温度为60℃,BP丙酮溶液的浓度为0.20 mol/L、浸泡时间为1.0 h,紫外光照时间为2 0 h,丙烯酸浓度为0.58 mol/L时,聚酯纤维的回潮率由0.40%提高至3.04%。  相似文献   

4.
聚酯纤维的表面改性与染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桂春  王文科 《聚酯工业》1998,11(3):17-21,25
论述了聚酯纤维表面处理方法,将碱减量处理和等离子体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认为等离子体和紫外线处理是有希望取代碱减量处理的方法。选择性较强及光敏剂的应用使紫外线处理成为一种有工业化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PET/CGP共混改性聚酯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ET与CGP以不同比例共混制得一系列的改性聚酯,研究了共混改性聚酯切片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并对共混改性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及染色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改性聚酯纤维的减量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莉莉  刘金剑 《聚酯工业》2007,20(5):15-16,28
考察了氢氧化钠水溶液、乙二胺水溶液和氢氧化钠与乙二胺的混合水溶液被用来处理纤维时,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改性聚酯纤维减量率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钠水解速率大于乙二胺的氨解速率,氢氧化钠和乙二胺对改性聚酯纤维有协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晓光  刘越  崔河 《聚酯工业》2004,17(2):29-33
将含有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 5 磺酸钠的添加剂与聚酯共混纺丝形成的系列共混异形聚酯纤维,其碱水解行为有别于传统的聚酯纤维,在一定温度下,它的减量率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碱减量的程度随添加剂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在有促进剂存在的情况下,添加剂达到一定添加量时,减量率有趋于变缓甚至降低的趋势。在促进剂达到一定数值后,其浓度的变化对纤维减量率影响程度已不甚敏感,但总体上促进剂的应用使纤维的减量率有明显的提高。纤维的外观或者说横截面对其减量率有较大影响。从碱处理后纤维的SEM照片可以看到许多细微狭长的缝隙,它们的形成将有助于水分的传输及挥发。  相似文献   

8.
聚酯纤维的碱减量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剖析了常规聚酯纤维碱处理的机理,简要阐述了其加工方式。通过图表说明:一方面,碱处理工艺和加工方式对聚酯纤维性能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聚酯纤维的结构组成和形成历史不同,碱处理工艺也有所不同。因此,要获得较理想的碱处理效果,须对各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异形聚酯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熔融高速纺冷却成形条件对四种异形POY(三角、丫、五叶和八叶形)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假捻变形后的DTY性能进行了比较。随着吹风速度增大,POY的异形度和取向度变大,断裂强、伸度降低。风速适中时,可以得到U%值低,沸水收缩率大的POY。经假捻变形后,异形度高的POY(丫、五叶形)的横截面形状扭曲较大,断裂强、伸度下降,卷曲弹性较差。异形度氏的POY(三角,八叶形)可以得到性能良好的DTY。  相似文献   

10.
新型改性聚酯——PET/CDP共混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阳离子可染聚酯(CDP)切片同普通聚酯(PET)共混,制备了新型改性聚酯——PET/CDP共混纤维。采用DSC和结晶速率仪研究了新型改性聚酯的热性能及结晶性能,并且测定了它的染色性能、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纤维》2017,(7):30-33
系统研究了不同形貌结构的再生涤纶的保温效率。研究表明:线密度为0.8 dtex的再生涤纶的直径为12~14μm,线密度为1 dtex的再生涤纶中空纤维的直径为13~20μm,中空再生涤纶的直径分布较宽,而非中空纤维的纤维直径分布更窄;在相同线密度下,开松后纤维的保温率比未开松纤维的高;在切断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线密度越高,相同填充量下纤维的保温性能越差;保温填充材料越少,填充切断长度越短的纤维,越有利于保温性能的提升,而纤维长度越长,填充材料越多的保温效率也更高;在相同填充量情况下,中空纤维比非中空纤维具有更高的保温率;此外,开松后的纤维具有更优良的保温效果,且保温材料填充量达到80 g左右时,充填量基本达到饱和,继续添加试样,会造成纤维之间互相挤压,反而对保温效果不利。  相似文献   

12.
朱毅  何正锋 《合成纤维》2012,41(2):26-28
超柔软易染聚酯是一种新型功能性聚酯产品。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就其构成成分对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温度、熔点、熔融结晶温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后道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查安霞  衣卫京 《合成纤维》2006,35(11):46-48
以竹炭母粒、聚酯切片为原料,在普通涤纶短纤维纺丝设备上纺制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并对其干燥、纺丝成形、拉伸、热定型等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原料的把关、前后纺工艺的调整,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三维卷曲中空竹炭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14.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1,4-丁二醇(BDO)为硬单体,制备了6组聚醚与聚酯或不同聚醚混合单体为软链段的嵌段型亲水性聚氨酯防水透湿涂层剂。研究了聚氨酯材料的微结构和软段结构对其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性聚氨酯软链段的结构、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及软、硬段相区间的微相分离程度对材料防水透湿性能的影响较大,亲水性聚氨酯的防水透湿性能主要取决于其中亲水性软链段的亲水性及其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周国祥 《合成纤维》2012,41(1):42-45
以6.67 dtex×51 mm蓝色涤纶短纤维为例,探讨了采用再生聚酯回收料和原生聚酯料在纺丝生产工艺上的不同。使用再生聚酯回收料生产时,选择降低干燥温度、纺丝温度、纺丝速度、环吹风速、拉伸倍数以及后拉伸浴槽温度的优化工艺,可生产出性能优良的6.67 dtex×51 mm蓝色涤纶短纤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KSN增白剂在废聚酯回收纺丝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表征手段,发现KSN增白剂使用量在0.02%~0.05%(与原料质量比)时,其对纤维的熔点、结晶温度和形貌等影响不大,但能改善再生聚酯纤维的热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纤维增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磷系阻燃聚酯切片的制备过程,研究了切片的物化性能、结晶性能、热稳定性及可纺性,并将阻燃聚酯短纤维织成织物进行阻燃性测试。结果表明,该阻燃聚酯切片物理指标与普通聚酯切片相当,可纺性良好,短纤维的后加工性能良好,阻燃聚酯纤维和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均可达34%,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以再生聚酯瓶片料和泡料混合料为原料进行并列复合纺丝,并经后纺工艺处理得到并列复合再生聚酯短纤维。通过对纤维进行干热定形,研究热定形温度、时间对并列复合再生聚酯短纤的强伸性能、卷曲性能和热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酯短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热定形温度升高而增大;断裂强度随热定形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0 min时达到最大值,为17.4%,声速取向因子则随着热定形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纤维的卷曲性能随着热定形温度的升高而改善,较短的时间内,纤维的卷曲性能已经达到最佳;热定形温度的升高使纤维的热收缩率增大;并列复合再生聚酯短纤维的最佳热定形温度是140~160℃,最佳定形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19.
在普通棉型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上,通过设计专用中空喷丝板,适当改造环吹冷却、打包系统,增设中空纤维专用松弛热定形设备,成功生产出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并探讨了其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纺丝温度286~288℃、环吹风温度19~21℃、环吹风速度3.4~3.5 m/s、拉伸倍数3.0倍、拉伸温度85~90℃,生产的6.67 dtex中空涤纶短纤维的中空度可达30%~35%,产品质量满足后道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刘华  雷卫红 《合成纤维》2015,44(2):47-50
针织用涤纶短纤维对纤维质量特别是疵点的含量要求较高,目前纤维中疵点的检验方法有手检法和原棉分析机法,这两种方法只能检出质量在0.1 mg以上的疵点,而针织用短纤更关注0.1 mg以下的小疵点,现有的分析方法无法满足下游纺织用户的质量要求。建立了一种新的疵点检验方法——染色疵点分析方法,先对纤维进行染色,然后再挑出异常纤维即疵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